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怪塔分布在太谷、祁县、平遥的那些塔墓

塔,其前身是古印度的佛教纪念建筑--- 窣堵波,是用来埋藏佛祖舍利的。随着佛教传入我国以后,接受了我们的强力改造,不仅外形完全不同了,而且性质也有了重大改变:由“佛教建筑”变成了“普通建筑”,因为性质的改变,使得“塔”这种建筑的严肃性大大降低,只要愿意就可以随便造一座,至于建造经费问题,则无关紧要:有钱可以搞的豪华一点,钱少可以弄的简单一点,没钱的话用土堆一座也行。所以“塔”遍布我国,数以万计。在晋中地区有这么几座怪塔,怎么个“怪”呢?它们既不是佛祖的塔,也不是和尚的塔,甚至连俗家弟子的塔也不是,更不是道教塔和风水塔,而是普通人的墓塔--- 建“塔”的随意性就可以到这种地步吗?

晋中怪塔分布在太谷、祁县、平遥的那些塔墓

【晋中“塔墓”分布图】

晋中怪塔分布在太谷、祁县、平遥的那些塔墓

【祁太平“塔墓”一览】

“塔墓”这个名字来自《中国文物地图册》,虽然读起来有点别扭,但是我觉得这个名字颇有些意思,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直解的话就是“象塔一样的墓葬”,或者是理解为“做成塔状的墓葬”,这就可以与“墓塔”有所区别,因为当“墓”和“塔”连起来称呼时,更容易使人联想到佛教建筑,所以我就采用了这个名字。

我说这些塔是“普通人”的墓,其实这些人都不普通,他们都是有一定的身份地位的人。据能够辨认的塔铭记载,这些塔墓的主人有当官僚的名士,有做学问的进士,有玩隐居的处士,不一而足,甚至居然有“知府”这么大的官。但是不管他们是什么身份地位,对于“塔”来说,他们都是“俗人”,严格地讲都不够建塔的“资格”,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说他们是“普通人”。


晋中怪塔分布在太谷、祁县、平遥的那些塔墓

【太谷“白城塔墓”】

晋中怪塔分布在太谷、祁县、平遥的那些塔墓

【太谷“三台塔墓”】


晋中怪塔分布在太谷、祁县、平遥的那些塔墓

【太谷“西山底塔墓”】

晋中怪塔分布在太谷、祁县、平遥的那些塔墓

【祁县“子洪双塔墓”】

晋中怪塔分布在太谷、祁县、平遥的那些塔墓

【祁县“段家坪塔墓”】

晋中怪塔分布在太谷、祁县、平遥的那些塔墓

【祁县“胡累塔墓”】

晋中怪塔分布在太谷、祁县、平遥的那些塔墓

【祁县“新寨塔墓”】

晋中怪塔分布在太谷、祁县、平遥的那些塔墓

【平遥“城南东塔墓”】

晋中怪塔分布在太谷、祁县、平遥的那些塔墓

【平遥“城南西塔墓”】


晋中怪塔分布在太谷、祁县、平遥的那些塔墓

【平遥“桑城塔墓”】

晋中怪塔分布在太谷、祁县、平遥的那些塔墓

【平遥“长则塔墓”】

晋中怪塔分布在太谷、祁县、平遥的那些塔墓

【平遥“西善信塔墓”】

晋中塔墓的情况是这样:

据我调查,这些塔墓分布在太谷、祁县、平遥三县相连的丘陵地带,整个分布地带呈东北 -西南长条状走向,最远的两座塔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50里,现存这类塔墓共14处15座,其中太谷境内4座;祁县境内4处5座;平遥境内6座。虽然她们分属于不同的行政区,但是其构筑风格明显一致,具有极其鲜明的同样性和严格的地域性特征,塔墓的现状均保存比较完好。这些独特的“塔墓”存世四百多年来,至今无人关注,史志书籍上也没有什么记载,相关资料更是寥寥。

据我所知,这三县以外的其他地方,虽然也有被称为“塔墓”的构筑物,但其构筑风格与晋中塔墓均不相同,所以“晋中塔墓”具有相对唯一性的突出价值。如果把她们从性质上归纳一下,捆绑在一起研究保护,无疑能弥补和丰富我国古塔建筑在性质和形制上的多样性内容,对研究我国的古塔文化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晋中怪塔分布在太谷、祁县、平遥的那些塔墓

共同点:塔顶形制

晋中怪塔分布在太谷、祁县、平遥的那些塔墓

共同点:塔身装饰

晋中怪塔分布在太谷、祁县、平遥的那些塔墓

共同点:塔身形制

根据调查,晋中塔墓具有这样几个共同特征:

