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芒果街上的小屋》——将残酷的成长化为短歌般的呢喃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美国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Sandra Cisneros)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4年。

20世纪中期以后墨西哥裔美国人的代名词是“奇卡诺”(Chicano),而墨西哥式的思维与美国本土传统不断发生碰撞后逐渐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奇卡诺文学。《芒果街上的小屋》就是奇卡诺文学作品之一。

书评《芒果街上的小屋》——将残酷的成长化为短歌般的呢喃

这是一本很容易被“读完”但又不必刻意追求“读完”的书,你可以把它带着身边,随手翻上一两页。又或者说,这本书值得我们读了再读。

本书共由44个相对独立的短篇构成,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一条叫芒果街的芝加哥小街上。这些故事读起来像是主人公的呢喃,既美好、温柔,又默默给你带来勇气。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居住在芝加哥拉美移民社区芒果街上的小女孩——埃斯佩朗莎。

在英语里,我的名字的意思是希望。在西班牙语里,它意味着太多的字母。它意味着哀伤,意味着等待。它就像数字九。一种泥泞的色彩。它是每到星期天早晨,爸爸刮胡子时播放的墨西哥唱片,呜咽的歌。

“埃斯佩朗莎”这个名字来自于曾祖母。

她是一个属马的女人,“野得不想嫁人,直到被曾祖父用麻袋套住她的头把她抗走。”

曾祖母生活在父权社会,即使到了小埃斯佩朗莎的时代也依然如此。小小的她已经肩负起照顾妹妹的责任,被寄希望于成长为一个男性眼中美好的传统女性。

书评《芒果街上的小屋》——将残酷的成长化为短歌般的呢喃

而被寄予这种期待的不止她一个。

书中那个除了“四条腿毛茸茸的东西,还有父亲们”之外什么都不怕的阿莉西娅,因为母亲去世,不得不及早地继承母亲的“擀面杖”。而阿莉西娅为了摆脱“在一根擀面杖后过她的一生”的命运,整夜地学习,最终进入了大学。

阿莉西娅是埃斯佩朗莎敬佩的对象,也是她反抗男权社会的缩影。

埃斯佩朗莎在妈妈安慰她会变得越来越漂亮时,她反击道:“我决定不要长大变成像别人那么温顺的样子,把脖子搁在门槛上等待甜蜜的枷链。”在她看来,她不需要某个男人来做她生活的主人。

书评《芒果街上的小屋》——将残酷的成长化为短歌般的呢喃

埃斯佩朗莎总以最澄澈的眼光去感受和接纳周围的世界,简单的事物能让她开心一整天,比如一只猫,天上的云,结识的朋友……

书中,小小年纪的她用稚嫩、舒缓而优雅的语言弱化了生活的不公与苦痛,而化为同情和对生命美好的体悟。

而那些生活的苦痛与看似注定的命运最终也没有将她捆绑。她像一个自由的女孩一样去梦想,去追寻。她梦想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希望在写作中实现自我,她渴望摆脱种族歧视,渴望脱离贫困……

书中并没有对于沉重的直接描写,整本书像一个小女孩的独白和想象,充满诗化的语言和短歌。这些细腻的少女心思和遐想遮盖了生活的残忍和孤独。

书评《芒果街上的小屋》——将残酷的成长化为短歌般的呢喃

比如在《大流士和云》中的这段话,仿佛是一个女孩带着淡淡的忧郁的自言自语:

你永远不能拥有太多的天空。你可以在天空下睡去,醒来又沉醉。在你忧伤的时候,天空会给你安慰。可是忧伤太多,天空不够。蝴蝶也不够,花儿也不够。大多数美的东西都不够。于是,我们取我们所能取,好好地享用。


书评《芒果街上的小屋》——将残酷的成长化为短歌般的呢喃

再比如在《四棵细瘦的树》中,女孩在细瘦的树木中得到了自我激励的力量和一种暗暗生长的决心:

当我太悲伤太瘦弱无法坚持再坚持的时候,当我如此渺小却要对抗这么多砖块的时候,我就会看着树儿。当街上没有别的东西可看的时候。不畏水泥仍在生长的四棵。伸展伸展从不忘记伸展的四棵。唯一的理由是存在存在的四棵。

在书中,埃斯佩朗莎最后离开了芒果街。

不过她说:“我离开是为了回来。为了那些我留在身后的人。为了那些无法出去的人。”

书评《芒果街上的小屋》——将残酷的成长化为短歌般的呢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