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高端品牌讴歌,为何在国内水土不服?销量低迷?

刘禹祺---


本田近两年可以说是如梦初醒,在国内频频发力,推陈出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连旗下豪华品牌讴歌的国产化也正式浮出水面了。如今,各大二线豪华品牌都纷纷在国内发力已经成为了常态。可以说,如果讴歌在国内再不发力,基本就是退市的命了。

相信上一阵子有不少汽车圈的朋友都听过“讴歌4S店大面积亏损,单月销量不足10台”这样的新闻,可见讴歌在华的窘态。从2006年入华至今,讴歌不知不觉在国内竟然已经混迹了十年之久,却是每况愈下,如今年销量不超过2000辆,不到同乡的雷克萨斯、英菲尼迪的1/10,甚至“后进生”DS、林肯之流都能完爆之,比起讴歌在北美老家动辄10万以上的年销量,实在是不堪入目。

BBA在国内的品牌力可以说是毋容置疑的,所以讴歌从入华伊始就注定了从属于二线豪华品牌梯队的一份子,要踏踏实实地从头做起。但是讴歌这几年间犯下了太多失误,甚至可说是在国内就没上过心,以至被后来者居上。所以说,讴歌在华沦落到如此田地,归结起来还是因为自身产品和市场营销的基本功课没做好。

产品竞争力不强

这句话一说出来,绝对会有不少人开喷。的确,讴歌拥有后轮转向、SH-AWD等“黑科技”、过硬的驾驶品质和质量。但是到了国内市场,讴歌表现出的,却是一系列的水土不服。

1、产品线狭隘、配置设计不合理

讴歌的产品系列设置非常单一,很长一段时间内,基本上就只有一个排量、一两个配置,而且都是高配。据说背后的原因是讴歌对驾乘体验非常注重,要通过配置保证,从下图就可以窥见一斑。譬如说作为中型车的讴歌TLX,门槛高达39万;而作为中大型车的雷克萨斯ES,起步价仅30万不到。这种状况直到最近一两年才开始有所改善。这样一来,讴歌产品的价格线就基本无法铺开。这种低级失误,是国内任何一个其它的豪华品牌身上都不会发生的!不要说国内买豪车低配的都是为了装逼,产品配置的构建就如同一个金字塔,没有低配车作为基础,就剩下塔尖,当然曲高和寡了。

讴歌2011年前的产品序列

讴歌目前的产品序列

单看配置本身的设计,也是问题多多。讴歌最引以为豪的卖点,就是自己的SH-AWD四驱系统,然而这并不是国内豪华车的主流消费群体所关心的。以同为中大型轿跑式SUV,偏向运动化定位的ZDX和宝马X6为例,两者的入门级配置售价分别为88万和83万,而且X6比ZDX多了上坡辅助、自动泊车等辅助系统,以及液晶仪表盘、日间行车灯、发动机启停等凸显逼格的配置,还可以选装哈曼卡顿音响、自动泊车入位等。然而讴歌绝不是没有性价比的。实际上,X6的低配动力是一台仅有245马力的2.0T,而ZDX的动力总成是超过300匹马力的3.7L V6发动机,还带有可变悬架和限滑差速器,真正重视三大件的人选哪个一看便知。然而对于主流的豪华车消费群体来说,图的根本不是谁跑得快、质量可靠,而是逼格。在这点上,讴歌绝对是死不瞑目。

2、设计不适合国人

近年来讴歌的外观开始慢慢摆脱本田的影子,开始走出了具有豪车相的精细化、端庄雅致而又不失动感的风格,像TLX、RDX等车型的外观都是非常耐看的。但是一走进车里看内饰,一股浓浓的本田风扑面而来。虽说用料并不差,该有的真皮和镀铬都有了,但是拼凑起来就是不显档次,而且特别老气,看上去就像是十年前的产物,完全跟不上时代。这一点真的要好好跟奥迪、奔驰,以及自己的老对手——雷克萨斯学习。至于后排空间,更是讴歌说不清道不出的痛。

3、市场适应性差、价格虚高

由于讴歌主要针对的是北美市场,高达3.5L、3.7L的大排量成为了旗下产品的常态,在国内市场饱受高排量税的困扰,再加上全进口的关税和自身品牌溢价,成本根本降不下来。价格虚高对于主流的BBA来说,是品牌力,对于讴歌这种连二线都算不上的豪华品牌来说,却是无人能理解的情怀。讴歌旗下车型,常年动辄优惠10万元以上。以旗下的ZDX为例,指导价88.8万,终端的优惠幅度却达到了30万,定价无疑是虚高的。

