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取荊南四郡後劉備不借南郡而是南下奪取交州七郡,是不是更好?

一梭煙雨江湖行


第一,劉備借南郡和孫權派兵接管交州,是一筆地盤交易。劉備若先取交州,他再想借到南郡就不大可能了。




根據《資治通鑑》和《三國志》的記載,劉備娶孫權妹妹是公元209年12月,孫權任命步騭為交州刺史,率千餘人進入交州是公元210年6月左右。

(建安十四年)十二月……權以妹妻備——《資治通鑑·漢紀·漢紀五十八》
建安十五年,(步騭)出領鄱陽太守。歲中,徙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將,領武射吏千人,便道南行——《三國志·步騭傳》

從時間上看,邏輯很清晰:孫權先嫁妹,再派兵接管交州,孫權和劉備之間存在一筆地盤交易。也就是劉備拿交州換南郡。

這個邏輯推論有沒有依據呢?

有的,而且有兩點依據。

第一,東吳與交州雖然有陸路連接,但當時陸路難走,物資運輸艱難,只能走水路。而走水路又不能走海路,因為當時孫權的水軍還不具備跨海遠洋能力(孫權的水軍進化為海軍是控制閩地,具備海船製造技術之後的事),所以步騭領命去交州時,其實走的是湘江水道。而步騭走湘軍,必然要經過劉備的地盤。劉備如果不同意借道,孫權的人馬根本到不了交州。

PS: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修靈渠,打通了湘江和灕江(珠江支流)的聯繫,使得長江的船隻可以走水路進入珠江流域。



第二,交州北部的蒼梧郡太守吳巨是劉備的好朋友,而灕江又流經蒼梧郡,劉備如果不先給吳巨打招呼,孫權的兵想進入交州,幾乎是不可能的。

(魯肅)且問備曰:"豫州今欲何至?"備曰:"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欲往投之。——《江表傳》

所以說,劉備借南郡和孫權派人接管交州就是一筆地盤交易。



第二,這筆交易虧不虧呢?

很顯然,劉備不虧。理由有三。

①:劉備借南郡後,可以以其為基地,順長江西進,謀取益州。而奪益州後,與曹操爭雄於中原,這才是劉備費盡心思打天下的初衷。也就是說,在劉備的長期規劃中,取益州的順位要排在取交州之前。

②:赤壁之戰後,劉備和孫權的地盤劃分非常複雜,存在大量的插花地。比如武陵郡在常人印象中是劉備派張飛取的,但實際上是黃蓋帶兵攻取的。所以劉備借南郡並不僅僅只是借一個南郡而已,他在借的同時,還要解決孫劉在荊南犬牙交錯的地盤問題。把雙方的地盤歸屬捋清楚。如不然,荊州的地盤還沒有捋順,又去打交州,劉備不僅很難做大做強,而且還有戰線拉的太長,被孫權趁虛吞併的危險。



③:事實證明孫權過早的取交州,是一筆賠本買賣。

東吳自己編撰的《吳書》對步騭入交州吹得很厲害,但是“進入”和“統治”是兩碼事。

因為當時劉備的勢力已初見規模,具備了與孫權一起攜手北上的實力,而曹操在赤壁之後也把重心放在了西北,準備向漢中的張魯和關中的西涼軍閥下手。這個時候,孫權應該集中精力對曹操保持壓力,伺機而動,就算不出兵北伐,也要對曹操保持持續性的威懾,使曹操不能分心處理各地事務。

事實上,曹操在公元211年的就對馬超韓遂動手了。而當時的孫權呢?由於交州的兩個小地頭蛇吳巨(劉表舊部)、錢博(交州前刺史張津舊部)不服,孫權不得不對交州投入了更多的力量,導致曹操在打殘馬超、韓遂等關中諸侯期間,東吳一直都沒有精力趁虛北上征伐淮南。

等到關中諸侯悉數被滅後,孫權感到更加的勢單力薄,為了自保,他又抽兵北上,頻繁對北用兵。而他真正徹底搞定交州,是十幾年之後的事了。(公元226年)



