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過得不好,真的不是因為窮

上週末,我和幾位多年沒見的老同學在一起聊,未來個人事業如何發展。

其中,一位同學說他的工作比較閒,又是雙休,周未除了睡大覺和陪孩子玩,基本沒什麼想可做。

所以,從年初他制定了一個學習的計劃,來充實自己的業餘生活,如果做的好的話,不僅能夠給自己的職業規劃多一種選擇,還能夠給家裡多增添一點收入。

1


我一直都很支持這樣的想法,我自己也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

所以,當這位老同學說想要利用業餘時間來做副業,為自己的生活多一點保障的時候,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值得支持的事情。

於是我隨口問他:“那你的計劃進行到那一步了?”


他很急切地說:“哎呀,真是不知道怎麼說,我買了三本非常厚的書,但是隻翻了幾頁就擱置了,主要是我也看不太懂,本來是想報培訓班的,但是需要上萬的培訓費,花那麼多錢也不一定學得會,要是學不會,錢不是白花了嗎?我可不想白扔那上萬塊錢!”

我聽了他的解釋之後非常詫異,本想幫助他的心瞬間沒有了,合著您從年初就定了計劃,現在都快年底了,連最基礎的準備都沒做,還沒有邁出最小的第一步,就已經在心中打退堂鼓,還把自己不行的原因歸結到“窮”上面......


其實,不是他真的窮,我們已經大學畢業十幾年了,他的工作不錯,報培訓班的費用對他來說真的不算什麼事。

你過得不好,真的不是因為窮

只是因為他長時間沒有學習的習慣,經常閒下來的時候都是睡覺、玩遊戲、喝酒等,猛一下讓他坐下來聽課,他是真的坐不住。

他已經被自己十幾年來的習慣給自我設限了!

實際上,這種情況的人不僅僅是他一個,有很多人即使邁出了一小步也無法長期堅持學習和成長,每天會用不同的藉口給自己的不想學習找理由。

2

我們明明知道努力就可以進步,但為什麼還是不努力呢?

著名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寫了一本書叫《自控力》。

書中講了這樣一個實驗:現在有兩張支票,一張50美元,一張100美元。50美元這張,可以立馬兌換現金。100美元這張,三個月後才能兌換。

如果是你,你要哪一張?

實驗結果令人出乎意料:大多數人選擇了50美元這張。

根據這個實驗,凱利提出了一個概念——延遲折扣

當人們的努力,需要等待很長時間才能看到結果時,這個結果的價值,對人們來說好像就變低了,彷彿打了折扣一般。


你過得不好,真的不是因為窮


關於延遲折扣,凱利總結了兩點:未來的結果越不確定,它的價值就越低。等待獎勵的時間越長,它的價值就越低。

什麼意思呢?就是非常寶貴值錢的東西,但當它屬於未來時,也就顯得不那麼珍貴了。

“未來獎勵”充滿不確定性,再加上需要等待很長時間,所以它的價值無形中被打了折扣。

這就是人們不願去努力的第一個原因。

我們在邁向“未來獎勵”的征途中,總是會遭遇“即刻滿足”頻頻騷擾。

例如,你打開一本書,準備讀三節。

剛坐下,就想要泡杯咖啡喝,在喝咖啡間隙,你刷了下手機,卻看到喜歡的電視劇更新了,於是不由自主地點開看起來。

轉眼就到中午,書一個字沒讀。

人的天性就喜歡追求“即刻滿足”,所以很難抵禦當下立馬就能變現的快樂,當即刻滿足和未來獎勵需要我們做選擇時,即使我們很想要未來的重大獎勵,但往往會因‘誘惑’而選擇即刻滿足。

這就是人們不願去努力的第二個原因。

3


沈老師之前看過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相信很多人也知道:

一個富人去度假,偶遇了一個漁翁,富人問他:“為什麼不去努力工作?”

漁翁不解地問:“努力工作會得到什麼好處?”

富人說:“如果你辛勤勞作,就會得到財富。有了財富,你就可以像我一樣,躺在沙灘上曬太陽。”

漁翁很得意地說:“我每天都可以在沙灘上曬太陽,為什麼還要去工作呢?”

而富人卻這樣回應到:“我努力工作掙錢,是為了可以擁有選擇的資格,我可以選擇在沙灘上曬太陽,也可以去南極看雪,去巴黎喂鴿子,去迪拜的五星級酒店安眠。而不是毫無選擇,只是乾巴巴地、衣衫襤褸地在沙灘上曬一輩子太陽。”


你過得不好,真的不是因為窮


努力不是為了要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努力了將來才能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人們總是在羨慕別人時,卻忽略了:學生時代,當你在逃課、打遊戲、追女生時,別人卻用十二年時間寒窗苦讀。

成年後,當你沉浸在無用社交、安逸生活中時,別人卻在不斷精進,努力考證,升級能力,提升技能。

同樣是工作,你只能掃地、端茶、當跑腿,在一家公司拖到底,而別人下得了基層,也當得了高層,可以越跳越值錢。

人們總是習慣給自己設限,從不做那些有難度的事,總是覺得歲月靜好。然而,不知道自己已經慢慢成為了溫水裡的青蛙。


等有一天,突然發現熟悉的人越來越優秀,再也追趕不上了;等有一天被迫辭職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無能為力。

4


蔡康永說: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努力奮鬥的意義,真的不在於有了多少權,得到多少榮華富貴,而是在面對生活時,我們不必拘泥於方寸之地、過著毫無新意、一眼望到頭,沒有任何期待的日子。而是我們有底氣和實力,去選擇我們想要的生活。

如果不挑戰潛能,結局其實已定:只能變得平庸,接受低成就。

反之,你才能與眾不同。

劉強東,為什麼從鄉下的小子,走到今天?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他有野心,從不接受不努力的人生。


他說:如果真心想成功,不用恐懼、不用迷茫,你只需要每天能夠保持一直向前、一直向上、永不停止。

那麼,你呢?


你想過嗎?

你為什麼活成了平庸的模樣?

你真的甘於平庸嗎?


你過得不好,真的不是因為窮


本文轉自:沈小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