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外婆很节省,怎么办?

叶子502


很荣幸能够看到这个问题,也很高兴给大家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看法与想法,废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关于这个问题。

首先我分享下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和快乐,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经历过当年的贫穷所以格外节俭,但已经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我印象中的外婆,发现一包薯片过期了打算扔掉,外婆发现了拿去,不管我百般阻拦还是吃掉了,昨天自驾游途径服务区还去翻垃圾桶捡瓶子,我外婆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兼强迫症看到这些非常不卫生的事实在是心里难受。

后来在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就配着她吃,第二天我就装模作样,去医院看病,有点欺上瞒下的感觉,整了一大堆药,(药来源就部药解释了)回来就找外婆报销医药费。同样的事情搞几次,外婆就有点收敛了,要想外婆彻底改变节俭的习惯,还需要慢慢引导,毕竟外婆是体会过大饥荒的日子。



十四月


老人家这样的很多,常常会把好东西留下来舍不得用。

外婆很节省,这是那一辈人的优良品质,因为在她们那个年代物质极度缺乏,常常为了吃一餐费尽周折,更别说下一餐了。

小时候我记得外婆每次拿出来的白糖,都是湿的,即便她包装的很好,因为时间放的太长了。而那时候我们唯一的零食就是白糖泡开水,每次在过年的时候她才省下来的白糖,在年底的时候又拿出来给我们泡糖水喝。

还有爷爷,因为他喜欢吃,我上学的时候买回来的面包,原本是买给爷爷的,等我放假的时候他又拿出来给我,已经过去保质期好几个月了。

如今的母亲,常常把我们买的营养品,放着过期了都没舍得吃。

很多很多的例子,也许老人家习惯了,养成了非常节俭的习惯,如今看来甚至有些可气,但我们又无法责怪。

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的工作,好好生活,努力赚钱,过上幸福的生活。

创造了好的物质生活,有足够的钱让老人家去花,只要钱足够,让他们觉得安心,那么他们这些过度节俭的习惯也会慢慢的改变。

所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情农


外婆很节省,怎么办?

一个节省的长辈,你想对她好一点,让她吃得好一点,用得好一点,可她就是舍不得,舍不得吃好的,舍不得穿好的,舍不得用好的。那种无力和挫败感,我最有体会了。因为我也有一个特别节省的奶奶。

记得我大学时,有一次返校,我奶奶给我拿了一袋鸡蛋糕,那种保质期只有三十天的甜点。

我奶奶刚拿给我,我妈就让我还回去,不要,说可能过期了。

我阻止了我妈,虽然在我从我奶奶手里接过来的时候,已经发现这个东西过了保质期了。

我当着我奶奶的面,把她装进了行李箱,到了学校以后,整理行李时,把它扔进了垃圾桶。

不当着我奶奶的面扔掉,是不想让她伤心,不当着我奶奶的面拆穿这个东西过期了,不能吃了,是不想让她再拿回去自己吃掉。

我奶奶就是这样的,不管是谁给了她一点什么吃的,她都想着要留着等我们回去吃。留着留着,就过期了或者坏掉了。过期坏掉了她也舍不得扔,怕我们吃了拉肚子,就自己吃掉。

我奶奶把东西放过期、放坏掉的事情多不胜数,说也不听。很多时候表面答应的好好的,等你转身走掉又我行我素。

没办法,几十年的老毛病了,勤俭节约了一辈子,哪里是能说改就改的。

后来我想了几个办法。

买给她的成箱的奶,她不喝,想留着等别的小辈来看她的时候,给人家做回礼(我奶奶很讲究这个,别人提着东西来看她,一定要给人家回礼)。我就提给她,然后把箱子拆了,拿一瓶出来,打开给她喝。告诉她,开过封了,也不好拿来送人了,就自己喝掉吧。

给她买的一罐一罐的老年奶粉,给她以后立马开封,然后告诉她,这个东西开封以后只能保值一个月,一个月不喝完就会坏掉的,就不能喝了得扔掉,叫她每天泡一杯喝。再嘱咐爸妈伯母他们,奶奶有一罐开封的奶粉,奶奶要是忘记泡了,记得给她泡一下。

给她买蛋糕就买保质期两三天的,告诉她这东西不能放,一放就坏。给她买水果也买不能久放的。

就这样,虽然我奶奶还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但也比以前好很多了。现在很多时候,我们拿东西给她,她都不会再收着不吃了。