當然,孫權火急火燎的去取交州,也有他的苦衷。畢竟劉備離交州更近,而且劉備在交州更有影響力。如果是讓劉備先下手了,孫權就麻煩了。

總的來說。劉備借南郡,而不取交州絕對是明智之舉。

一來,交州是當時的邊緣板塊,其本地勢力不能爭天下,只能旁觀,並不是急需要消滅的對象。若劉備能奪得天下,交州自然會投降;若不能,他取了交州也沒用。相比於交州,南郡明顯更有戰略價值。

二,劉備若對交州動手,不僅會引起本地勢力警覺,使其要麼轉入對抗,要麼投向孫權而驚動孫權。劉備當時有求於孫權,與孫權決裂絕不是明智之舉。


Mer86


什麼感覺?你這個說法有一些南轅北轍的意思!

而且還是那種最正宗的南轅北轍,我先說一下南轅北轍的故事吧,就是以前有一個人的想要去,我也忘了是哪個國家了,反正那個國家呢是在男方,結果這個人往北方趕車,旁邊的人就說了,你想去南方,你為什麼不去把車頭調到南方去呢?就是叫你趕緊掉頭哇,結果這個人就說了我有足夠的糧食,我的馬跑得足夠的快,我的車足夠的好,你說有這麼些要求,我能不跑到南方去嗎?

也就這個人的車有點兒問題嘛,有點兒問題,糧食有點少,不然麥哲倫就真的沒機會了!

當然開個玩笑,我們說一下劉備奪取荊南四郡以後為什麼不去打交州的七郡,而是選擇去跟孫權合作拿一個南郡呢?

諸葛亮的《隆中對》大家都聽過吧,其實就當時的情況而言,諸葛亮也沒有什麼其他的方法幫劉備東山再起,講實話天下能夠分得土地,基本上都被曹操孫權這倆人給封了,能夠獲得的生存的空間也只剩下荊州,益州和漢中這三塊土地!

最好的打算就是能把這三塊土地攥在手裡面,這才有稱雄天下的資本,如果沒有呢?那你就就算是失敗了!

打天下是需要糧食的事,需要人口的是需要軍隊的,你空有文臣謀士,你沒有資本,你怎麼才能夠起家呢?你想想漢獻帝人家手裡面能人異士多吧,多,(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個個都死心塌地的!可是誰有真正的本事能夠在曹操手底下翻出浪花了?為什麼沒資本啊?沒土地呀?沒軍隊啊,這怎麼跟曹操去比呀?

當時整個中原大地所有的經濟中心人口中心全在北方,南方也就那三個點,荊州,益州還有一個江東!可是和北方相比,這個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想要稱雄天下必須要去北方掠奪土地和人口,沒有這條理論基礎,諸葛亮的《隆中對》,你就算把這三個土地全給佔了,你沒有人口支持你還是一個空殼子!在這之後魏國通過不斷的發展將自己的軍事和政治實力不斷的累積起來,最後通過泰山壓頂的方式把蜀國給活活好乾了,這個就是最好的證明!

說實話,稱雄天下你就必須得去搶奪那些戰略地點,要麼是交通四通發達之地,要麼就是人口稠密的地方。你如果搶了其他地方反而成為了你的累贅!

南郡,幾乎可以算是整個荊州最重要的地方!沒有之一!當時曹操在佔領荊州以後,劉表的兒子劉琮曾經跟曹操說過,說荊州其他的地方都可以支撐曹操軍隊一年的軍餉,唯獨這個江陵也就是南郡的首府,擁有著整個荊州一半以上的錢了,當時劉表在世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曹操未來可能會攻打荊州,所以他把很多的戰略物資全部囤在了南俊!就是這個江陵城在這之後,關羽大意失荊州,也是因為這個江陵城被孫權給攻佔下!

想要獲得荊州的人口,想要獲得荊州四通發達這樣一個便利的地形,你就必須得獲得南俊,經南四圈那都屬於國家級的貧困縣!別看這土地很廣,但是人口不多,而且能人異士也偏少!你要真想靠著這四個地方去爭奪天下,那你是腦袋被驢給踢了!

