晋唐时被贵族推崇的牛车,为何在两宋失宠了?

私家车现已成为讨媳妇三大标配之一,那古人的“私家车”是什么?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马车,其实在古代,马车和牛车并行,甚至一度牛车的风头超过马车,成为贵族旅游外出首选。


“古之贵者不乘坐牛车,汉武帝推恩之末,诸侯寡弱,贫者至乘牛车,其后稍贵”。西汉时,以及西汉前,牛车难以进入贵族的法眼。唯有老弱贫困者,才是牛车服务的对象。“自灵、献帝以来,天子至士遂以为常乘,至尊出朝堂举哀乘之”,从此开启贵族宠信牛车的先河。(《晋书.舆服志》)


晋唐时被贵族推崇的牛车,为何在两宋失宠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爱牛风气,便一发不可收拾,著名如晋惠帝,“帝乘牛车,行宫藉草,公卿跋涉”妥妥的牛车爱好者。(《晋书.孝惠帝》)哪怕被废的司马奕,还是要和牛一起走。“帝乘犊车出神兽门,群臣拜辞,莫不欷歔。”(《晋书.废帝海西公》)


当权者还将牛车,作为“规矩”定下来。按晋制:诸王三公都乘牛车;南齐制:副三公乘牛车;梁制:二千石四品以上及列候皆乘驾牛的轺;北齐制:正、从一品执事敬官及仪同三司乘牛车,七品以上官皆乘牛车。


晋唐时被贵族推崇的牛车,为何在两宋失宠了?

北齐墓中的牛车


这时期的犊车样式花样百出,用云母装饰的称“云母车”,只有得到皇上宠信的大臣才能乘;皂轮车,皂漆轮毂,上家青油幢,朱丝绳络,驾四牛...


作为牛车的主角,自然要受到一番特别照顾,一头名叫“八百里驳”的牛,青史留名。它主人便是“王恺斗富”中的男一号,王大人对“八百里驳”很好,命仆人“常莹其蹄角”。(《世语新说》)


驾驶牛车,离不开司机牛倌。南朝宋孝武帝时,刘德愿驾车技术十分高超,他能够在两杆之间,刚好只够一车通过的路上,毫发无损从中疾驰而过。(《宋书.子德愿传》)


到隋唐时期,爱牛车风潮依旧不减当年。


文人刘知几指出“魏晋已降,迄乎隋唐,朝士又驾牛车”,相比魏晋,这些贵族,珍爱牛车也玩出来了新花样。杨贵妃的姐妹们,为获得当今圣上李隆基的赞美,不惜“饰以金翠,间以珠玉,一车之费,不下十万贯”结果导致“既而甚重,牛不能引”。本想获赞,结果以尴尬收场。(《明皇杂录》)


晋唐时被贵族推崇的牛车,为何在两宋失宠了?

北魏时期的陶俑仪仗队


作为审美官的唐玄宗,裁判牛车的职业生涯并未就此结束。在洛阳大酺,方圆三百里的官员,听说皇帝李隆基“到此一游”,无不率领各自的“乐队”前来演出助兴,所乘牛车。拉车的牛,是“非一般的牛”。“伏厢之牛,蒙以虎皮,及为犀牛形状,观者骇目”(《明皇杂录》)


晋唐时被贵族推崇的牛车,为何在两宋失宠了?

唐代李寿墓牛车壁画


牛车不仅深受达官贵人的厚爱,还在军事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元稹在替自己文集写“自叙”时,就提到他奏劾的事件中,有条“朝廷馈东师,主计者误命牛车三千四百乘飞刍太行。”可见当时运粮,主要依靠牛车。安史之乱,在陈涛斜战役中,房琯竟然妄想用牛车作战。“时琯用春秋车战之法,以车二千乘,马步夹之。既战,贼顺风扬尘鼓噪,牛皆震骇,因缚刍纵火焚之,人畜挠败,为所伤杀者四万余人,存者数千而已”。(《旧唐书.房琯传》)


晋唐时被贵族推崇的牛车,为何在两宋失宠了?

唐代李震墓牛车壁画


虽然关陇贵族对牛车喜爱有加,但他们不独宠牛车。天宝年间,李隆基在华清宫“乘马出宫门,欲幸號国夫人宅”。(《旧唐书.王毛仲传》)“贵贱所行,通用鞍马而已”,(《旧唐书.刘子玄传》)各阶层骑马才是唐朝人主要出行工具。


在民间人们更愿意将其作为运载工具,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考证过:这卖炭翁的故事来自《顺宗实录》,据记载卖炭者“以驴负柴至城卖”而不是拉牛车卖炭,为何白居易要改。主要在于:到了白居易时期,用牛车拉货卖更普遍而已。据唐代史料记载:仅京城的司农寺就有牛车1021辆,牛车在当时有多么流行,便不难想象。


到两宋时,已不见哪个皇亲国戚对牛车感兴趣。


从文献资料看,牛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命妇王宫士庶,通乘坐车子,如车檐样制,亦可容六人。前后有小勾栏,底下轴贯两挟朱轮,前出长辕,约七八尺,独牛驾之,亦可假赁。”(《东京梦华录》)


晋唐时被贵族推崇的牛车,为何在两宋失宠了?

雪溪行旅图


从宋画《雪溪行旅图》,可见一种“三牛厢车”,此车以三牛并头驾驭,力量大,可搭乘数人,很适合跑长途。


两宋时期,牛车大都以“公交车”的形式出现史籍中,很少出现在贵族的“私家车”中,纵观整个宋朝319年,始终是“残山剩水”,北宋与契丹纠缠不清,西南还有大理。战事频繁,需征收大量的马、牛。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只能改乘驴,或轿子。如直到北宋中期,马才开禁,见李昉上奏“今后富商大贾乘马,漆素鞍者勿禁。”


晋唐时被贵族推崇的牛车,为何在两宋失宠了?


后来,战事趋于平和,马、轿子便成为士庶平民阶层的普遍“私车”。“京城士入和豪右大姓,出入率以轿自载,四人舁之...不独贵近,比比纷纷,日益滋甚”。(《宋史.舆服志》)


失宠原因


魏晋时期,士人阶层生活腐朽不堪。将汉朝骑马尚武的风气,抛到九霄云外。豪族门阀喜欢聚在一起开派对,各自衣冠博带,涂脂抹粉,玩玄学。由于长期缺少锻炼,个个骨脆肤柔。有时免不了要外出,舒适平稳的牛车便成为他们的首选。


晋唐时被贵族推崇的牛车,为何在两宋失宠了?


在隋唐时牛车之所以风靡,除了所说的舒适、实用性强。还在于隋唐人崇慕魏晋之风,如诗人李白,“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活脱脱就是帮偶像谢灵运代言打call,“带货”谢公屐。


宋朝王室不用牛车,前期是支援战事,后期因为马、轿子已成为风尚。作为始终引领时尚界的王室,自然不愿落后潮流,改去走“复古”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