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信定融是什么?政信定融还靠谱吗?

政信定融是什么?首先解释什么是政信项目和定融。政信项目的融资方一般是政府的各类融资平台(地方国资委控股),政府融资平台负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开发等。 定融的全称是定向融资,向特定投资者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定融采用备案制发行,发行需在金交所登记备案,并通过金交所或其他方式披露相关进展公告,并由金交所与受托管理人同时督导发行方按时兑付本息。

政信定融是什么?政信定融还靠谱吗?

政信定融是什么?政信定融还靠谱吗?

类比P2P,政信定融的借款人是政府融资平台,担保方同样是地方国企,投资人是一样的,只是发行渠道由P2P平台变成了金交所。

光从政信定融的借款人是政府融资平台这一点,风险就远低于P2P。

理由如下:

1.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一般是地方国资委控股,道德风险极低,项目的真实性可以保障。

2.作为地方国资委控股平台,政府融资平台实力较为雄厚,还款能力较强。

3.政府融资平台具备政府信用,而地方政府基本不可能破产,这也是政信信仰的终极支撑。现在有一些言论:地方债务高就代表城投债不可靠、信托产品违约了就代表去刚兑、出了存款保险制度就代表银行会破产等等。但一切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才能客观,才能令人信服。作为一个投资人,如果不能学会独立思考,可以说什么都投不了。投资,始终是在风险和收益间取得平衡。如果追求无风险收益率,最好的选择依旧只有智能存款和银行理财,收益不超过6%(与GDP增速大致持平)

4.政信定融的风险高不高,用数据说话。根据银保监会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6月,全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名单有11736家。截至2018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达18.39万亿元。但是,据报道,2018年11月标普全球评级发布报告称,中国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规模可高达30-40万亿人民币(约5.78万亿美元)。根据发行渠道的不同,政信项目分为政府债、城投债、政信信托、政信定融等。

政府债和城投债属于地方政府的显性债务,即在18.39万亿元里。根据申万宏源研究数据,政府隐性债务大致分为城投信贷和城投非标。

政信信托、政信定融等属于城投非标,规模约6万亿。注:政府债、城投债属于标准资产,政信信托和政信定融等属于非标资产。严格意义上,在资产管理行业,资金晚到一天都算是违约。目前政府债并无违约。城投债仅有一例违约,属于技术性违约。违约城投债为“17兵团六师SCP001”,该笔债8月13日到期,而资金是15日到主承销商账上,资金(到付)晚了两天。目前政信项目违约主要集中在信托、资管计划、私募等,因2018年信用环境紧缩才引发市场关注。但相比11736家地方融资平台、6万亿的城投非标规模,违约概率仍然极低。以政信信托为例,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政信信托管理规模2.89万亿元。但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政信信托违约项目仅19个。

则政信信托的违约率为19*1/23900=0.08%。0.08%的政信项目违约率可能不够准确,但可以作为参考。政府融资平台的信用风险依然可控,在各行业中也不属于违约比例较高的类别。相比P2P,政信项目的整体风险较低有事实依据支撑。

04当然,选择政信项目,即便违约率较低,但投资也要了解它们为什么会违约。参考政信信托,违约政信项目地区以云南、贵州、内蒙古为主,不投以上地区的政信项目就可以避开大部分坑。

再者,如何挑选政信定融项目?

可以参考信托公司发行政新项目的标准:

1.确定项目为纯政信。满足以下三大特点的才能称为“纯政信”项目:①融资主体和担保主体的控股股东是政府或者政府部门。②风控措施中应有政府或者政府部门作为债务人的债权抵押受让。③资金款项用途为民生用途(例如路桥工程,河道治理、修建公共设施或者棚户改造等)。因为参与市场化的程度不同,搞基建的是我们说的纯政府平台,还有一部分是以盈利目的转型的市场化企业,称之为类政府平台。类政府平台作为融资主体的项目称不上纯政信当市场环境恶劣的情况下,运营不善,类政府平台的风险暴露更快。

2.看当地政府的财政水平政府融资平台的资金用途一般是路桥工程、棚户改造等,属于民生工程,背后是地方政府,关系密不可分。还款来源除了政府融资平台的资产性收益,当地的财政收入是还款来源的终极保障。政府融资平台的所在地财政收入(一般财政预算收入)越高,负债率和债务率越低,项目违约率越低。

