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停課不停學≠在線學習”想到的︱真愛之聲第三十三集

歡迎收聽《真愛之聲》,我是今天的主播,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理事胡斌。

隨著各地開學季的陸續到來,疫情之下 “停課不停學” 的口號,已被席捲大江南北的 “在線學習” 變成現實。一時間,“在線學習” 彷彿成了 “停課不停學” 的代名詞,微信空間裡,充斥著各地各校有關在線學習的各種創新,好不熱鬧。作為教育工作者,對於有關這種新方式的熱炒與熱議,該有怎樣的冷思考?昨天的《真愛之聲》,我們說華東師範大學崔允漷教授發了一句感慨:大學生還在放假,上班族剛剛開工,可是我們的中小學生卻在雲端已經上了一週課了,真是豈有此理!

這期節目,讓我們聽一聽真愛夢想首席課程顧問、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崔允漷教授對此的四方面看法,一同來思考,如何真正實現“課停而學不停”。


由“停課不停學≠在線學習”想到的︱真愛之聲第三十三集

如何將“停課不停學”引向學習防控“戰疫”這本大書


不管“停課不停學”出自什麼樣的政策背景,其字面和學理都不存在什麼問題。需要討論的是,當前舉國上下響應黨中央“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號召,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地投入到這場偉大“戰疫”之中。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小學生應該停什麼課、學什麼內容。試想,國難當前,舉國戰疫,保衛武漢,決戰病毒!身處這樣的情境,作為一個公民,哪怕是中小學生,還要一心苦讀那幾本要考試的書、刷那幾道要應試的題,“兩耳不聞窗外事” 嗎?連生命都可能隨時消逝,你還覺得這幾本 “有字之書” 那麼重要嗎?讀書、學習的初心究竟何在?

由“停課不停學≠在線學習”想到的︱真愛之聲第三十三集

其實,“戰疫”是當前最大、最好的一本無字之書,需要我們每個公民去閱讀、去學習。防控就是現今最好的課堂,需要每個人去參與;“戰疫” 就是最有意義的一道題,需要我們去破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覺醒責任與擔當,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將自己微薄的力量投入到防控疫情的洪流之中;我們才能對得起冒著生命危險戰鬥在一線的解放軍戰士和白衣天使們;我們才能說,儘管我們真的做不了什麼,但我們可以堅定地與他們站在一起,為他們鼓掌!


由“停課不停學≠在線學習”想到的︱真愛之聲第三十三集

如何將“防控戰疫”課程化,從而專業地實現育人目標


無論如何,這場 “防控戰疫” 都是我們永遠的集體記憶。它是一本劃時代的無字之書,具有無可取代的教育意義。

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林肯紀念堂為每位參觀者準備了12門課程的指南,供不同身份或背景的人“對號入座” ,只要你有興趣,就能夠參與正式的學習。相比之下,我們有許多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教育基地、博物館等教育資源,卻基本沒有課程化建設。

沒有課程,就是不正式的教育。就好比疫情之下暴露的行為習慣問題,我們不能說中小學,幼兒園沒有教過戴口罩和勤洗手,其實我們教了至少15年,只是沒有課程化,教得不專業,所以低效,甚至無效。“教過,但沒學;學了,但不會” ,這就是沒有課程化的結果。

由“停課不停學≠在線學習”想到的︱真愛之聲第三十三集

課程化首先要考慮的是期望中小學生從這場 “戰疫” 中學到什麼,如健康生活、生命觀念、科學素養、職業道德、獻身精神、責任擔當、國際理解、家國情懷、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以及如何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提煉並釐清其中的核心知識、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正確價值觀。然後再從三條具體的路徑出發,建構合理的課程:

(1)國家課程的滲透。圍繞上述目標,每一門學科都應明晰本學科落實上述目標的內容與方法,最後一定不要忘記基於目標的評價跟進;

(2)地方或校本課程建設。聚焦上述某個方面的目標,單獨開發基於項目或問題模塊化的地方或校本課程,供學校、學生選擇;

(3)在當前義務教育課程方案、普通高中課程方案的框架內,實施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以及勞動教育等實踐類課程,在條件許可或有保障的前提下,中小學生可以適當的形式、在不同程度上投身到疫情防控中去,實現 “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的最低目標。


由“停課不停學≠在線學習”想到的︱真愛之聲第三十三集

如何讓在線教學不要變成“40年後站著教的電視教學”


一夜之間,在線學習好像讓號稱 “網絡原住民” 的21世紀學生,穿越到上世紀80年代的電視教學時代。唯一變化的是40年前電視裡的老師是“坐著講的專家” ,而現在屏幕裡出現的是“站著講的普通老師”。

線上學習效果如何呢?20多年前,世界銀行曾花100萬美元請了一個技術專家團隊攻關三年,得出三個結論:線上學習是有效的;效果是有限的;其作用的發揮是有條件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教育技能部部長施萊歇曾經斷言:“雖然技術可以放大傑出的教學,但是再偉大的技術也不能代替平庸的教學。” 研究表明,線上學習無法解決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社會情感發展的這兩大難題。因此,將其與線下學習結合成為“混合學習”,才是未來教育的出路。

混合學習能夠整合課堂時間,發揮線上與線下學習的不同優勢;能夠利用智能設備,增強課堂學習的交互性、合作性和探究性,並記錄過程數據;能夠最大化地滿足個性化學習,並從個性化學習切入來解決 “學習差異” 問題,直面班級教學中因材施教之難題。

由“停課不停學≠在線學習”想到的︱真愛之聲第三十三集

由“停課不停學≠在線學習”想到的︱真愛之聲第三十三集

如何編制混合學習的方案腳本,以抓住教學質量之硬核


眾所周知,一出好戲關鍵在腳本,一堂好課關鍵在方案。沒有好的方案,不可能有高質量的混合學習!說到底,一堂好課,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腳本好才是硬核,才是必要條件。同樣,

基於技術的教學變革需要從方案變革做起,而有效教學的方案設計需要強調以下方面的變化:

(1)確立 “學主教從、以學定教” 的觀念,方案的主體,無論是目標還是過程,都應該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教師是學習的發起者、維持者與促進者,教學方案就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文本;

(2)方案的實質是經過專業化設計的學程計劃、認知地圖和學習檔案,呈現學生“何以學會”的過程,體現基於問題鏈、任務串的學習進階,是學習經驗的合理選擇與有序組織,而不是簡單地回答 “需什麼媒體” “用什麼方法” “教什麼內容” 的問題;

(3)要有明確的目標和與目標匹配的評價任務,並將評價任務嵌入學習的過程中,實現 “學-教-評” 的一致性——這是有效教學的核心技術;

(4)要設計必要的練習與作業,沒有 “習” 是學不會的,練習可以分為檢測性、鞏固性與提高性三大類,借用技術平臺優勢,實現作業分層;

(5)方案還要引領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開展反思,教師要設計好具體的反思路徑與支架,便於學生實現學思結合、學悟合一 — —沒有悟的學習是不可能實現素養目標的。


由“停課不停學≠在線學習”想到的︱真愛之聲第三十三集

《真愛之聲》欄目已經在蘋果播客以及喜馬拉雅電臺上線,同時可通過新華網、澎湃新聞與今日頭條客戶端閱讀

,也可以通過小雅nano音箱、小米音箱語音點播來收聽我們的節目。

謝謝你收聽今天的節目,這就是本期《真愛之聲》,如果你覺得節目有意思,歡迎轉發到你的微博、QQ同學群、微信朋友圈和家庭群裡。

我是胡斌。

真愛之聲,明天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