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以德治国,调整商鞅变法,使秦统一六国的阻力大为减少

吕不韦,姜姓,吕氏,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 战国末年商人。吕不韦因为自身的独具慧眼,拥立了身在赵国的人质异人为王,从而担任秦国丞相,主持政务。 秦庄襄王即位三年之后死去,太子政继立为王,尊奉吕不韦为相邦,称他为"仲父"。吕不韦得以独揽朝纲,但他却在秦国推行以德治国。

吕不韦以德治国,调整商鞅变法,使秦统一六国的阻力大为减少

商鞅变法造就了秦国的国富兵强,变法之后的秦军也成了著名的虎狼之师。商鞅变法给秦国军队带來的最大变化,是每位军人上战场就想斩掉敌方的人头,因为有了人头就可以晋升爵位,爵位又可以带來财富和地位;所以,商鞅变法后的秦军发动的战争动辄杀戮数十万人。

吕不韦执政期间,秦军也向外大规模扩张,但是,这些攻城略地的战争却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 秦王政二年,麃公攻占魏国卷(今河南原阳),斩首三万。秦王政三年,大将蒙骜攻占了韩国十三座城市。

吕不韦以德治国,调整商鞅变法,使秦统一六国的阻力大为减少

秦王政五年,大将蒙骜攻占魏国二十座城市,建立了极具战略地位的东郡。但是,这些战争都沒有杀戮十几万人的历史记录,只是在攻占魏国卷时“斩首三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史书沒有记载,不过,看看《吕氏春秋》就会明白。

秦国可以靠军功、爵位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士兵的作战积极性,培养出一支雄壮之师;但是,秦国在推进统一六国的战争之时,一味的斩首必然意味着六国的拼死抵抗!六国虽弱,最终要被秦国所灭,但是,他们也有生存权啊!他们也不甘心亡国啊!虽然六国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是天下由动乱走向稳定的需要,但是,这种进步是要六国付出亡国的代价的。

吕不韦以德治国,调整商鞅变法,使秦统一六国的阻力大为减少

六国能甘心吗?本已不甘心亡国,又将在战败之后遭受屠杀,所以六国之人必然要拼死抵抗。反正是死,战亦死,降亦死,为什么不战而降呢?所以,商鞅制订的军功爵制面临着一种尴尬:不适应统一六国的战争现实。

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孝行览》中明确提出:治理天下必须从根本上入手,这个根本就是孝道。《吕氏春秋》一书中大讲儒家的德教,强调以德为本的礼乐教化,强调嬴取民心的王道仁政。这是对商鞅纯粹的法家思想的有力反拨。

吕不韦以德治国,调整商鞅变法,使秦统一六国的阻力大为减少

正是因为有了吕不韦的政策调整,才出现了吕不韦主政期间秦国对六国攻城略地而不出现大量杀戮的现象。这种政策的调整,使得秦军的统一战争受到的拼死抵抗大大减少。

吕不韦的政策中不仅含有一定的儒家思想成分,也是先秦时期道、法、墨、名各家思想的综合。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实际上是他的治国蓝图的全面反映,但是这种治国思想与秦始皇的方略是相悖的,后来也成为了吕不韦被赐死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