至於說交州!這個地方比金南四郡還要窮!孫權當初對付山越的時候,費了老鼻子勁兒才把三月給擺平了,但是對付膠州只發了一封書信,人家就乖乖投降!這是什麼?這就是差距,你要真的想把金蘭四卷拿下來以後再拿荊南四郡這點兵力去攻打膠州,然後再把人口更少的膠州給拿下來作為你的一個基地,你要復興漢室,你就必須得像北方去打你這土地越打越男方這是幾個意思?你說你這是不是南轅北轍?劉備去攻打益州,這還算得上是曲線救天子,你要真的去攻打交州七郡,那估計諸葛亮都看不起你!


漩渦鳴人yy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相對於交州,劉備集團更在乎益州!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張三國初期人口分佈圖
當時的背景:公元208年赤壁大戰之後,劉備仍然無立足之地,於是派趙雲,張飛分別率領六千士兵攻取了桂陽郡,武陵郡.自己攻下了零陵郡.關羽只率領手下五百校刀手去攻取長沙,幸好有魏延斬殺太守韓玄和黃忠一起投降.



奪取之後劉備為何不南下奪取交州七郡,原因如下:

1,劉備集團的戰略決策-隆中對,修養生息,守住荊州智取益州,三分天下。 2,當時劉備的兵力極限就是半個荊州,基本是半投降狀態奪取了荊南四郡。如果南下取交州,交州地域寬廣,需要很大的兵力,戰爭一旦陷入焦灼,吳國背後插一刀就完蛋了。何況劉備已經打定主意入蜀,蜀地可比交州強多了。何必要把熊掌丟出去騰空位裝個玉米? 3,\t時間也不允許,210年劉備剛借南郡,孫權就南下吞下蒼梧郡,211年劉備入川,孫權吞下交州七郡。 4,應該與孫吳有利益交換,劉備獲得了入蜀的通道,奪取益州。劉備放棄對吳巨的支持,坐視孫權收取交州。

不足之處,還請大家指出,謝謝!


明月西西


在劉備的創業歷程中,選擇南郡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很多人不是很理解,為什麼劉備寧可放棄長沙和桂陽這兩個郡,以及江夏的部分控制權,就為了要走南郡。

南郡對劉備真的就這麼重要嗎?如果劉備當時捨棄南郡,將兵馬南下直奔交州,是否可以打下更多地盤?

交州遠離北方政權,當時在士燮手裡,依舊是相對獨立的一個集團。有點類似於當年趙佗建立吳越國的規模,劉備佔據這裡再迂迴奪取南郡,豈不是更妙?

01奪取交州,劉備至少有三點受益。

劉備集團一文不名,之前根本就不成氣候。在赤壁擊敗曹操以後,他才逐漸崛起。之所以崛起如此之快,是因為他基本繼承了劉表的家業,成為了荊州最大的土豪。

這個時候劉備向孫權借走了南郡,因為這是當時荊州的核心城池,佔據南郡,也就宣告了自己擁有荊州的控制權。

作為交換,劉備將江夏送給了孫權,畢竟江夏更靠近孫權的地盤,所以孫權欣然接受了這個建議。其實當時劉備南下奪取交州,會有更多受益。

  1. 第一,劉備集團佔據交州,孫權佔據南郡。來自北方曹魏的所有壓力,都將會是孫權一個集團來承擔,劉備可以保存足夠的實力。
  2. 第二,劉備奪取交州以後,根據地的縱深更廣,不僅有益州的山川,也有交州的茂林,這些地方都是易守難攻的地盤。
  3. 第三,劉備不拿下南郡,就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去鎮守這個地方。南郡是四戰之地,每一家的諸侯,都想要奪取,是一塊燙手山芋。

由此可見,劉備能夠奪取交州的話,對集團的發展,是非常有好處的。再說了,交州雖然地廣人稀,但是靠近邊境,且有過長期獨立的經驗,是非常適合建立諸侯國的一個地方。

而且交州地處孫權腹地之南,對孫權來說是壓力,對曹操來說卻沒有太多的影響。劉備和曹操完全可以將孫權消滅,從而雙方對敵。

權以交阯縣遠,乃分合浦以北為廣州,呂岱為刺史。交阯以南為交州,戴良為刺史。又遣陳時代燮為交阯太守。岱留南海,良與時俱前行到合浦,而燮子徽自署交阯太守,發宗兵拒良。良留合浦。交阯桓鄰,燮舉吏也,叩頭諫徽使迎良,徽怒,笞殺鄰。---《三國志》

由此可見,孫權的生死之地,根本不是荊州,而是在交州。這麼說劉備的選擇是錯的了?難道他就真的沒有考慮過交州?

