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裝備的威力令人啞然!我國更是可當做導彈打

今日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著名的自行火箭炮

,其在武器發展史佔有極其主要的地位,而發展到現在更是更加先進!




一、喀秋莎火箭炮

說道火箭炮就不得不提到這個武器分類的開闢者,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範圍列裝的大殺器——喀秋莎火箭炮!

同時它也是最有名的陸軍火力支援武器之一,正式代號為BM-13火箭炮。

相較於其他的火炮,這種多軌火箭炮能迅速地將大量的炸藥傾瀉於目標地,但其準確度較低且裝彈時間較長。它們雖比其他火炮來的脆弱,但價格低廉、易於生產。二戰中,喀秋莎成為了第一種蘇聯大量生產的自行火炮,並常將其裝載於卡車上。和其他自行火炮相比,這樣的機動性為喀秋莎帶來其他的優勢:能一次投注大量火力,並在遭到反攻炮火前迅速離開。其火箭發射車為美援的雪佛蘭G7100及福特-馬蒙·夏靈頓HH6-COE4和蘇聯自己生產的吉斯6,吉斯151卡車等。

至於它名字的來源則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誤會”——BM-13火箭炮由蘇聯沃羅涅日州的共產國際兵工廠組織生產,出廠時有俄文字母K印在炮車上。由於火箭炮在蘇聯是嚴格保密的,多數紅軍戰士也不知道它的正式名稱,於是就根據這個字母“K”,把BM-13型火箭炮命名為一個女性的愛稱“喀秋莎”,這個別名迅速在蘇軍隊裡傳播開來。


這樣裝備的威力令人啞然!我國更是可當做導彈打

位於博物館中的喀秋莎



二、BM-30/31火箭炮

這是蘇聯研製的一種大口徑重型近程炮,其口徑有300mm,也是世界上第一門300口徑火箭炮。

它採用了超大戰鬥部小型火箭發動機的設計,雖然戰鬥部裝藥高達29公斤,相當於7枚152毫米殺傷爆破榴彈,4枚203毫米榴彈的裝藥威力,但射程卻只有2800米。

這款武器的主要目的是針對堅固防禦工事的,二戰末期進行的幾次城市攻堅戰中它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並且由於其彈體外形特別很像老式長柄手榴彈或一柄大鐵錘,所以這個火箭炮有了一個”攻城錘“的響亮綽號。

這樣裝備的威力令人啞然!我國更是可當做導彈打

BM-30/31火箭炮



三、БМ-21式火箭炮

БМ-21式火箭炮是前蘇聯研製的一種122毫米40管自行火箭炮。該炮1964年開始裝備陸軍炮兵部隊。現摩托化步兵師和坦克師屬炮兵團均編有一個БМ-21式火箭炮營,裝備該炮24門。主要用來摧毀敵戰術核武器,與敵炮兵作鬥爭,加強團炮兵群火力。它通常配置在已方前沿後2~6公里的範圍內,壓制縱深為14~18公里。

其長火箭彈重77千克,最大最大速度690米/秒,而短火箭彈則重45.8千克,最大速度為450米/秒。


這樣裝備的威力令人啞然!我國更是可當做導彈打

БМ-21式火箭炮



四、M270多管火箭系統

M270多管火箭系統(M270 Multiple Launch Rocket System,常縮寫為M270 MLRS)是一個設有裝甲的自走多管火箭炮武器系統。

美國M270式227毫米12管火箭炮(多管火箭炮英文縮寫:MLRS)於70年代開始研製,1983年裝備美軍,由沃特公司生產。同年5月成為北約的制式武器,稱為MLRS。

這種型號的火箭彈採用模塊化技術、機動性和防護性能好、火力密集且精度頗高,尤其是還可以同時具備發射陸軍戰術地對地導彈(ATACMS)的能力,被西方認為是最好的火力支援系統。改進型號有M270A1和HIMARS (High Mobility Artillery Rocket System——高機動性火箭炮兵系統)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軍一共投入了189門M270火箭炮(其中18門具有發射陸軍戰術導彈的能力),總共發射了17000多發子母火箭彈(含1170萬個子彈),給伊拉克軍隊造成了巨大的損害和威懾力。


這樣裝備的威力令人啞然!我國更是可當做導彈打

M270多管火箭系統



五、PHL-03自行火箭炮

PHL-03自行火箭炮(英文:PHL-03 MLRS,外貿型號:AR-2,簡稱:03自行火箭炮)是21世紀初期中國發展的新一代多管火箭炮。

03式遠火是中國陸軍大量裝備的第一種軍級火箭炮,為300毫米口徑,基本型火箭彈射程70千米,03式遠火從一開始就非常注重發展精確打擊彈藥。

這就導致03式遠火是中國第一種配備末敏彈的遠程火箭炮,一枚火箭彈能裝五六個末敏彈,每個末敏彈自己長眼睛,能自主選擇打擊目標,末敏彈的威力極為強大,專開坦克最薄弱的天靈蓋,一枚末敏彈就能重創一輛坦克。

比起反坦克導彈來說絲毫不遜色!


這樣裝備的威力令人啞然!我國更是可當做導彈打

PHL-03自行火箭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