你外婆说那个纸质量好,要留着等你妈回来用,是因为你外婆很爱你的妈妈,有点好东西都想留着给她。

  • 如果你和你外婆住一起,你可以把纸打开包装,然后告诉她,包装已经打开了,如果不用掉,会潮掉坏掉的,让她赶紧用掉。
  • 如果你没和你外婆住一起,那你就跟你外婆说,你买的这个纸,是临期的,所以比较便宜。也因为临期,所以要赶紧用掉。过期的纸,容易滋生细菌,用了对身体不好的,可能会生病的。

这样一来,从爱你妈妈的角度出发,你外婆也不会再收着等你妈妈回来再用吧。


苏木言


同感!我的外婆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已经去世了,印象已经很模糊了,不过隐约中记起她也是很节省,她们那个年代过来的,经历了贫穷,灾害,苦难,吃不饱饭的日子,所以她们养成的节省习惯伴随着她们一生,很难改变。

说到这里,想起我的婆婆也是一样,记得有一次买的青菜放冰箱好几天忘记吃了,等我看到的时候,叶子已经发黄了,我顺手扔垃圾桶了,下午的时候看到青菜在冰箱里,我有点生气,又扔垃圾桶了,后来我婆婆又捡起来了,当时我就特别的不理解,青菜已经发黄了,没法吃了,为什么不停地捡起来,说实话当时有些生气,我老公后来偷偷的给我说,如果你好久到东西不好了,扔的时候不让老人看到,她找不到也就不心疼了。

这几年发生了很多类似的事情,剩菜舍不得倒掉,说了很多次吃多次的剩菜容易致癌,冰箱不是万能的。但是似乎没什么效果,后来就懒得说了[捂脸]

对咱们这一代人来说,没有经历过那个饥饿的时代,自然无法体会到那种没有东西吃,饿肚子的感觉,现在不缺吃喝,老人节省是她们保留的情怀,我们作为子女的,要学会体谅,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可以多举例一些危害,也要多留心他们到底需要什么。




潇潇随笔


节俭是美德,千万别不当回事。更不要觉得是老一辈人的事,记住节俭是我们的责任。很多人都认为,老一辈的人之所以节俭,是因为他们那个年代物质匮乏。而我们现在物质条件丰富,可以不用那么节俭。如果你这样想,觉得节俭不关你的事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你不知道,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那一带代人物质匮乏到什么地步,你根本无法想象。在那个年代,我外婆生了8个孩子,我妈妈就是其中一个。加上我外公外婆一共有10口人,不要说在那个年代,就是在这个年代也很糟糕。不过那时候每一家的兄弟姊妹都很多,所以吃饭成了问题。那时候不要说清水煮菜,只要能往肚子里塞的绝对不会放过,也不要说吃饱,就算不被饿死就已经很不错了。经常借粮食吃,没有粮食,吃野菜,没有野菜,吃树根,没有树根,吃草根,你以为只有红军长征才会吃这些吗?老百姓也吃。没有吃的就喝盐水,盐了就不停喝水,喝水会把肚子撑胀就感觉不到饿。我外婆给我说过,以前她家没有粮食吃,来向我爷爷家要一点吃的,我爷爷给了她一背红薯,从响水背五十亩,当她回到家打开来看哭了,走了70里路,背来的全是烂的。你以为她扔了吗?并没有,一家人照样吃了,边吃边哭,是哭着吃完的。我记得最深的是——我妈妈给我讲,她小时候常常给外婆抱怨,“妈妈,我没有得过你什么好东西,不信你花(切)开我肚子看看。”每次说到这里我妈妈眼泪直流。是啊每次有吃的都得让着弟弟妹妹先吃啊。连吃完坛子里的油,涮的水都伦不到自己。她们饿怕了,穷怕了。所以现在碗里有颗米都要吃掉,地上掉的一颗豆子也会捡起来。就算有点馊的饭也照样吃。因为他们觉得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千万倍。他们常常教育我们,节约粮食才有粮食吃,我永远都会记得。所以外婆节省不要嫌弃她,因为你没体验过她的经历。我们要支持外婆,因为她们拥有别人无法拥有的过去。好好珍惜现在,珍惜一切。



贵州大方子


节省是一种中国的传统美德。

一看你奶奶就知道是过过苦日子的人,知道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来之不易,所以很珍惜。也能体会年轻人的付出和不容易,也非常疼爱年轻人。

其实我的父辈和你奶奶一样。我家里是农村的,上一辈的人都知道文化大革命以前都是没有什么吃的,更不敢奢望能吃饱。那时候没有计划生育,每家每户六七个小孩,劳动力只能靠父母。在农村说谁家的孩子饿死了都是很正常的事。