02拿下南郡,才能真正成為荊州之主。

劉備集團是一夜之間強大起來的嗎?當然不是,那麼為什麼他能夠迅速壯大,甚至連孫權都感到害怕呢?

其實劉備集團之所以壯大的如此之快,主要原因是劉備繼承了劉表的政治遺產。劉表死後,將大位傳給了小兒子劉琮。

劉琮並不爭氣,他帶領荊州將士歸順了曹操。而曹操南下的時候,荊州的這幫人才,做出了三種選擇。

  1. 第一,荊州的豪族俊傑們,選擇跟隨劉琮歸順曹操。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有蔡瑁、張允等人,他們是荊州土生土長的豪族,而且蔡瑁和劉琮還有親屬關係。
  2. 第二,荊州的其他豪族,選擇跟隨劉備共同對付曹操。這一點非常關鍵,因為劉備在荊州三年,交了很多好朋友,得到這些人的支持,有利於劉備壯大他的實力。
  3. 第三,荊州的少數人才,選擇逃離荊州,有的前往東吳,有的則前往益州。前往益州的代表人物就是李嚴,後來成為劉備的託孤重臣之一。

這三種選擇的背後,其實就是三國力量的分配。其實不少人才都歸順了曹操,歸順劉備的人最初並不多。可是在劉備和孫權擊敗曹操以後,很多人才又從曹操那兒歸順了劉備。

所以劉備是赤壁之戰最大的贏家,他不僅有了屬於自己的地盤,也基本上全部繼承了劉表遺留下來的遺產。

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皆降。廬江雷緒率部曲數萬口稽顙。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權稍畏之,進妹固好。先主至京見權,綢繆恩紀。---《三國志》

這個時候的劉備,意氣風發,就連孫權都讓他幾分,舉薦他為荊州牧。荊州牧不能在公安治理荊州,所以劉備必須要拿下南郡,才能像一個合格的荊州牧。

由此可見,劉備奪取南郡,那是因為他對自己有信心。已經得到了劉表的大部分財產和資源,為什麼不拿下南郡,做一個名副其實的荊州之主呢?

03拿下南郡以後,劉備有更長遠的規劃。

奪取南郡比奪取交州,顯得更加重要。那是因為劉備已經佔領了荊州絕大多數的地盤。當時荊州的長沙、桂陽、零陵、武陵、江夏部分地區、南郡部分地區已經全都歸了劉備。

二十年,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先主言“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權忿之,乃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是歲,曹公定漢中,張魯遁走巴西。先主聞之,與權連和,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引軍還江州。---《三國志》

劉備完全具備了成為荊州之主的條件,只要奪取南郡,那他就能名正言順地成為合理合法的荊州牧,這當然是劉備需要考慮的問題。

其實劉備拿下南郡,還有更加深遠的計劃。可能這一點,就是諸葛亮需要為劉備規劃的了。

  1. 首先,劉備拿下南郡以後,也就擁有了北伐曹魏的基地。
    當時的南郡是荊州重鎮,北上便是曹魏關卡,所以是北伐的絕佳位置。
  2. 其次,劉備奪取南郡以後,對孫權也是有威懾力的。如果劉備佔據荊州大部分地盤卻沒有南郡的控制權,那他就不足以震懾孫權,因為荊州各地一盤散沙,不適合統一管理。
  3. 再者,荊州豪族們大多數在南郡有家室,劉備奪取南郡,也就是保住了這幫人的家業。這些人對劉備,自然是感恩戴德,會從資金到人力物力上更加支持劉備。

