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這個縣,1947年才設立,有“陝西一葉肺”之稱

打開我國地圖,你會發現,陝西省的地圖像一個跪著的兵馬俑,而這個兵馬俑的胸部位置,有兩塊酷似肺的綠色區域。其中東邊的那一塊正是黃龍山。

陝西省這個縣,1947年才設立,有“陝西一葉肺”之稱

黃龍縣

黃龍山所在的黃龍縣是全國八大防護林區之一,被譽為黃土高原上的“綠色明珠”“陝西一葉肺”。黃龍縣也因為黃龍山而得名。那麼“黃龍山”這個名字是如何來的呢?

據說大禹治水的時候,橫跨陝西和山西之間有一座大山名叫梁山,堵住了黃河的去路。為了疏通河道大禹鑿開龍門,將梁山一分為二,其中山西一側名叫呂梁山,而陝西一側還叫梁山。後來因梁山的山崖呈黃色所以命名為黃崖山。黃崖山附近還有一座山名叫伏龍山,共同形成一個山脈,由此便合名為“黃龍山”。

還有一種說法是說梁山上常有黃色的雲籠罩在山頂,遠遠望去,如騰飛的巨龍,人們認為這座山有神靈庇佑,因此將之命名為黃龍山,為了祈神求雨還在山上建造了黃龍廟。

關於第二種說法,民間還有一則故事。

想當初,開天闢地的時候,黃龍縣這個地方便有一座山,像一條臥著的巨龍,頭尾鱗爪清晰可辨,人們稱之為龍山。

陝西省這個縣,1947年才設立,有“陝西一葉肺”之稱

黃龍山

那一年,久旱無雨,禾苗都乾枯了,老百姓眼看就要渴死了,老天也不下雨。於是,有人便商量著上龍山上求雨。人們頭戴柳條編成的帽子,敲鑼打鼓,來到山頂跪拜。沒想到果然靈驗,天空很快下起了大雨。

就在這時,平日裡鬱鬱蔥蔥的龍山,吸收了雨水後,呈現一片金黃色。於是人們便將“龍山”改名為了“黃龍山”,而且還在黃龍山上建立黃龍廟,每當乾旱的時候,就會敲鑼打鼓,上山祈雨。

黃龍山的名字儘管很早就出現了,但是黃龍設縣卻是很晚的事情了。那是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軍炸開了花園口,致死河南、安徽、江蘇等地一千多萬人口流離失所,無家可歸,這時有許多人逃荒到了陝西。

1938年1月1日,當時的國民黨陝西省政府設立了黃龍山墾區辦事處,招收附近區縣的流民來此墾荒落戶。1941年設立陝西省黃龍設治局,管理墾區所有事務,這個黃龍設治局就相當於縣的行政建制。

1947年黃龍第一次解放,陝甘寧邊區政府設立了黃龍縣。此後一度撤銷了黃龍縣。1961年才恢復了黃龍縣的建制。

陝西省這個縣,1947年才設立,有“陝西一葉肺”之稱

黃龍縣大部分地方都為森林所覆蓋

如今,黃龍縣是延安市的一個轄縣,境內森林覆蓋面積達87%,空氣清新,加之境內文化遺蹟眾多,成為新興的旅遊風景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