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縣楊忠武祠

代縣楊忠武祠,亦稱楊令公祠,俗稱楊家祠堂,位於代縣城東北20公里的鹿蹄澗村,是楊業後代為祭祀楊業夫婦暨楊氏後代英烈而建造的祠堂。為山西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代縣楊忠武祠


鹿蹄澗楊令公祠佔地一萬二千平方米,祠對面樓臺三間為祭臺,上有"頌德樓"題匾;調堂門前築臺階二十四級,階下有石獅一對蹲踞左右。祠門三間,每間前簷各懸金字巨匾一面,中書"奕世將略",左書"一堂忠義",右書"三晉良將"。門楣上立一盤龍藍底大匾,上有"忠武祠"三個金字。"忠武"乃楊業戰死後,宋太宗皇帝給予他諡號。
祠門內側高懸木匾一塊,上面抄錄了北宋皇帝關於楊家的誥敕十篇,其中有贈楊業太尉中書令一篇,加封楊延朗開國公誓券一篇,給楊延朗敕旨六篇,給楊宗保、楊文廣敕書各一篇。

代縣楊忠武祠


後院,有正殿五間,中額書"忠勳世美"。廊前雙柱上有一副木刻金字楹聯:"豐功偉烈著邊疆,勇冠千軍稱無敵;浩氣英風留古塞,聲威萬代佩長城。"廊兩廂還有元以來石碑四通:一為元天曆己巳年(1229)趙鶴鳴撰龍虎衛上將軍楊友碑;一為楊族世系牌,碑陽為趙鶴鳴所撰《題世將楊族祠堂碑記》,記述了楊懷玉以前的世系及楊懷玉建宗祠、纂家譜、修墳墓、置護田等等,碑陰刻楊業父楊兗至楊懷玉十七世世系表;一為明萬曆年間山西提學使為楊族立的表忠閭碑;一為宏農宗祖碑,碑文追溯了楊兗以前的世系,上至東漢太尉宏農楊震。正殿前簷懸匾一塊,上書"敕建'二字。正殿內,正中一龕,塑楊業與佘太君像。看到塑像那種飽經風霜、老而彌堅的神態,不禁令人肅然起敬。左右兩旁塑楊令公八子及宋、元、明歷代楊氏功臣名將像共二十尊,無不氣宇軒昂,姿容偉俊。

代縣楊忠武祠


在鹿蹄澗楊令公祠裡還保存著兩部楊氏族譜。據族譜記載,楊氏族譜始修於元代的楊懷玉,繼修於明萬曆,三修於清道光,四修於清光緒。今元、明兩版皆散佚,只有道光版本和光緒版本尚存。道光本共十卷,一卷為舊話記略,二至六卷記世系,七卷記封秩,八卷記誥封,九卷記墳墓,十卷記人物。光緒本與此略同。這些寶貴的歷史文物和資料,都是楊家後代精心保存下來的。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軍曾用刺刀逼著保存者將族史卷軸交出,終未得逞。"文化大革命"中,族史卷軸幾乎被當作小學生字帖賣掉。想到自宋代以來,雁代之間,干戈常起,朝代屢易,而楊家祠堂和這些珍貴的族史卷軸能保存至今,實在是一個值得慶幸的奇蹟!

代縣楊忠武祠

歡迎大家來我大代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