我是70年代末出生的,等我出社会的时候父亲老了去逝了,哥哥姐姐们都结婚了。家里就剩下我和年迈的母亲。为了生活我和众多人一样选择了南下广州打工。

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母亲,一直种着地。我又不在身边,万一出点什么事怎么办。多少次我劝她不要去种地,我已经可以承担家里的一切开支。母亲总是说,你还小,我能帮你一天算一天。

为了母亲我一年都要回几趟老家,也经常给姐姐相信,问母亲的情况。每次回来我都会买很多补品给母亲吃。也是每次回来还能看见上一次买回来的补品还放在那里,母亲舍不得吃。

后来母亲去逝了,我买回来的补品依然放在那里。我真的好后悔,也许母亲最需要的是陪伴,而不是那些补品。


轶颖


他们那个年代都是很穷的,日子过得也都是很艰辛,尽管现在生活各方面的都改善了很多,家里面的老人他们还都是很节省。我姥姥他们那时候条件很好的,不仅吃的饱还有很多存款,但是精打细算的姥姥还是很节省。

每次吃饭后她都是把锅里贴锅的一层稀饭铲的很干净,然后在加点开水吃掉,还有每次做米饭的时候她都是会放很多水在加一些杂粮,这样子米饭就会膨的很多,就可以节省不少米,还有衣服裤子袜子都不知道不了多少层,从来不舍的扔掉...

现在条件好很多,可是他们还是不舍的吃穿,每次我们去姥姥家她总会把别人给她买的好吃的拿出来给我们吃,尽管有些都过期了,她们还是不舍的吃掉...家里的柜子里都堆满了新衣服,每年过年去姥姥家她总是穿那件好多年前的旧衣服...

儿女们都是劝他们,不要在这么节省,该好好的享享福了,可他们却说“一辈子都这么过来了,也习惯了,也没有觉得有哪些不脱。”多次劝说无果,大家也都习惯了,还是该买的买,该送的送,钱还是给他们花。

老人家清贫习惯了,可能也见不得我们大手大脚的花钱,年代不同了,可能这就是我们与他们之间的代沟吧...不用特意去要求怎么样的改变,我们尽了我们该尽的孝敬,让他们安享晚年,给他们更多物质上的改善,让他们在有生之年能享受到更多我们带给他的关爱...

毕竟勤俭节约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我们也可以像他们学习,我们也可以把这种勤俭节约传承下去,挺好...



刘宜熙


老人很难改变以往的习惯。比如我家婆,我丈夫年前回家时跟我说他家袜子🧦烂得不成样子,我家婆都不扔!我丈夫扔她就大喊大叫…

下午我丈夫又发来这张图像,70多岁的人啦,呼呼呼地往上爬 又细又高的香椿树上摘香椿芽卖,看着很让人揪心,跟她说道理不听,我家婆一直都很要强,只顾自己拼命在前冲,瞎忙,从不坐下来安闲一哈。

年轻时,家里几个孩子都要跟着一起去干活。4个孩子都没能安心读好书……几个儿女经济不太好也靠不住,到头来老了还是不能停歇下来。



不吃葱滴猫咪


像外婆这一辈人,节省习惯了。因为这一辈人是真正吃过苦的,没衣服穿,没饭吃。年龄大一点的,饥荒灾年,战争都经历过。

以至于就算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什么都有了。但是下意识的遇到好的东西会想要留下来,省下来,舍不得。要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这几乎是条件反射。

我之前听我爸爸说过我奶奶的一件事,以前过年家里会买饼,奶奶不准小孩子吃,饼在当时是很珍贵的东西。只有家里来客人才会摆上。小孩子是想要不要想的。最后家里饼没吃完,放霉了。

外婆年纪也大了,不要劝她什么这个好那个好,她自己的习惯最重要。我知道你心疼你外婆。但是我觉得你妈妈买的这个纸,你外婆大概率是不会用的。顺其自然就好。


白泽baize小泽


如果是纸,我实在没办法。其他的东西,我倒是有经验,“对付”过我妈。

吃的东西,她不舍得吃,我就多做,她不吃我就准备倒掉,她怕浪费就吃了。然后每次她有点小毛病我就给她说花了好多钱,要是不生病得吃多少好东西,所以平时要多吃点好的,增加抵抗力。

在我家所有用的东西都有保质期,我就是让她不舍得浪费,然后吃了用了。

毕竟我们是年轻人,换个思路套路他们,虽然他们有时候也知道咱们是骗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