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死后为何只有袁世凯能作为继承人接班?

1901年(光绪27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辛丑条约》签字回来后大口大口地吐血 “紫黑色,有大块“、“痰咳不支,饮食不进“,被诊断为胃血管破裂,11月7日,李鸿章病逝北京,享年79岁。清朝诏赠太傅,晋封一等侯爵、谥文忠,赐白银五千两治丧,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他被慈禧太后称赞为“再造玄黄“之人,。

李鸿章死后,谁是他的继承人?

李鸿章死后为何只有袁世凯能作为继承人接班?

尚在流亡途中的慈禧和光绪,在表示沉痛哀悼的同时,立即宣布:“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着袁世凯署理”,42岁的袁世凯,因此成为天下“疆臣领袖”,获得了大清国最有实权的官位之一。11月9日的《华盛顿邮报》称,袁世凯接班是“在全中国范围内所能做到的最好的选择”。

袁世凯与李鸿章可谓是是恩怨相交。

袁世凯的崛起,源于1884年朝鲜的甲申兵变,当时年方25岁的袁世凯,处置果断,得到了李鸿章的赏识,被61岁的李鸿章评论为“血性忠诚,才识英敏,力持大体,独为其难”。加上袁世凯的父、祖皆与李鸿章关系密切,李鸿章自然大为关照,由此开始青云直上。

但是两人又有宿怨,甲午战争后李鸿章失势,袁世凯转投翁同龢、荣禄,两人日渐疏远。李鸿章曾两次痛斥袁世凯,一次是袁世凯为翁同龢做说客而未成,另一次是李鸿章出访欧美回来后,在天津接见当地官员,袁世凯汇报了练兵等事宜,被李鸿章痛斥为:‘呸!小孩子,你懂得什么练兵!”搞得袁下不来台。

不过恩怨归恩怨,但袁世凯、李鸿章都非常清楚地看到了直隶总督人选的未来归属。因此李鸿章生病时袁世凯不发慰问电,以免李鸿章多心,而李鸿章在病中也不向朝廷推荐任何继任者,以免袁世凯不快。

其实,袁世凯的接班,是清帝国在危难之际唯一的无奈的选择。

当南方督抚们筹划“东南互保”时,李鸿章的核心圈子成员盛宣怀就致电袁世凯:“合肥(按,即李鸿章)老矣,旋乾转坤,中外推公。否则山东已在他人之手矣。”而在李鸿章咽气前一刻,盛宣怀再度致电袁世凯:“傅相(李鸿章)昨日两点钟不能言,神气恍惚,病势甚危。北门锁钥,微公莫属。”

西方列强也希望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他们需要和一个务实的人打交道,而不是假大空官僚。在李鸿章去世当晚,湖广总督张之洞致电中央报告说:“昨德公使穆默自京来鄂密谈”,说及“李相病颇重”,表示“愿袁抚到直隶”。“今年以来,所见各国提督、领事,大意皆盼袁抚为北洋大臣,众口一词,不仅穆一人也”。

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李鸿章的这个留下的这个位子,堪比火炉,充满风险,贪图富贵或才干欠缺的人,此时避之惟恐不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