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可以“敏感”但不要“過敏”,不懂觀察和理解,很難合格

寶寶剛剛出生後,他們的生活除了吃就是睡,經過一年多的磨鍊之後,他們學會了各種技能。與此同時,隨著孩子的逐步長大,細心的父母們就會發現孩子們的“

小心思”越來越多。

這些小心思不僅會促發孩子們的情緒,還會延伸他們的興趣愛好,有些時候還會為他們鑄就未來的夢想。可面對這些小心思,不同的父母表現態度也會大不相同,而想要成為合格的父母,首先我們就要學會觀察和理解。

做父母可以“敏感”但不要“過敏”,不懂觀察和理解,很難合格

養娃“小事故”引出家長的“敏感性”,能緩解孩子壓抑情緒

週末的時候家庭聚會,哥哥、姐姐們的孩子都湊到了一起,3個孩子一見面就愉快的玩耍起來。三個孩子中大姐文文靜靜6歲,二弟活潑調皮4歲,三妹古靈精怪3歲,雖然年齡上有差距,但絲毫不影響三姐弟之間的樂趣。

可是玩著玩著,文文靜靜的大姐佳麗居然嚎嚎大哭起來,我急忙跑過去查看情況,看著弟弟和妹妹兩個人手中各有一半的書,我似乎明白了大姐哭泣的原因。這時大姐的媽媽走過來,問她為什麼哭,大姐吼著嗓子說:“他們兩個把我的書弄破了。”

弟弟妹妹看到嚎嚎大哭的姐姐,趕忙把手機的書遞給了姐姐,姐姐看到書的樣子,更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佳麗媽媽安慰道:“弟弟妹妹又不是故意把你的書弄破的,明天媽媽在給你買一本一模一樣的好嗎?”

做父母可以“敏感”但不要“過敏”,不懂觀察和理解,很難合格

孩子完全不理會媽媽的話,哭的更加痛苦了,看此情形我的出馬了。於是我走到大姐的身邊輕聲的說到:“佳麗不哭了,告訴姑姑你非常喜歡這本書是嗎?”佳麗狠狠的點了點頭,情緒也似乎開始穩定下來。

“那你告訴姑姑,為什麼喜歡這本書呢?”我接著問道,佳麗抽泣著一抖一抖的說到:“這本書是我的好朋友送給我的,她是我最喜歡最好的朋友,所以她送給我的禮物也是最珍貴,最獨一無二的。

說到這裡我才理解到原來這本書的重要性,因為覺得重要她想把這本書分享給弟弟妹妹,可是由於孩子過於調皮,結果一不小心就把書弄破了。這時候佳麗的情緒已經穩定了下來,我告訴她,姑姑會幫她把這本書修補好,雖然不能像之前那樣完美無缺,但是讓它看起來還和之前一樣。

最後,佳麗拿到我修補好的書,開心的對我說了一句謝謝,小心翼翼的放在了自己的書包裡,生怕再次被弟弟妹妹損害。

做父母可以“敏感”但不要“過敏”,不懂觀察和理解,很難合格

其實,不光是案例中的佳麗,在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孩子們情緒奔潰,有些時候我們甚至不理解孩子為什麼會無緣無故的鬧脾氣。而這個時候,就需要做父母的去深入的瞭解孩子,從而變得“敏感”起來。

養育孩子過程中,家長如何學會“敏感”抓取小心思?

為什麼要學會“敏感”?因為這可以讓你更好的去了解孩子,我們要知道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父母的幫助,你所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會影響到孩子的自身發展。接下來,我們就來告訴您,面對孩子哪些方便需要你變得“敏感”起來。

1)要對孩子的『情緒』敏感

“都說小孩的臉六月的天,說變就變”,這話一點也不假,這也充分的說明孩子的情緒變化速度極快。對於孩子來說,情緒對他們的波動很大,面對一些事情他們只能通過情緒來表達,而這時父母的作用就是通過語言來幫助他們表達出來,從而控制住他們的情緒波動。

  • 問:如果孩子養的一隻小兔子突然離世了,你會怎麼辦?

♥不敏感型的家長:小兔子已經死了,馬上就要臭了,媽媽給你做兔子肉好不好,味道可香了。

看到這裡不要笑,有的家長真的會這樣說、也會這樣做(原諒我這樣說,情商低的家長是硬傷),這種處理方式只會讓孩子長時間沉浸在兔子離去的悲痛中。本來心愛的小兔子已經死了,你還要它的肉肉,簡直是太殘忍了。

♥敏感型的家長:小兔子生病了,可是媽媽並沒能救活它,讓它離你而去,而這也是媽媽不願意看到的,媽媽向你道歉。既然小兔子已經離去了,我們把它放在紙箱裡,放上它最愛吃的胡蘿蔔,然後把它埋到院子裡好嗎?如果你想它了,可以到院子去看它、和它說你的心裡話,好不好。

