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箭穿心无妨,亲情毒箭致命


万箭穿心无妨,亲情毒箭致命

生活的苦难,即使万箭穿心,也不会使一个母亲死去,却因为一支来自亲情的毒箭,足以令她致命。


疫情当下,几乎每个普通民众都活一种在过分慵懒而又过分紧张的状态中,除了等吃等出门的消息,剩下的主要精力就是疯狂刷手机,以求得最大限度的关注疫情进展、关注湖北与武汉的动向了。近来群里有不少人推荐方方日记,就不免多了些对方方的关注与了解。

有人推荐方方的《万箭穿心》,说那个女人太强势太坏了,逼得丈夫跳江自杀,后来导致上大学的儿子不认她。

于是我就带着这个基调,看完了电影版《万箭穿心》,意犹未尽又看完了小说原著,却发现女主根本不是坏人,相反,她才是生活废墟里的英雄,纵然被苦难伤得遍体鳞伤,她还是在用自己的血汗尽着义务,相反,她的婆婆在接受着她供养的同时,在她的背后插上了一把刺向心脏的尖刀,成功地把孙子推向了儿媳的对立面,这一招够狠,够绝,够隐忍,真正诠释了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话,兵不刃血地为死去的儿子完成了复仇大业!

李宝莉前期在婚姻里的表现,过于强势、凶悍,得理不饶人,作为一个女人,面对丈夫的出轨、背叛的反应,来自本能的自保确实有些过激行为,从而导致丈夫马学武失去社会地位、接踵而来的下岗、社会舆论雪上加霜等等一系列打击,让一个对生活的原本充满罗曼蒂克情调幻想的知识分子,丧失了活下去的信念而投水自尽。

李宝莉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卑微生命,她没有文化,不懂矫情,不会表演,一切爱恨憎恶都表现在一举一动之中,同时她又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即使有痛苦她也会打碎了牙咽下肚子里去,从来不会在儿子与婆婆面前叫苦,这就造就了一种错觉,让婆婆认为她是杀害儿子的凶手、仇人,从而在孙子面前灌输了这样的意识,让孙子在享受她血汗付出的供养时候,是如此的心安理得,且好无怜悯之心。

正当她一根扁担挑起生活重担的同时,身后却养虎为患,喂养着一老一小两只白眼狼,确切地说,假如丈夫马学武不死,连他算上应该是祖孙三代都是白眼狼,首先马学武的背叛,本来就是一场胜负难料的较量,假如马学武胜利了,离婚之后的李宝莉的结局就是一无所有,净身出户,偏偏马学武毫无胜算,败给了李宝莉,他输了,名声扫地,工作丢失,无法重振人生,他选择了逃避,选择自杀解脱了自我的败绩人生。

丈夫死了,苦难却在继续,仇恨也在延续下去,在婆婆身上滋生的仇恨种子,被成功地播植到孙子的心田里,在他幼小的心灵中,这样的仇恨扭曲地隐忍了十年,在他靠着母亲的血汗供养长大成人后,终于与母亲决裂并将她赶出了家门。

生活的苦难,即使万箭穿心,也不会使一个母亲死去,却因为一支来自亲情的毒箭,足以令她致命。这样的悲剧,才会令人痛彻心扉,沁入骨髓,一招毙命,来自生活的天灾人祸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窝里斗,亲情背后放冷箭,这种毒疗的副作用之大,可以说整个世界上无药可医,人一旦中了这种亲情的毒箭,简直是无药可救了,哪怕放冷箭的人是个顶端人才,社会精英,在审判良知的法庭上,也会把他打回到最终的原型,也是一个喂不熟白眼狼,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人渣!倘若他恩怨分明,在父亲刚死的时候,一开始就打着替天行道,为父报仇的大旗,公开与母亲对决,或者恩断义绝那也无可厚非,母亲的心也就彻底死掉了,或者会心生愧疚,反过来对儿子弥补自己的过失,这样她的心里会好受一些。然而,做母亲的竟然毫无知觉地、一腔热血地以身饲虎,等到这狼虎之人爪利羽丰之日,就是对母亲的反击吞噬之时,不过这复仇的过程也实在漫长,这种仇恨和着血泪吞咽的成长过程,该是怎样的变态与后怕啊!

中国的父母真的要反省一下了,对待孩子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什么?它不应该再是高分与人才的代名词,而是拥有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应该是拥有一双辨别是非,明白真理的眼睛,应该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应该是一副担得起责任的肩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