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信定融是什麼?政信定融還靠譜嗎?

政信定融是什麼?首先解釋什麼是政信項目和定融。政信項目的融資方一般是政府的各類融資平臺(地方國資委控股),政府融資平臺負責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開發等。 定融的全稱是定向融資,向特定投資者發行,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定融採用備案制發行,發行需在金交所登記備案,並通過金交所或其他方式披露相關進展公告,並由金交所與受託管理人同時督導發行方按時兌付本息。

政信定融是什麼?政信定融還靠譜嗎?

政信定融是什麼?政信定融還靠譜嗎?

類比P2P,政信定融的借款人是政府融資平臺,擔保方同樣是地方國企,投資人是一樣的,只是發行渠道由P2P平臺變成了金交所。

光從政信定融的借款人是政府融資平臺這一點,風險就遠低於P2P。

理由如下:

1.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一般是地方國資委控股,道德風險極低,項目的真實性可以保障。

2.作為地方國資委控股平臺,政府融資平臺實力較為雄厚,還款能力較強。

3.政府融資平臺具備政府信用,而地方政府基本不可能破產,這也是政信信仰的終極支撐。現在有一些言論:地方債務高就代表城投債不可靠、信託產品違約了就代表去剛兌、出了存款保險制度就代表銀行會破產等等。但一切結論要以事實為依據,才能客觀,才能令人信服。作為一個投資人,如果不能學會獨立思考,可以說什麼都投不了。投資,始終是在風險和收益間取得平衡。如果追求無風險收益率,最好的選擇依舊只有智能存款和銀行理財,收益不超過6%(與GDP增速大致持平)

4.政信定融的風險高不高,用數據說話。根據銀保監會數據統計,截至2018年6月,全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名單有11736家。截至2018年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已達18.39萬億元。但是,據報道,2018年11月標普全球評級發佈報告稱,中國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規模可高達30-40萬億人民幣(約5.78萬億美元)。根據發行渠道的不同,政信項目分為政府債、城投債、政信信託、政信定融等。

政府債和城投債屬於地方政府的顯性債務,即在18.39萬億元裡。根據申萬宏源研究數據,政府隱性債務大致分為城投信貸和城投非標。

政信信託、政信定融等屬於城投非標,規模約6萬億。注:政府債、城投債屬於標準資產,政信信託和政信定融等屬於非標資產。嚴格意義上,在資產管理行業,資金晚到一天都算是違約。目前政府債並無違約。城投債僅有一例違約,屬於技術性違約。違約城投債為“17兵團六師SCP001”,該筆債8月13日到期,而資金是15日到主承銷商賬上,資金(到付)晚了兩天。目前政信項目違約主要集中在信託、資管計劃、私募等,因2018年信用環境緊縮才引發市場關注。但相比11736家地方融資平臺、6萬億的城投非標規模,違約概率仍然極低。以政信信託為例,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政信信託管理規模2.89萬億元。但根據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政信信託違約項目僅19個。

則政信信託的違約率為19*1/23900=0.08%。0.08%的政信項目違約率可能不夠準確,但可以作為參考。政府融資平臺的信用風險依然可控,在各行業中也不屬於違約比例較高的類別。相比P2P,政信項目的整體風險較低有事實依據支撐。

04當然,選擇政信項目,即便違約率較低,但投資也要了解它們為什麼會違約。參考政信信託,違約政信項目地區以雲南、貴州、內蒙古為主,不投以上地區的政信項目就可以避開大部分坑。

再者,如何挑選政信定融項目?

可以參考信託公司發行政新項目的標準:

1.確定項目為純政信。滿足以下三大特點的才能稱為“純政信”項目:①融資主體和擔保主體的控股股東是政府或者政府部門。②風控措施中應有政府或者政府部門作為債務人的債權抵押受讓。③資金款項用途為民生用途(例如路橋工程,河道治理、修建公共設施或者棚戶改造等)。因為參與市場化的程度不同,搞基建的是我們說的純政府平臺,還有一部分是以盈利目的轉型的市場化企業,稱之為類政府平臺。類政府平臺作為融資主體的項目稱不上純政信當市場環境惡劣的情況下,運營不善,類政府平臺的風險暴露更快。

2.看當地政府的財政水平政府融資平臺的資金用途一般是路橋工程、棚戶改造等,屬於民生工程,背後是地方政府,關係密不可分。還款來源除了政府融資平臺的資產性收益,當地的財政收入是還款來源的終極保障。政府融資平臺的所在地財政收入(一般財政預算收入)越高,負債率和債務率越低,項目違約率越低。

3.看融資方的主體評級政府融資平臺評級越高,意味著該企業抗風險能力、盈利能力越強,發債融資成本越低。政信定融項目中,政府融資平臺的主體評級最高可達到AA級。AA級表示償還債務的能力很強受不利經濟環境的影響不大,違約風險很低。