這麼來說,劉備拿下南郡,似乎比拿下交州更加有利。如果拿下交州充其量,只能偏安一隅。而當時意氣風發的劉備,會知足嗎?當然不會。

總結:劉備不惜用長沙、桂陽,換取南郡的統治權。

南郡對劉備的重要性,已經言明瞭。在孫權眼裡,他打贏了赤壁之戰,卻只得到了江夏這一個郡的控制權,這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孫權便找劉備討說法,本來是用江夏和公安換來的南郡,可是這個時候劉備剛剛打下益州,準備進攻漢中,無暇顧及荊州。

孫權不依不饒之下,劉備的確也惱怒了,不惜帶兵從益州直奔荊州,打算和孫權開戰。結果漢中被曹操拿下了,劉備只能回去奪取漢中,結果就將長沙和桂陽的統治權,都交給了孫權,以此換取南郡的安寧。

那麼這筆買賣划算嗎?如果從資源上來說,肯定是不划算的,畢竟白白丟了兩個郡。可是從大局上來說,還是很划算的。

因為這樣做既平息了孫權的兵馬,又保住了南郡這個北伐基地,還能夠有時間奪取漢中這個益州門戶。


江湖小曉生


都不要搶,我來回答。

引言:這個問題感覺真的挺複雜的,魏蜀吳三方勢力都是對南郡虎視眈眈,赤壁之戰雖然曹操敗北,但荊州最重要的南郡和襄陽還是在曹魏手裡,但是經過東吳周瑜一年的苦戰南郡曹魏守將曹仁,最終還是將南郡拿下了。

周瑜死後,劉備向孫權借南郡,孫權本不願將南郡借去,孫權在魯肅的建議下還是借給了劉備以減輕東吳獨自面對強大曹魏的壓力。題主問的是劉備拿下荊南四郡後劉備為何借南郡而不去奪取交州七郡,看似交州有七個郡而南郡就一個郡,劉備是不是在做虧本的生意?我從南郡的地理位置、對魏蜀吳三家的重要性以及交州的實際情況來分析下原因。

南郡的地理位置及戰略意義

一、南郡的具體位置。

三國時期荊州處在東西南北的中心和要衝上,同時又是長江天塹的中流,所以荊州的地理位置決定荊州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荊州下轄七個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桂陽郡、武陵郡、零陵郡、長沙郡。荊州包括荊北和荊南,荊北主要是襄陽和江陵,荊南有長沙、武陵、零陵、桂陽四郡。 赤壁之戰前曹操平定荊州從南陽郡、南郡分出一部分縣,設置襄陽、章陵二郡。南郡的郡治在江陵縣,今湖北江陵 ,因此江陵也稱南郡。

其中最關鍵的要屬南郡,江陵是南郡郡治所在。赤壁之戰後,周瑜下一步的計劃攻打南郡,打的就是江陵,當時由曹仁駐守,曹操已經敗退回北方了。後來曹仁抵抗不住周瑜的猛攻,退守到襄陽。

二、南郡的戰略意義

01、 可以向北威脅襄陽,以奪取整個江漢地區,威懾曹操的中原;關羽北伐圍攻襄陽和樊城正是出於這個戰略方針。

02、 可以全據長江之險,保護下游的整個東吳地區的安全。

03、 可以作為下一步進軍巴蜀的基地,為日後佔據巴蜀、漢中,形成南北對峙打下基礎。

04、 可以切斷南方四郡與北方曹魏的聯繫,今後即可傳檄而定南方四郡.

其中第二點和第三點對東吳至關重要,周瑜打下南郡後,是想以江陵為核心從而佔據整個荊州。同時第一點和第三點對劉備來說更是不可缺少,劉備不僅是要整個荊州,更是要圖謀益州,從而可以實現兩路北伐中原,就是諸葛亮在隆中對所構想的一樣。

相對於曹魏來說,南郡也是非常重要的,但面對孫劉聯盟的猛烈攻勢,曹操也知道早晚守不住,所以命令曹仁守不住的時候退守更重要的南陽郡重鎮襄陽,襄陽是中原的門戶,曹操更是派重兵來拱衛襄陽的安危。

