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頻繁更名改姓,更名概念股炒作升溫

在這個“美顏”流行的時代,A股上市公司也扮靚起來,其直接表現之一便是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開始變更股票名稱,而部分更名的個股也得到了市場的熱炒,不過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市場上的更名概念股大多屬於噱頭炒作,投資者還需加以細緻甄別。

上市公司密集變更股票名稱

儘管近期A股市場遭遇大幅波動,但覽海投資在最近三個交易日卻連續拿下漲停,而在股價強勢上攻的同時覽海投資即將“更名改姓”,按照覽海投資的安排,公司股票名稱將在3月11日變更為覽海醫療。

實際上,今年以來像覽海醫療這樣更換股票名稱的A股上市公司並非個案,據記者統計,今年份以來,A股市場已有首航高科、保利聯合、旗天科技等14家上市公司宣佈變更公司股票名稱。相較之下2019年同期發佈股票更名消息的A股上市公司不過10家。

據瞭解,今年以來上市公司變更股票名稱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戴帽”或“摘帽”引發的股票名稱變更,比如愛旭股份變更為ST愛旭,航天通信變更為*ST航通。二是上市公司重組成功或大股東易主導致上市公司名稱出現改變,比如久聯發展擬更名為保利聯合。三是上市公司轉型進軍熱門行業,或者主營業務範圍擴大,需要變更股票名稱以突出轉型效應,比如首航節能更名為首航高科。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股票名稱的變更,相關個股往往會得到市場的積極炒作,除了覽海投資在最近三個交易日連續漲停外,國網信通(原岷江水電)在2月28日更名前的5個交易日中股價累計上漲21.25%。旗天科技(原康旗股份)也在1月16日更名當天強勢漲停。而今年已經發布股票更名消息的14只股票在實施股票名稱變更前的三個交易日中,其股價平均上漲了6.31%。

股票更名炒作風險較大

從A股市場的歷史上看,上市公司為搭上市場熱門題材順風車而進行股票名稱調整這類事件出現的頻率相當高,據記者統計,2010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總計進行了3193次股票名稱調整,其中不涉及“摘帽”、“戴帽”的股票名稱調整就佔到了1272次,而這一類股票名稱的變更方向明顯與當時的市場熱點相關。

以2019年以來最近的這波股票更名熱潮為例,伴隨生物製藥、5G通訊、人工智能、高端製造、清潔能源等新經濟產業的快速發展,A股上市公司的名稱也頻頻與相關產業搭上關係,記者的統計顯示,2019年1月1日~2020年3月10日,A股上市公司共發生了84次非“摘帽”、“戴帽”的股票名稱調整,其中有12次的股票名稱變更後出現了“科技”字樣,5次的股票名稱變更後出現了“健康”字樣、4次的股票名稱變更後出現了“智慧”字樣,其餘與“生命”、“新材”、“高科”、“環境”、“文化”等與新興產業相關的字眼合計出現了21次,比如創業軟件更名為創業慧康,TCL集團更名為TCL集團科技。

國元證券投資顧問孫舒鍇表示,目前監管層對上市公司更名尚無特別嚴格的限制,只要經過公司董事會等法定程序,到工商局變更登記即可,這就導致上市公司在更換名稱上的隨意性。一些從事傳統產業的公司開始通過改名的手段抹去公司名稱中原包含的行業、主營業務等信息代之以籠統稱呼,這種“模糊技術”的使用有可能加大投資者對上市公司行業的識別難度。另外,從A股市場的經驗看,上市公司的更名與股價之間似乎總有些難以言說的微妙關係,加之A股市場“科技加重組”的炒作特點,上市公司的更名往往給投資者帶來優質資產注入、整體上市、跨業整合等猜想,因此不排除有些上市公司藉助股票更名製造題材炒作股票。相對而言,因為股權轉讓、資產重組引發的股票名稱變更更有實際價值,投資者可予以短線關注。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凌天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