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努力可能是无效的,越努力危害越大,因为你不懂的这一个关键


你的努力可能是无效的,越努力危害越大,因为你不懂的这一个关键

思考力才是一个人最核心的能力。没有深度思考的勤奋,都是最低品质的努力。

很多人天天忙于表面的事,没有深度的思考,所以没有明确的结论,也找不到清晰的目标。

当一个人心不定的时候,就会围着别的人和事转。别人怎么做,别人怎么说,都会时刻影响自己的选择。墙头草型的人,一定不可能大成。

如果把人、事、问题来回想得非常透了,做决策就不太容易动摇。只有深度思考,才能变成一个无比有方向的人。

而当你有了坚定的正确的方向,别的人和事都是围着你转

很多人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一些成绩优异、一路拼杀跨进名牌高校的学生,一旦离开大学进入社会,却沦为平庸一员。而另一些学生成绩平平也没有突出特长,却能在社会上呼风唤雨。

你是否想过,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

答案就是这3个概念:

实现力:一种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找到给定问题的正确答案(应试能力);

思考力:透过现象看到问题本质的能力;

创造力:用个人独特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这三种力中,思考力和创造力是表里如一的。

在如今,学校的应试教育与思考力的培养与相反,家长和老师期待学生能迅速牢记知识并解决给定问题。

应试教育训练的是学生的实现力,长久以来,学生们被培养出了实现力,但这却无益于培养学生长久、深刻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为在面对这些新的事件时,既有的经验和知识都显得那么无力。种种过度的应试学习,妨碍创造力的提升,使人的思维固化。

因此,进入社会的学生们面对复杂的问题,往往会手足无措。

那么,经过了应试教育的我们,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思考力吗?


你的努力可能是无效的,越努力危害越大,因为你不懂的这一个关键

发现问题的能力

这是指质疑他人所未质疑的问题,和找到突破常识的问题点的能力。

有句话叫:“如果找到了问题,问题就解决了一半”,所以思考的前提是找到需要思考的真正的问题。

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别。

所以,发现问题的能力其实是指:从茫然的“搞不明白”的状态,过渡到“已经理解了问题所在,只是还没有找到答案”的状态的能力。


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别。

所以,发现问题的能力其实是指:从茫然的“搞不明白”的状态,过渡到“已经理解了问题所在,只是还没有找到答案”的状态的能力。

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思考的阶段,可以将“搞不明白”分为以下3种情况:

①不了解事实

解决方法是查询,探索找到答案的方法。

②不知道答案

解决方法是不断思考,将疑难问题的各个要素拆分开,从而逐个击破。

③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不明白

解决方法是明确自己到底哪里不明白,这种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哪里不明白的能力才是发现问题的能力的核心。

第3种情况正是我们发现问题的契机,可以通过对话从“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不明白”转变成“就是这里不明白”,而这就是发现问题的能力。

一旦清楚哪里不明白,就可以明确问题或者课题是什么了。在这个基础上,许多时候只要查询资料或者询问相关人士,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信息搜集方法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搜集、整理、消化和丢弃资料,直至找到问题所在。

①搜集信息的目的不在于寻找答案

在进行这一步时你一定要明白,这一项的目的并不是寻找答案。通过查询相关信息就可以轻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就属于“已经被探知”的范围,那这个问题就可以到此为止了,你只是不了解相关事实而已。

搜集信息的目的在于,确认这些问题是否已经被人发现或证实,了解它们不再具有独创性,从而舍弃掉这些问题,找出迄今为止还没有被人接触到的新的可能性。

真正的创意,来源于全面而彻底地搜集信息、分析和整理信息

②分清事实与方法

什么叫客观事实?

就是具体的工程资料,设计图纸、施工日志、各种的检查报告等等。如果你在没有了解事实的基础上,就立刻对事情本身做出判断,你会非常容易判断错。

因此,在深入思考问题时,首先要明确,“客观事实是最好的信息源。他人的秘诀和攻略不属于这个范畴,这类信息不会带给你独创性。”

网络作为搜集事实的一种手段,正在不断成为非常宝贵的信息源,但我们利用网络搜集事实的时候,千万注意将客观事实和不能明白真伪的方法严格区分开。

比如,网上经常会出现一些经验贴,比如“XX完全攻略”,“XX技巧”之类,乍一看头头是道,但经不起推敲,不经思考盲目接收会很危险。

你的所有判断最好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出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才是解决问题的王道


你的努力可能是无效的,越努力危害越大,因为你不懂的这一个关键

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指面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克服所有的困难,将问题整理、分析、分解,直至找到问题答案的能力。

①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解决问题,首要的方法在于,将复杂的问题类型化、简单化。若是将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根本无从下手。

如果将复杂的问题按照要素进行分解,就有可能最后剩下的要素,即问题的核心,然后全力以赴,一举攻破。

通过归纳、分解要素以及各个击破等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模型,作为非常有效的实践方法,适用于解决绝大部分的问题和课题。

②多角度解决

这个方法要求我们提高自己,发现事物之间联系的能力。对问题进行广角度分析、多角度处理,从而顺利解决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

提高的方法是让自己慢下来,有一颗从容的心,这样你才能看到更多,而不是只盯着目标。

学会这样的解决步骤:

将复杂的问题分类→分解要素→各个击破→发现未能解决的要素→分析要解决该问题,哪些要素还不充足,寻找必要的补充要素。

③让“好奇”驱动自己

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常常希望可以一条直线地直接到达目的地,因为看起来这似乎是最有效率的办法,但实际上却未必如此。尤其是在看不清楚解决路径的时候,让“好奇”而不是“目的”驱动自己,绕一绕弯路有时候反而会带来意外的惊喜。


你的努力可能是无效的,越努力危害越大,因为你不懂的这一个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