相對於曹魏來說,荊北的襄陽更加重要,而對東吳和劉備來說,南郡、江夏郡的地理位置是非得不可的,至於荊南四郡只是讓劉備多了一些人口的土地,戰略位置並不是很重要。

交州也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但是位於西南邊陲 與劉備圖謀益州的時間對不上

交州的地理範疇包括今中國廣西和廣東、越南北部和中部,最早是秦始皇派兵佔領嶺南地區後,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末南海郡尉趙佗建立南越國。漢武帝派兵剿滅南越國後,分其地為七郡,設立交址刺史監察各郡,這是交州最早的雛形。

交州在區域劃分上是與揚州、益州、荊州接壤,三州也都有通道前往交州,於是北方爭奪交州能夠對這南方三州進行戰略包圍,而擁有三州(揚、益、荊)其中之一的,在得到交州後則可以讓其成為自己的大後方,鞏固自身的統治,壯大實力。

當時的交州雖偏居一偶,但並非人們想的那般全是荒涼之地,前面說過秦漢時期已經在開發和發展,由於中原動盪,在士燮的統治下,成為相對而言和平安定的地區。當時還有一大批名士(劉巴、許靖、許慈等)從中原遷居於安穩的交州,他們帶來了先進的耕種方式與手工業生產技術,加上交州本身物質資源豐富,其實交州也慢慢形成了一富饒之地。對於這樣一個物質供應地、戰略策應地,我想任何一方勢力也不會視之不見。

如果拿交州和南郡甚至以後的益州來比,劉備肯定會選擇益州,這樣才符合劉備圖謀天下的志向,先戰荊州、再圖益州、最後北伐中原、興復漢室。劉備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劉備並不是不想再交州有所發展,只是時間上也來不及,實力也暫時不允許,兩者取其重,南郡對於劉備集團是勢在必得的,而交州可以緩一緩。

而孫權也是趁著劉備西征益州之際,派遣大將步騭為交州刺史。交州成了東吳的勢力範圍。士燮將兒子收至東吳為人質,並每年貢獻當地寶物以維持其政權。雖然史書上未記載劉備是否放棄交州來交換南郡,但從孫權的所作所為不排除這種可能。

總結:從劉備借荊州開始,就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劉備向東吳借荊州,實際上借的就是南郡。襄陽面積比較大,城池深,便於防守,劉表掌控荊州的時候,就是把襄陽作為治所來抵禦北方的襲擊。而江陵作為一個後方大本營,起到補給作用,便於掌控荊州四方。所以劉備無論花怎樣的代價都是要拿到南郡,周瑜生前並不同意借南郡,而是主張扣押劉備,從而吞併劉備。

在周瑜死後,魯肅從全局考慮,勸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以孫劉聯合共同抗曹。魯肅從長遠的戰略角度考慮應該借荊州給劉備。一是曹操的勢力太強大了,東吳雖然剛剛佔有南郡,但恩德信義不如常年待在荊州的劉備,讓劉備去安撫百姓,可以穩定荊州的局面。二是減輕了東吳獨自一方面對曹魏的壓力,當時東吳的主要戰場已經從南郡慢慢轉移到東關濡須一帶,讓劉備在江陵面對曹魏,東吳有更多的精力去經營東線一帶。

相對於交州而言,南郡的戰略意義更大,包括後來諸葛亮平定南中後派李恢前往交州,也是想在交州有所發展,只可惜未後來與東吳結盟,放棄了這一打算。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紫氣東來,喜歡的朋友記得關注我哦!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一:交州的人口、開發問題

三國時期的廣大南方地區大部分都處於未開發地區,人口數量遠遠不如北方的中原地區,所以佔據中原的曹操才能以一敵二的同時對付蜀漢和東吳政權。交州的人口和城池都數量稀少,攻佔下來不划算。

二:交州的地理位置

交州位於整個南方的最南端地區,又地廣人稀環境險惡,在古時都是流放犯人的地區,可知地理環境是多麼的惡劣。要是去攻打交州路途遙遠不說而且還不利於後勤保障。

三:軍事問題

當時統治交州的士燮已經臣服了東吳,交州也算是東吳的領地。蜀漢和東吳正結盟對抗曹魏政權,要是出兵攻佔交州會和東吳決裂從而爆發戰爭。

所以劉備才會借南郡而不是出兵攻佔交州七郡。


六等三侯


用至今沒摘帽的貧困縣的某個村裡的一棟350平小破樓,換你一套50平北京二環學區房,你換嗎?房產的價值不在於大小,而在於“地段”,古代領地也一樣,不是土地越大越好,更重要的是位置和戰略價值!


