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有勇氣把“西安”改回“長安”?

長安,世界名城的明珠,人類文明史上最強大最震撼的文明中心!

漢武帝時期,長安作為起點,劉徹派張騫出使西域。這個星球上,除了海洋以外的所有地形地貌,都在這條絲路上呈現。沒有GPS,甚至都沒地圖,沒有歸期。

從此,馬幫與駝隊日夜兼程,瓷器與絲綢,黃金和琥珀,僧侶與經卷,財富與憧憬,成為漫漫旅途中堅持的夢想。

這座城承載著上千年的戰爭,繁榮,落寞,孤寂還有落後。

它就是西安。古稱長安,鎬京。明洪武二年改名西安,這個名字已經用了649年。它也是歷史上第一座被稱為“京”的城市。

遠眺這座城,莊嚴,平和,開放而又內斂。商周、秦時明月賦予它威武,漢唐賜給它大度,在魏晉它又有了仙風道骨,近代又讓它精雕細刻,青春悅動 。

這座城市,成千上萬的構建,不靠一枚釘就能緊緊扣在一起。自它建成以來,經歷了數次天災人禍,但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它都幸運地躲避了。

有很多人不明白,“長安”這名字多好啊,明明長安名聲在外,並且擁有眾多光環,為什麼卻不保留它的名諱,為何歷史上要改名為“西安”?誰有這樣的勇氣和權利?

早在西周初年,周文王就曾在這裡設置了豐京。後來周武王再建鎬京,歷史上稱為豐鎬。

漢高祖劉邦即位之後,正式設置了長安縣。等未央宮建成之後,劉邦便將國都遷到了長安縣,並以“長治久安”為意,正式把都城取名為長安城。

歷史上,“長安”這個名字,從來沒有消失過。雖然各個朝代對都城區域的稱謂並不相同,但“長安縣(區)”始終是存在的。

很多人都認為是長安將名字改為西安是因為慈禧太后,當年逃難的時候就是向西安方向逃跑的,她跑到長安的時候為了慶祝自己劫後餘生,大難不死於是就將長安的名字改為了西安。這種說法只是戲說,並不真實。

歷史上在漢朝,長安城所在區域被叫做京兆尹;在晉朝時則被叫做京兆郡;等到了元朝時,則又被改名為奉元路。

後來,朱元璋的大將徐達率軍拿下奉元路的時候,把奉元路改名為“西安府”,這樣“西安”這個名字,才第一次出現。

徐達之所以改這個名字,應該既是借鑑了原先“安西”的名字,同時又有希望西邊保持長治久安的意思。

朱元璋建國後,曾一度想把都城遷到西安。在朱元璋的眼中,長安一直都是他遷都的首選城市,是他理想的遷都地點。

在朱元璋看來,長安是多個朝代的古都,就文化底蘊來說,完全能匹配大明王朝的氣質。同時,長安地處中原的中西部地區,地理條件優越,有山川之險峻,是“王氣”之所在。

誰有勇氣把“西安”改回“長安”?

因此,朱元璋早早便派人在長安修築起了工程浩大的城牆,甚至還派出了皇太子朱標親自考察西安,也算是為遷都做足了準備。

如果朱元璋遷都成功,那麼,“西安”這個名字,或許又改回“長安”了。畢竟,皇帝都喜歡“長治久安”,哪有說自己都城是“西邊安定”的意思。

不過,由於皇太子朱標在回來之後不久便去世了,朱元璋遷都的計劃便被一再擱淺,一直到他死去,這個遷都計劃都沒有被實施。

誰有勇氣把“西安”改回“長安”?

等到朱棣登基之後,由於退回草原的蒙古人依然對明朝有很大的威脅,最終朱棣決定遷都北平。再加上北平又是他的潛邸。所以他把都城遷到那裡,改北平為北京(相對於“南京”而言,畢竟南京是他老爹定都的地方)。

這樣一來,西安就失去了改回名字,併成為十四朝都城的機會。

誰有勇氣把“西安”改回“長安”?

當每天的晨靄升起,城市裡的一切呈現出一片祥和。張藝謀的《英雄》折服,為成龍的《神話》感嘆,因陳凱歌的《妖貓傳》驚奇……這些都是發生在這座城市的歷史。曾有人這麼評價“給中國二百年能造一個紐約,給美國兩千年也造不出一個西安。”

多少年以來,無數專家提議把“西安”改回“長安”。他們認為只有“長安”這個名字才能配得上這座城市的厚重和雄偉,但是一直沒有下文。

誰有勇氣把“西安”改回“長安”?

在最近由【時代人物】雜誌主辦的@大唐長安 詩與遠方”論坊上,網紅教授戴建業又一次大聲疾呼。他說:“我要是當了陝西省的省委書記,我一定要重新改回來。中國人喜歡改地名,改的最失敗的就是把長安改為西安,不像話。只要把首都建在長安的都是盛世,因為這個地方盛產爺們。”

可是,已經叫了六百多年的“西安”,誰又有勇氣和能力再把它改回“長安”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