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八闽健康码”升级!福州多场所均要求“亮码”通行

“八闽健康码”升级 可为家人申领

闽政通App内数据核查后生成健康码,福州的交通卡口、公共场所等将把健康码作为重要电子凭证,需“亮码”通行

N海都记者 夏雨晴 通讯员 林晓霖

2月14日,由福建省发改委、省数字办依托闽政通App开发的“八闽健康码”服务上线,已在全省企业复工复产、居民小区出入、交通出行等领域广泛应用。截至3月6日,健康码生成量超过500万次,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信息化保障。

3月6日,“八闽健康码”功能升级,新增为家人申领功能,可为父母、子女和配偶申请。

日前,福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应急指挥部也下发通知,要求各县(市)区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在全市范围内做好“八闽健康码”推广应用工作。所有交通卡口、公共场所、小区、企业和乘坐交通工具都必须将健康码作为重要电子凭证,需要“亮码”通行。

福建“八闽健康码”升级!福州多场所均要求“亮码”通行


最多可为8名家人申领

此次功能升级后的“八闽健康码”,新增为家人申领功能。用户实名登录闽政通App,进入“八闽健康码”服务,选择“为家人申领”,按要求填写家人身份信息和健康信息,即可为配偶、55周岁以上(含55周岁)父母、16周岁以下子女申领“八闽健康码”。

其中,每个用户最多可为8名家人申领“八闽健康码”,包括4名父母(含配偶父母)、3名子女和1名配偶。用户为家人申领成功后,页面会出现“切换健康码”入口,可进行切换查看家人健康码,并在各出入卡口使用。港澳台人员和外籍人员,暂不支持自主申领或他人为其申领。

此外,服务页面还汇集了乘车、购药、疫情防控便民服务等功能,目前,已实现三明、南平、漳州、莆田和平潭等地“码”上乘车,大大方便用户出行。用户可以一键生成医保结算码,通过扫码支付即可在医保定点药店(支持省直、福州、龙岩、宁德和莆田等地医保,省内其他设区市将陆续开通)脱卡结算,初步具备全省“一码通行”条件。

目前,“八闽健康码”还在与上海、浙江、江西、河南、海南、四川和宁夏等省(区、市)平台对接,实现人员健康信息跨省互通、互认,同时根据用户及各单位使用需求不断优化升级。

福州多场所均要求“亮码”

根据福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应急指挥部要求,福州全市所有交通卡口、公共场所、小区、企业和乘坐交通工具,都必须将健康码作为重要电子凭证,实行“凭码+测体温”通行。

按照人员的组成情况、密集程度、通行速度共分为三类,可采用不同的检查方式。

其中,人员密集且外地往来福州人员较多的场所,如车站、机场、交通卡口等,以及有需要特殊管理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或场所,属于I类场所,通行需要“亮码+测温+扫码”。

往来人员较为固定的场所,如已返岗复工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养老机构等;往来人员不固定但本地居民较多的场所,如小区(村居)、公园等公共场所以及商务楼宇、商场超市等经营性场所;地铁等封闭式交通工具,则属于Ⅱ类场所,需要“亮码+测温”。市民出示自身健康码,检查人员查看健康码颜色,橙色拒绝通行,绿色人员完成体温检测无异常后可放行。

而开放式交通工具或需要快速通过的场所,如公交车、出租车等;已开放的临街店铺或其他不具备测温条件的场所;其他人员稀疏的场所,则属于Ⅲ类场所,仅需“亮码”通行。

橙码或体温异常人员,由现场检查人员依有关规定实行送医、劝返、集中(居家)隔离。由村(社区)负责落实对返回居住的橙码人员开展居家隔离等防控措施。

焦点1

健康码有什么用处?

海都君了解到,所谓的健康码,是国家推广实施的居民医疗健康服务标识,已汇聚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住院和门诊记录、购药记录等数据。省发改委、省数字办在健康码基础上,通过闽政通App与湖北(武汉)等疫情高发地区入闽人员信息数据库、全国确诊和疑似病例数据库、全国密切接触者数据库,以及我省卫健、医保、公安相关基础数据库进行对接核验,实时生成“八闽健康码”。

“八闽健康码”作为电子凭证,可以应用于交通卡口、小区(村)通行以及企业复工申请等场景,方便我省居民出门出行和返岗复工。居民通过出示八闽健康码,证明个人健康状况,无需再进行个人健康信息的人工填报,将大大加快核验和通行效率。

焦点2

橙绿健康码有何区别?

闽政通App的省内外实名认证用户,进入点击登录该服务后,无需填报任何信息,系统将自动进行后台数据核查比对,根据数据比对情况,分别生成绿色、橙色两种不同颜色的“八闽健康码”。

其中,橙色表示核验不通过,属于存在14天内在我省有发热门诊就诊记录、来自疫情高发地区人员、新冠肺炎确诊人员或疑似人员、确诊人员的密切接触者、实行封闭管理小区居民、14天内在我省有购买退烧药品记录这六种情况之一;而绿色则表示,该居民健康状况核验通过。


绿色健康码

该居民健康状况核验通过

橙色健康码

该居民健康状况核验不通过


1)14天内在我省有发热门诊就诊记录人员

2)来自疫情高发地区人员

3)新冠肺炎确诊人员或疑似人员

4)确诊人员的密切接触者

5)实行封闭管理小区居民

6)14天内在我省有购买退烧药品记录的居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