漢朝分天下為十三州,上圖比較好的展示了各州的大小(司州為晉時改名,本稱司隸,是京畿重地,由雍州、冀州、豫州三州部分土地劃分出來的)。從土地大小來看,北方九個州明顯小於南方四個州。為什麼會劃分得這麼不均衡?因為各州的劃分是根據人口而非土地大小界定的。南方四個州大,因為南方人口少。北方九個州小,因為北方人口多。在古代,人口意味著生產力,意味著經濟。所以,北方九州要明顯強於南方四州。南方在漢代,基本就是蠻荒之地,地勢多為山地丘陵,無法進行大面積耕種(江南也沒有後來的富庶)。


可能有人會說,那跟這個問題有什麼關係?荊州、交州都是南方的。雖然都在南方,但還真是不一樣的!因為漢末戰亂,北方土地、城池受到嚴重損害,許多百姓南遷,進入了荊州、益州、揚州居住。所以這三個州,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而其中發展尤為突出的,就是荊州。因為荊州與北方的雍州、司隸、豫州都接壤,是最多的。尤其是司隸,包括漢朝二都長安、洛陽都在其中,董卓焚燬東都洛陽,遷都長安,後來西涼軍又在長安內亂,京畿重地原本最為富庶,現在那些百姓全都南逃到荊州去了。你說,一下吸收了這麼多人口,荊州能差嗎?真可謂“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啊!


荊州一共七個郡,最北為南陽郡,稍南一些為南郡(靠西與益州接壤)、江夏郡(靠東與揚州接壤)。最南方四個郡長沙、桂陽、零陵、武陵也就是劉備在赤壁之戰後獲得的。荊南四郡已經是差不多蠻荒之地了,只有北面這三個郡真的是發展不錯。況且,按照隆中對的戰略思想,劉備的目標是要以荊州為基礎,再西進益州,候天下有變,兩路出兵,共取中原。所以,無論從富庶的角度,還是戰略要地的角度,南郡都是非要不可。


再看交州呢?也就是現在兩廣加上越南一帶,在當時而言,絕對的蠻荒之地,真叫“鳥不生蛋”。因北方大亂南下的百姓,到了荊州、益州、揚州大多也就停了,雖然也偶有到交州的,與荊州、益州、揚州相比,真的少得可憐。更多能去交州的,都是在其他地方實在混不下去的亡命之徒了。比如劉備在寄居荊州時,因為與蔡夫人、蔡瑁姐弟結仇,幾乎無法立足,這時候想到實在不行就到交州做流寇去了。看看,去交州那是做流寇!正常人誰去啊?

交州在漢末是士燮為首的士家人歷代佔領,但實際上能力也有限,匪患橫行,加上地理環境多險惡,真是個燙手的山芋。而劉備有了荊南四郡,雖然土地不小,但已經有點蠻荒,處理起來都費勁。在益州沒有拿下的時刻,哪有心思去管更荒涼、更偏遠、更窮更亂的交州?


為什麼最後交州讓東吳拿走了?因為東吳實在沒事幹了。劉備“借”南郡後,不斷髮展勢力,最後西征益州。因為吳蜀同盟尚未決裂,所以東吳不能從劉備背後捅刀子,而北上合肥打曹操也一直失利,所以,一時間面臨了沒有地方可以拓展疆土的尷尬局面,又不能故步自封,只好把目光向南方的交州投去,雖然交州不是什麼好地方,至少聊勝於無吧。

就這樣,建安十六年,在劉備西征益州之時,東吳派遣大將步騭為交州刺史。士燮向東吳表示臣服,讓兒子入東吳為人質,東吳也承認了士家在交州的世襲權力,加封其為左將軍。從此佔領了交州。其實,如果東吳當時有更重要的地方佔領,也不會去打交州的主意。