建造时间相对集中。从几块清晰的塔铭记载来看,建造时间最早的是祁县的子洪(东)塔墓,明隆庆元(公元1567)年;最晚的是平遥桑城塔墓,清顺治十一(公元1654)年,前后相差不足百年。而塔铭明确显示建于清代的只此一座。

总的外观形制基本相同,八边形基座和圆型实心的塔身。塔身高度都比较小,其中最高的是平遥西善信塔墓13米,最低的是祁县段家坪塔墓 5米(但塔身明显被掩埋,按照盗洞暴露的部分推测,掩埋部分应该不少于一米)。也就是说,这些塔墓的高度介于6-13米之间。

塔身内外构造相同,虽然也可以说是砖石混合砌筑,但是除了现存完整的塔刹全部是石质外,只有三座塔墓的塔基在地表以外可见铺一层粗砂石,其余则全部是外表砌筑青砖,而内部用土坯砖规则地填充。

这些塔墓外表的砌筑方式完全相同,全部使用青砖以平砌的方式造出檐,以立砌的方式造塔层,使得腰檐呈密檐式,而塔层成方格状。其中,绝大部分出檐是三层叠涩平砖,仅平遥城南西塔墓例外,出檐最多达8层平砖(塔身第4、5层之间)。

塔身的装饰基本相同。这些塔墓均有不同程度的砖雕装饰,塔身部分除塔龛以外,完全素面的只有祁县子洪塔墓和新寨塔墓两处。其装饰图多是花草、鸟兽、八卦、人物、十二生肖等,民俗意味非常浓厚,装饰有八卦图案的六座。

装饰最华丽是平遥城南东塔,整个塔身遍布砖雕,极其美观;而最奇特的装饰是太谷三台塔墓,塔身所装饰的“八卦”中,只有【乾三】一种,其他七卦都没有;最形象的装饰要算祁县胡累塔墓,居然有造像,极有可能就是墓主人的形象。

这些塔墓的结顶方式基本相同。因为塔身是纯圆型,所以这些塔墓都采用盔型叠涩的方式收顶。收顶以后都要装砌几层“瓦口”一样的砖雕构件(下图),这个构件是这些塔墓绝对的共同点--- 她们全部都有(2-4层)这种构件(包括高林塔墓)。我猜测这种构件很可能是仿造佛塔的“仰莲瓣”而来,但是又故意地要有所区别,并不是工匠没有仿造逼真的技艺。

塔刹完全相同。这些塔墓的塔刹都是在那种“瓦口”层之上,置一块圆型砂石刹座,然后以砂石质宝珠结顶,这也是这些塔墓的绝对共同点。只不过有的是用两颗宝珠结顶,外观呈葫芦状而已。其中保存最完整是祁县子洪(西)塔墓的塔刹--- 她的铁质刹尖兼具避雷针功能,400多年来完好无损(上图左)。

方向基本一致。这些塔墓按照塔铭的方向来说,都是座北向南。当然不是绝对的南北向,一来是方向识别不可能“绝对”;二来主要是晋中的丧葬习俗所决定的--- 太祁平一带平川的丧葬方式是竖穴土坑、仰身直肢、西北·东南向葬入。所以在没有指南针的情况下,我觉得塔墓的总方向是南北向,而稍偏向于西北·东南。

这些塔墓为什么只在晋中的太谷、祁县、平遥一带出现呢?而且即使在这一地带,也不是很普遍,只有这么区区十几座而已。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墓主人要建造这样的墓呢?这些墓主人虽然都不能算是普通的大众,但是他们本身的条件也不一样:有大官、有财主、有隐士等等,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选择同样的方式来建造身后的栖身之所呢?

如果这种塔墓是这一带的乡俗的话,之前和之后为什么都没有呢?这些塔墓都集中在前后九十多年的时间内,又说明了什么呢?是否隐藏或暗示着历史上那一段时间内,在这个狭小(仅仅几十平方千米)地域中宗教或民俗的什么秘密呢?

晋中怪塔分布在太谷、祁县、平遥的那些塔墓

高林砖塔

高林砖塔,位于晋中市平遥县岳壁乡高林村北,坐落在一片农田中。

  塔建于明代,八角单檐单层实心砖塔,高七米。此塔当为僧人之舍利塔或灵塔。福成中华认为,此塔虽不高,但建筑有其特点,建筑谨严,砖雕细致。单层砖塔,非楼阁非亭阁。其塔顶已损,多年未见修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