而讴歌主打的质量可靠性,在北美能够获得成功的一大背景是北美的人工成本高昂,很多民众一旦修车不得不自己挽袖子上,自然要图个省事放心。相较之下,国内维修的人工成本显然要低得多,可靠性的优势就被削弱了。

市场营销无力

营销能力差,是由工程师文化主导的公司的常见弊病,从国内的奇瑞/观致,到国外的本田/讴歌一概如是。须知产品和营销是任何一个公司打开市场的两大基础。然而讴歌不但产品上对国内市场水土不服,营销更是基本不存在,由此可见,讴歌之前在国内就没上过心。如果没有互联网的口口相传,国内几乎没有人会知道讴歌的存在。

1、定位小众化

走小众化路线,避开BBA这类一线品牌的锋芒,也不失为一个聪明的市场战略。然而这样的路线,并不是所有的车企都有本钱玩得起的。从近年发布的“专注驰骋”的Slogan,就可以看出讴歌主打的是年轻运动的路线。但是有能力以自己的意愿消费豪华车的年轻人本来就少,这也注定了讴歌的消费基群少。凯迪拉克虽然也是走运动豪华路线,但是它真正崛起的资本,是百年历史留下的品牌余晖。而对于讴歌,起点显然苍白的多。

2、推广宣传接近于零

除了TL发布早期的刘德华广告,讴歌在华营销再无任何亮点。

起点低,自然就要多家投入,英菲尼迪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除了国产化,英菲尼迪如今给大家最深的印象就是在各式综艺节目中的频频亮相,从《爸爸去哪儿》伊始,到《极速前进》、《舌尖上的中国》、《纸牌屋》,英菲尼迪的曝光度犹如刷屏。然而我们从未见过关于讴歌的任何电视广告、互联网、多媒体宣传,就连户外广告都几乎没怎么见过。须知道讴歌在美国也是在宣传上不遗余力的。

3、销售渠道积贫积弱

不知道的人不想买,想买的人却找不到店。以2011年为例,纵观日系三大豪华品牌在国内的销量网点情况,雷克萨斯多达106家,英菲尼迪也有57家,而讴歌仅有34家。近一两年来,对手都在大力扩张,讴歌反而还有不少经销商退网。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讴歌真的要退出中国了。

总结

国产、SUV,这两个关键词将会成为讴歌将来在国内翻盘的突破口。要知道讴歌在中国卖掉的4000多辆车里,MDX的占比竟然达到了90%以上。一方面拜SUV市场的火热所赐,另一方面讴歌身上诸如价格门槛高、大排量等弱点,在MDX所属的中大型SUV里也被基本抹平了。可见适销对路的SUV,绝对是讴歌翻身的救命稻草。所以接下来北京车展即将发布的,讴歌专供中国的紧凑级SUV备受关注。营销力更强的广汽本田的接盘、本田小排量涡轮动力的引入也让人更有所期待。然而讴歌要在国内真正复苏,以上的问题无一不需要攻克。








老王评车


因为不认啊。

人设人设,最近好多演员都人设崩塌。民众看了就会心里一句原来他是这样的人啊。车企也是一样的,车企打市场的时候拿的是什么车子,老百姓眼里就是什么样子。

举个例子咯,就拿大众吧,最开始就要提桑塔纳了,被冠以各种皮实耐用的标签,搞得我父亲一辈的人知道我要买车就一致推荐大众的。包括那句经典黑,我觉得这车比较高级。

日系进市场的时候拿的什么车打市场呢,日系高端品牌拿什么车打市场呢。那就是在老百姓眼里是什么级别了。咱们这一辈人都知道各种品牌了,品牌力如何了。按父辈的认识,至少我家老爸和一众叔伯是这样,凌志这个名字知道雷克萨斯就不知道了,讴歌和英菲压根儿就没印象。打市场,现在年轻人哪有多少钱买车,不排除精英的存在,大多数第一辆车还是家里帮衬着买的,有多少品牌现在爸妈都不认识。

日系高端品牌,还得再熬几年吧


葫芦741149


品牌文化有问题,唯利是图太明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