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的唐朝,現代人都難以接受

作為封建社會的一個重要階段,唐朝在“女性解放”上的開放程度、前衛程度超乎尋常。然而物極必反,女性解放是一種進步,但也給社會造成了不穩定因素,唐玄宗“千里送荔枝”的楊貴妃不就是直接造成安史之亂導致唐王朝走向衰落的直接原因嗎?


開放的唐朝,現代人都難以接受

唐玄宗與楊貴妃(影視劇照)

大唐盛世,是中國歷史上是最為輝煌的時期之一,唐朝在不足三百年的時間裡,前前後後出現了六個盛世,其中最為我們熟知的就是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直到今天,海外華人仍被稱為“唐人”,中國人聚集的地方稱為“唐人街”,足以可見當時唐朝的影響力。


開放的唐朝,現代人都難以接受

唐疆域圖(來源網絡)

唐朝是一個開放的時代。當年的唐朝,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都實施了開放的政策。

朝廷不但聽取下面民眾和大臣的意見,而且接納新的知識和物種,而且非常的歡迎外來的文化,只要是好的從來沒有排斥過。

唐朝的最強盛的時候,不論是在哪個方面。都有了對健全的制度,政治、文化、經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而且接納來自東西南北各個方向的和各個國家的經濟文化使者,以及各種商客。


開放的唐朝,現代人都難以接受

盛唐景象(來源網絡)

當年王國維在《讀史》中寫道:南海商船來大食,西京祆寺建波斯。遠人盡有如歸樂,此是唐家全盛時”!這首詩可以說是大唐時代最好的寫照。

然而,讓人驚訝和稱奇的是,作為封建社會的一個重要階段,唐朝在“女性解放”上的開放程度、前衛程度超乎尋常。


開放的唐朝,現代人都難以接受

影視劇照

前段時間播出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和《武媚娘傳奇》等關於唐朝題材的影視劇,滿屏幕都是明晃晃的大胸脯,甚至弄的播出時鏡頭一裁再裁,這並不是為吸引眼球故意“暴露”,而是真實的現狀。

當時代的詩人方幹就曾作詩《贈美人》,其中有“粉胸半掩疑晴雪,醉眼斜回小樣刀。”


開放的唐朝,現代人都難以接受

唐代仕女圖(來源網絡)

那時的唐朝,可以說是封建社會中難得的“女性解放”時代。女性不像其他朝代“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更不是禁錮於“三從四德”。

唐朝女子不僅會出門,而且穿著還是分暴露。袒胸露乳的裝束也是時常可見,完全不像封建社會女性,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


開放的唐朝,現代人都難以接受

唐代仕女圖(來源網絡)

她們不穿內衣,上胸若隱若現,即使是我們現在走在大街上,也很少見這種情況。


開放的唐朝,現代人都難以接受

影視劇照

唐朝是一個以豐腴為美的朝代,這個從唐代畫作和遺留下來的壁畫等均可證實,由於普遍的民風開放,女子也經常因為衣服寬鬆而不慎走光,人們也就慢慢的成為習慣了。

相比於其他朝代,在唐代,女子也不像其他朝代那樣有“繡樓”,嫁夫要從一而終,以獲立貞節牌坊為最高榮譽等等。

相反,人們傾向於自由婚姻,自由戀愛。當時女道士到處都有,大部分都是“離婚”女子。當時講究雙修,男女不忌諱在一起,說是修道。

驚奇自此,還有更驚奇的,那就是隨意的婚姻開放態度。


開放的唐朝,現代人都難以接受

影視劇照

唐朝,對婚姻和女性改嫁的態度是非常寬容的,可以說是中華上下五年前的頂峰。

從國人的傳統觀念講甚至可以說是私生活混亂。

在唐代產生的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是典範之一,武則天和自己的同胞姐姐以及外甥女就擁有同一個男人,自己當上皇帝后又養了眾多男寵。


開放的唐朝,現代人都難以接受

影視劇照

還有,唐玄宗李隆基娶了自己的兒媳,唐朝太平公主將自己的情人送與母親“共享”,唐朝皇室的這種事情不勝枚舉。

根據史書的記錄,唐代的皇帝女兒中再婚的就有二十九人之多,甚至有五個女兒是三嫁。著名的襄城公主、太平公主,都曾改嫁。


開放的唐朝,現代人都難以接受

貞潔牌坊(來源網絡)

所謂“上行下效”上層風氣如此,下層也紛紛仿效。

在民間,普通的平民百姓中也出現了許多已婚婦女與別的男人私奔、私通的事例。

唐代婚姻制度規定,如果丈夫在婚姻存續期間出軌“偷腥“”,妻子也可以在“不相禁忌”的情況下,有權享有與丈夫一樣的婚外偷情的自由。

唐人的筆記小說《柳毅傳書》,就是從當時社會男女的自由再婚的例子再創作出來的。具體事例可參閱一下此書。

“婚姻法”竟公然鼓勵妻子出軌,堪稱奇葩!


開放的唐朝,現代人都難以接受

安史之亂(來源網絡)

唐朝民風的開放,一方面和經濟的繁榮有一定的關係,其實和和李唐血脈有關。在歷史上也有很多學者討論過李淵、李世民的血統問題。很多人認為唐朝建立者李氏出是鮮卑族後裔,生活中自然也融入了大量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漢族受儒家思想薰陶不同,對女性三從四德也沒有那麼嚴格的要求。不過,物極必反,唐朝的女性解放是一種進步,但也給社會造成了不穩定因素,小的說平民婚姻的隨意性肯定會引發家庭的不穩定,大的說統治者在生活上的隨意往往會帶來想不到的後果,唐玄宗“千里送荔枝”的楊貴妃不就是直接造成讓唐朝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安史之亂的直接原因嗎?

故,“事亦有度”,孔子說,凡事皆有度。一切事情都是有一定的度量的,不可過度,過了就沒有什麼好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