伊耆角木


諸葛亮死前有咳血癥狀,我判斷是肺結核病要了諸葛亮的命,這也要了蜀國的命,徹底改變了三國的歷史進程。

2013考古成果顯

司馬懿章也發現

臥龍寓居已不見,

襄陽多次把城遷。

現襄陽城是陰宅,

劉表族墳裡面埋,

對照陰宅找臥龍,

亮家不在古隆中。





隱居黃山


交州位於今天廣西、廣東和越南北部及中部地區,不否認這是一片很大的地方,可在那個時代實屬一片蠻荒之地,不能種莊稼,時不時還有瘴氣,不利於生存,得到這塊地盤在那個時代幾乎沒有絲毫作用!

古中國很長一段時間的核心區域是在位於黃河、長江流域的平原地帶,這裡可以種莊稼,是中原王朝統治的核心,劉備爭的天下就是這塊區域。

南郡東可連吳國孫權,北與曹操相接,是劉備爭奪天下的戰略要地,歷史上的劉備借荊州借的就是這裡。南郡是劉備隆中對戰略實施的重要地區,其價值遠在交州之上!





石說大史話


當初的確也是劉備的唯一選擇,劉備以奪取益州為大本營,南郡是唯一一條由東往西的進攻通道,當然劉備要感謝周瑜的早死,否則這個目的也根本無法達到,因為周瑜已先一步做動作了,只可惜死在路上了,雖還有很多不懂歷史的三國迷說—周瑜哪怕不死也很難成功取益州,根本看不懂周瑜的深謀遠慮,1:赤壁之戰雖勝,但曹魏隨時會捲土重來,所以必須要往西開拓疆土,至少要做到有地方可以退,2:益州腹地雖易守難攻,但拿下永安進一步拿下現在的重慶地區還是可行的,永安有長江天險~是一條天然屏障,哪怕是小日本都擋住了,何況是古代時候,試想一下週瑜若拿下永安進一步拿下重慶地區,劉備還有任何的可能性去實現拿下益州的目標嗎?3:而且周瑜只要拿下後好好治理重慶地區,名聲傳出去了,難保張松不會把地圖獻給周瑜;周瑜一死計劃流產當然也給了劉備千載難逢的機會,周瑜死後孫權很亂,為了進一步鞏固孫劉聯盟,基本上什麼條件都答應劉備,劉備也利用了這個機會借到了南郡並開始實施攻擊益州的計劃並最終成功,三國鼎立的局面才確立!為什麼不去攻打交州,道理很簡單,1:交州在當初是不毛之地,沒有人口沒有資源,拿下後的唯一意義就是派一路軍隊去管理一下,但別指望真正給你帶來什麼,所以劉備最終選擇了桂陽長沙給孫權也不願意歸還南郡,2:孫權拿下了交州後也沒有真正做什麼事情,甚至根本沒當領土,否則晉國攻下了建業,按道理是可以一路南退繼續抵抗的,但沒有人口沒有資源拿什麼抵抗,所以交州當初的戰略地位實在太低才是核心原因!

廣東廣西地區真正發展還是靠著五代十國的南漢,因為分裂和割據導致了各自為王,這個地區也開始有了一位真正的統治者,遷徙人口、發展經濟就是必須的,加上當初的南方割據勢力雖打來打去,但老百姓之間的貿易還是很活躍的,這個時候戰略意義就出來了,宋朝由於北方領土丟得太多,所以加強了南部地區特別是交州地區的統治和發展,廣東廣西地區才成為不可或缺的地域,南宋末代皇帝最終也是逃到這裡抵抗,雖失敗跳崖了,但也證明了這裡是真正自己不可或缺的領土,死也死在自己領土上!

明代把廣東和廣西劃開獨立建省(廣東和廣西都是十三司之一),兩廣地帶才進入了加速發展階段,明代的造船業發達~兩廣地帶也是一個重要的製造基地,明代貿易(含對外貿易)發達,兩廣地區沿海地帶多,也是一個重要的基地!

所以歷史的變遷才是最核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