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读《苏东坡传》书评

要说东坡先生成为许多现代人的男神真不为过,从《临江仙》到《定风波》再到《江城子》、《赤壁赋》,一直想拜读东坡传,品味下这个才子的一生春秋。终于,在这样一个春节的长假把它读完了,是林语堂先生的这个版本。

一蓑烟雨任平生——读《苏东坡传》书评

首先这个书是林语堂先生在美国写给外国人看的,最先用英文写成,反通过一位文学造诣颇高的教师花费三年时间又将其还原为中文。本书共二十八章,从苏东坡的童年写到终了。语句深入浅出,行云流水,读后使人酣畅淋漓。全书共356页,读完最后一页时,我有种不舍的感受,全书仿佛带你走进了苏东坡的世界,跟着他赶考,上任,流放,喝酒,做词。。。书评简要总结如下:

1、本书成语非常的多,这点适合所有孩子去阅读学习,全书因为涉及古代书信文字,所以生字非常多,要边读边查阅并标注,这同时就是个成长与收获的过程;

2、本书因为是林语堂先生把有关苏东坡的诗词、书信、典故按照西方人的阅读习惯来意译成英文发表的,所以语句易懂,引人入胜;

3、苏家只有两个男孩子:苏轼和弟弟苏辙。为何能同时出类拔萃?读后我认为是因为她们的母亲,母亲程氏是大户人家出身,从小书香门弟,从小熟读诗书,深知礼仪,是两个孩子的启蒙老师;

4、苏轼和弟弟苏辙的手足情深。里面两兄弟的亲情给我很深刻的印象,不管是苏轼的得志还是失意,弟弟都是世间让他内心唯独的力量与寄托。其实我觉得苏辙的才华不亚于苏轼,只是性格不同,苏辙更沉稳一些,处事比苏轼圆润。看过全书后,我非常想有机会去看《苏辙图传》。轼是车的前面,辙是车的后面,两兄弟一前一后,长大后也是一生都相依相伴,相辅相成。堪称人生兄弟之典范!

5、苏东坡一生共有二妻一妾,都姓王。性格各不相同,其中以王弗最为灵慧,与东坡互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王弗去世后此诗即可见到东坡内心的思念。而第二个妻子王润之是王弗的堂妹,却是陪伴东坡先生时间最长的,患难与共 ,生死相依。以至病逝后苏辙在《祭亡嫂王氏文》中也赞扬自己的嫂子:

贫富戚忻,观者尽惊。嫂居其间,不改色声。冠服肴蔬,率従其先。性固有之,非学而然。

苏轼更是悲痛作:“已矣奈何,泪尽目干”。可见,王润之非常有家庭主妇的风范,照顾丈夫,抚养孩子都很到位。

苏轼还有一妾王朝云,杭州人,很小的时候经过王夫人的受意收作侍女,后成为妾,王润之去世后,是她陪伴苏轼经历了黄州和惠州之贬,最后死在惠州,后来这个白鹤峰的居所被人辟为朝云堂。王朝云并无留子嗣,却见证了苏东坡一生的荣辱浮沉。朝云虽为妾身,但东坡一生把她视为知己,朝云去世后他作:惟有朝云能识我,每逢暮雨倍思卿。

6、全书后段朝云去世后,东坡被迫又贬至海南,那时的孤独与傲骨,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超然于世又怜悯众生。但人终之老矣。

7、全书对王安石的章节篇幅很多,对王安石的变法基本是全部持否定的态度,是代表了林语堂先生的观点,因为不排除林语堂先生对苏东坡的厚爱,这段对王安石持反对的描写引起了许多读者的疑问:王安石及他的同党人士真的全都是小人么?这些有待于我们大家的探讨,所谓仁者见仁吧。

一蓑烟雨任平生——读《苏东坡传》书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生经历才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回头望一望一路走来的风雨萧瑟,信步归去,晴天雨天都是无所谓了,试问这种旷达的心境,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或许这种达不到便是苏东坡的神奇魅力所在吧。全书有太多的经典和感悟适合人生去慢慢领悟,经典就是经典,无论是人生还是书籍,读书是最好的投资,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

一蓑烟雨任平生——读《苏东坡传》书评


#苏轼#苏东坡#口罩还要戴多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

让我们一起做最好的自己 —— 芊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