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法、铺水、渍水等国画中的7种技法,你还有哪些不知道?

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水法、铺水、渍水等国画中的7种技法,你还有哪些不知道?


水法

中国画技法名。用水与用笔、用墨一样具有独特作用。有“水调墨”、“水带墨”、“水破墨”、“渍水”、“泼水”、“铺水”等法。使绘画表现达到“润含春雨”、和谐画面、虚实结合等艺术效果。古人作画在用笔、用墨、用色的同时就注意用水。北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提到:水破墨、是先画墨。而后破之以水。即水法之一种。米芾父子、徐渭、董其昌、原济、朱耷等,都善于用水。现代黄宾虹深谙水法,一是用以留水渍,二是用以接气生韵,三是用以统一画面。

水法、铺水、渍水等国画中的7种技法,你还有哪些不知道?

铺水

中国画水法的一种。作画在全局笔墨将完成,大体已干之际,再在画面的需要处敷铺上一层清水,目的在于使整幅的笔墨趋向统一、和谐。

渍水

中国画水法的一种。笔端含水,落笔纸上,全笔头稍作逗留,就留下水渍痕,有漶漫、渗透、用笔多变的韵味。为水法中的重要技法

六彩

中国画技法名。清代唐岱《绘事发微》谓:“墨色之中,分为六彩。何谓六彩?黑、白、干、湿、浓、淡是也。六者缺一,山之气韵不全矣!……墨有六彩!而 使黑白不分,是无阴阳明暗;干湿不备,是无苍翠秀润;浓 淡不辨,是无凹凸远近也。凡画山石树木,六字不可缺一。”叁见“墨分五色”。


水法、铺水、渍水等国画中的7种技法,你还有哪些不知道?


拓墨法

古称“墨池法”。中国画技法名。始见于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范阳山人于厅上掘地为池,方丈余,深尺余,泥以麻灰,日汲水满之,候水不耗,其丹青墨砚,先后笔叩齿良久,乃纵笔水上就视,但见水色浑浑耳。经二日搨以绢四幅,食顷,举出观之,古松怪石、人物花木无不备也。”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间,出现试用中国画水墨传统结合西方绘画的光色变化,以纸拓、布拓、水拓等技术,翻印出各种不同的线条或色块,视其形迹,循其自然,加以笔饰和彩墨渲染,使之呈现毛笔难能达到的某种艺术效果。尚有采用特制的纸筋粗棉纸,先上水墨。然后剔除纸上的粗纸筋,留下未渗的白痕,形成自然而奇妙的山石皴斮(zhuó)。此法过多侧重技术手段,有人认为有损中国画的传统笔墨,故画坛行家,褒贬不一。

水法、铺水、渍水等国画中的7种技法,你还有哪些不知道?


单线平涂

中国画技法名。即轮廓钩线,色彩平涂。若敷施花青色于衣服则全用花青,亦不分浓淡,敷施其他颜色亦然。其特点为单纯明快,富有装饰性,所画对象的立体感,主要依靠结构与用笔的变化。民间年画多采用之。现代丰子恺的毛笔漫画即采用单线平涂法。

金错刀

写字、绘画的一种技法。《谈荟》:“南唐李后主(李煜)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 ,谓之金错刀。”《宣和画谱》:“后主又作金错刀画,亦清爽不凡,另为一格法,后主金错书用一笔三过之法,晚年变而为画,故颤掣乃如书法。”按《法书要录》也有金错刀书一体。李煜书画,已不存世,而后人颇有仿之者,《图绘宝鉴》、《东图元览》载有:“孙尚子,善为颤笔,见于衣服、手足、木叶、川流诸处,皆若颤动。”


水法、铺水、渍水等国画中的7种技法,你还有哪些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