3.看融资方的主体评级政府融资平台评级越高,意味着该企业抗风险能力、盈利能力越强,发债融资成本越低。政信定融项目中,政府融资平台的主体评级最高可达到AA级。AA级表示偿还债务的能力很强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不大,违约风险很低。

4.看融资方的净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净资产,即股东权益,它反映了公司的自有资本。当股东权益小于零时,公司就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境地,相反,股东权益金额越大,该公司的实力就越雄厚。负债率越低,表示公司的偿债压力越小。

5.看融资方的债券规模和银行授信额度目前政府融资平台的大部分融资贷款仍来源于银行贷款和城投债,有部分贷款通过信托、资管融资。只有少部分通过定向融资工具融资。一般AA级的政府融资平台,都会有数亿甚至数十亿的银行授信、以及数十亿的城投债规模。类比P2P,政府融资平台就是以机构资金为主的平台。机构资金为主,也从侧面反映了其资产质量较高、风险远低于P2P。债券规模和银行授信额度可通过企业预警通APP查询。如果按照资金成本,城投债<银行<信托<资管<定融。那么政府融资平台为什么还愿意借成本高的定融资金?主要是定融资金募集时间更为灵活、且资金使用限制较少。

6.看增信措施增信项目的担保措施一般包括发债主体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实物抵押和应收账款质押。

(1)保证担保,一般是关联的政府融资担保公司或者城投平台公司进行第三方责任担保。(2)土地抵押方面,用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是政信信托常见的风控措施。

(3)应收账款质押,被质押的应收账款一般为融资方承接政府项目所产生的政府欠款或者城投之间形成应收债务。对于增信措施,特别是政府融资平台担保,一定程度上会增强项目的保障力度。

当然,投资政信定融,不仅要立足过去的经验教训,还要考虑过去没发生过的新风险。如果遇上了,有必要参考政信项目违约后的后果。从目前一些非标政信信托的风险项目来看,多数以延期兑付完成项目的处置,少则几天,多则几个月。相比P2P和私募暴雷后的血本无归,目前并未曝出一例政府赖账、政信项目去刚兑。

理由有二:1.地方政府平台违约对地方政府影响很大,且地方政府对区域性金融风险负有救助责任有句话说的好,平台如果真的出问题了,一盘点平台资产主要是政府的应收账款,以及其他平台和政府部门(财政局、土储、管委会)之间的其他应收款。按着这条线就可以去找政府正所谓,“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政信产品的最终融资人,普遍存在不愿意本地区融资受到过多负面影响的心理,区域性金融风险发生时,地方政府救助的意愿会上升。假设发行人拒绝兑付,其将面对的负面后果是后期融资将非常困难,同时还会影响同一区域其余城投企业的融资,进而可能升级为区域性的债务问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省级区域金融风险处置由省级政府负责处理,省级政府对区域性金融风险负有救助责任。

2.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隐形负债同样不会坐视不理平台是地方政府的平台,对于国家来说,地方政府是自己的孩子。孩子闯祸了,当家长的要板起脸,打屁股,事后还得当家长的去擦屁股。中央对管控地方政府隐形负债的决心一直无比坚定。2018年9月25日,国家审计署发布《2018年第二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本次审计结果显示有6个省/自治区的9个市县(区)形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共88.63亿元,相关直接/间接负责人相继被问责、处分、撤职等。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明确要求“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倘若因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引发全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任何一国政府都不会坐视不管。回顾2008年金融海啸,雷曼兄弟、贝尔斯登、美林证券相继倒下后,当美国政府意识到投行倒闭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场接近金融系统性崩塌的危机时,都会毫不犹豫而且迅速地出手相助。

最后,总结如下:1.相比P2P,政信定融的借款人是政府融资平台,且政府融资平台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银行资金,相当于以机构资金为主,这保障了政信定融项目的真实性、融资方的资产质量和背景实力。

2.全国共有11736家地方融资平台,政信项目的整体违约率较低。违约后的政信项目多以延期兑付处理,相比P2P和私募暴雷后的血本无归,目前并未曝出一例政府赖账、政信项目去刚兑。

3.政府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的平台,政信项目违约对地方政府有弊无利,且省级政府对区域性债务危机负有救助责任。而且地方政府的中央的儿子,一国政府不会坐视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这才是政信信仰的终极支撑。


注:文章出于行业分享交流之需发布,仅供参考,不代表本机构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除非无法确认,蓉漂壹号均在文章末尾备注了来源和作者,如转载涉及版权、标注有错漏等问题,请及时与蓉漂壹号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或及时更改,并表示歉意,非常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