做父母可以“敏感”但不要“過敏”,不懂觀察和理解,很難合格

對比完之後,家長們會不會發現,如果通過第二種方式來處理,孩子會更加容易接受兔子離開的事實呢?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先理解孩子,然後再幫助他們來解決這個問題,並不能以大人的身份來強制要求他們,這樣不僅會惡化他們的情緒,還會給他們的心理造成創傷。

想想如果用第一種方法來和孩子交流,那孩子以後是不是對兔兔就有一種傷感情懷,會給他們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負擔。

2)對孩子的『需求、興趣、愛好』敏感

每個階段的孩子他們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的,剛出生的時候他們的需求是吃,慢慢長大後他們的需求是學習技能,在大一點他們的需求會變成自己的興趣、愛好。可這個時候很多的家長都會發現,抓不住孩子的興趣點。

事實上,孩子越大你越難發現他們的需求以及興趣愛好

,因為他們和你在一起的時間會越來越少,而你看著別的孩子學跳舞就讓自己的孩子學,看到別的孩子學彈琴也趕快讓他們報名參加,可通常都是學習了三五天,之後就沒有了興趣。

其實,孩子在3-6歲這個階段他們的非常的明顯,他們不會朝三暮四一天換一個,往往會長時間的專注以某一件物品或者活動上,而這個時候父母如果仔細的觀察就很容易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再加以培養就會成為孩子的專屬興趣愛好。

做父母可以“敏感”但不要“過敏”,不懂觀察和理解,很難合格

  • 故事案例

同事張姐的孩子豆豆6歲了,在4歲張姐給孩子報了一個書法班,當時我好奇的問道:“孩子這麼小,能堅持下來學習嗎?學書法這麼枯燥無味。”可張姐笑笑說道:“孩子喜歡,我相信她一定會堅持下來的。”

“孩子喜歡”?原來豆豆爺爺經常帶著豆豆去公園玩,公園裡總會有一些爺爺和小朋友在青石地板上用海綿製成的大毛筆來寫字,有的是一句句的古詩,有的則是名言名句,每次到公園,爺爺和豆豆都總盯著看1個多小時,久而久之到公園看別人寫字就成了這爺孫兩的日常生活。

轉眼4歲了,豆豆在家裡總會拿著棍子在地上劃來劃去,起初張姐並不知道孩子在畫什麼,覺得只是貪玩而已。可是有半個月的時間,每次從公園回來,他都會在地上畫半天。張姐好奇就問豆豆在畫什麼,豆豆總會高興的說:“我在練字啊,我要和公園裡的爺爺一樣,把字寫的漂漂亮亮的。”

張姐發現了豆豆對書法頗有興趣,於是在和豆豆談心之後,問豆豆願不願意去培訓班學習書法,豆豆則是歡呼雀躍的回答“願意、願意”,並且還保證自己要好好學,要比公園裡的小朋友寫的還要好。

的確,張姐的選擇沒有錯,6歲的豆豆經過2年的學習,書法水平也是突飛猛進,還到處去參加比賽。這讓張姐很欣慰但是的選擇是對的,如果當時他並沒有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就不會有現在優秀的豆豆,現在豆豆在公園裡絕對是“最亮的仔”。

做父母可以“敏感”但不要“過敏”,不懂觀察和理解,很難合格

我們要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某一方面的潛能,關鍵的是在於他們的潛能是否能夠被激發出來,從而有施展的機會以及得到專業的指導,所以這和家長的細心觀察是離不開關係的。面對孩子如果這時候我們可以再“敏感”一些,就會造就一個不一樣的孩子。

做父母可以“敏感”但不要“過敏”

在這裡還想給各位父母出一道題:你8歲的女兒突然告訴你,媽媽我喜歡邁克,我可以帶他回家嗎?

這時候大多數的父母第一反應是“孩子早戀了”,一定要把她的這種想法扼殺在搖籃裡。於是就會嚴厲的說到:“你年級這麼小,不能喜歡任何人;你現在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把你的心思放在正經地方,別整天想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這時候孩子真的會害怕,她不知道為什麼喜歡邁克會讓媽媽有這樣的表現,其實,這位媽媽的做法真的是“過敏”了。她只是想到孩子喜歡誰誰誰是早戀了,而並沒有問孩子邁克到底是誰?

事實上,邁克只是孩子新上任的音樂老師,因為幽默又有才華,他深得學生們的喜歡。這就像孩子突然之間打碎了一直玻璃杯,而父母的反應就像孩子們打碎了一個古董花瓶一樣,這種就屬於“過敏”的現象。

當家長有“過敏”現象的時候,不妨先在心裡做一個簡單的分析,然後再和孩子進行交流,這樣就不會讓孩子們被媽媽的“敏感”所嚇到了。

做父母可以“敏感”但不要“過敏”,不懂觀察和理解,很難合格

看到這你,面對孩子你是一個“敏感”的媽媽,還是“過敏”的媽媽呢?其實,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我們遇到問題是在所難免的,只要我們學會觀察和理解孩子,我相信經過我們的層層磨鍊,都會成為合格的父母。

寶媽們,你覺得你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是過敏、敏感亦或是無感呢?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喜歡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ps: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