4.看融資方的淨資產、負債率等指標淨資產,即股東權益,它反映了公司的自有資本。當股東權益小於零時,公司就陷入了資不抵債的境地,相反,股東權益金額越大,該公司的實力就越雄厚。負債率越低,表示公司的償債壓力越小。

5.看融資方的債券規模和銀行授信額度目前政府融資平臺的大部分融資貸款仍來源於銀行貸款和城投債,有部分貸款通過信託、資管融資。只有少部分通過定向融資工具融資。一般AA級的政府融資平臺,都會有數億甚至數十億的銀行授信、以及數十億的城投債規模。類比P2P,政府融資平臺就是以機構資金為主的平臺。機構資金為主,也從側面反映了其資產質量較高、風險遠低於P2P。債券規模和銀行授信額度可通過企業預警通APP查詢。如果按照資金成本,城投債<銀行<信託<資管<定融。那麼政府融資平臺為什麼還願意借成本高的定融資金?主要是定融資金募集時間更為靈活、且資金使用限制較少。

6.看增信措施增信項目的擔保措施一般包括髮債主體提供連帶責任保證、實物抵押和應收賬款質押。

(1)保證擔保,一般是關聯的政府融資擔保公司或者城投平臺公司進行第三方責任擔保。(2)土地抵押方面,用土地使用權作為抵押是政信信託常見的風控措施。

(3)應收賬款質押,被質押的應收賬款一般為融資方承接政府項目所產生的政府欠款或者城投之間形成應收債務。對於增信措施,特別是政府融資平臺擔保,一定程度上會增強項目的保障力度。

當然,投資政信定融,不僅要立足過去的經驗教訓,還要考慮過去沒發生過的新風險。如果遇上了,有必要參考政信項目違約後的後果。從目前一些非標政信信託的風險項目來看,多數以延期兌付完成項目的處置,少則幾天,多則幾個月。相比P2P和私募暴雷後的血本無歸,目前並未曝出一例政府賴賬、政信項目去剛兌。

理由有二:1.地方政府平臺違約對地方政府影響很大,且地方政府對區域性金融風險負有救助責任有句話說的好,平臺如果真的出問題了,一盤點平臺資產主要是政府的應收賬款,以及其他平臺和政府部門(財政局、土儲、管委會)之間的其他應收款。按著這條線就可以去找政府正所謂,“跑了和尚跑不了廟”。政信產品的最終融資人,普遍存在不願意本地區融資受到過多負面影響的心理,區域性金融風險發生時,地方政府救助的意願會上升。假設發行人拒絕兌付,其將面對的負面後果是後期融資將非常困難,同時還會影響同一區域其餘城投企業的融資,進而可能升級為區域性的債務問題。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預案》,省級區域金融風險處置由省級政府負責處理,省級政府對區域性金融風險負有救助責任。

2.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隱形負債同樣不會坐視不理平臺是地方政府的平臺,對於國家來說,地方政府是自己的孩子。孩子闖禍了,當家長的要板起臉,打屁股,事後還得當家長的去擦屁股。中央對管控地方政府隱形負債的決心一直無比堅定。2018年9月25日,國家審計署發佈《2018年第二季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結果》。本次審計結果顯示有6個省/自治區的9個市縣(區)形成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共88.63億元,相關直接/間接負責人相繼被問責、處分、撤職等。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明確要求“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倘若因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引發全國系統性金融風險,任何一國政府都不會坐視不管。回顧2008年金融海嘯,雷曼兄弟、貝爾斯登、美林證券相繼倒下後,當美國政府意識到投行倒閉不是一個個孤立的事件,而是一場接近金融系統性崩塌的危機時,都會毫不猶豫而且迅速地出手相助。

最後,總結如下:1.相比P2P,政信定融的借款人是政府融資平臺,且政府融資平臺的主要資金來源是銀行資金,相當於以機構資金為主,這保障了政信定融項目的真實性、融資方的資產質量和背景實力。

2.全國共有11736家地方融資平臺,政信項目的整體違約率較低。違約後的政信項目多以延期兌付處理,相比P2P和私募暴雷後的血本無歸,目前並未曝出一例政府賴賬、政信項目去剛兌。

3.政府融資平臺是地方政府的平臺,政信項目違約對地方政府有弊無利,且省級政府對區域性債務危機負有救助責任。而且地方政府的中央的兒子,一國政府不會坐視系統性金融風險產生,這才是政信信仰的終極支撐。


注:文章出於行業分享交流之需發佈,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機構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版權說明:感謝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與創作!除非無法確認,蓉漂壹號均在文章末尾備註了來源和作者,如轉載涉及版權、標註有錯漏等問題,請及時與蓉漂壹號聯繫,我們會立即刪除或及時更改,並表示歉意,非常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