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大臣被朱棣下了大獄,朱棣對朱高熾說:這是給你留的

說起夏原吉,這位歷經五朝的老臣,有著傳奇的一生。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夏原吉中了舉人,開始他的仕途。建文初年(1398年),夏元吉升任戶部右侍郎。永樂年間,夏原吉深受朱棣的信任,官拜戶部尚書。永樂末年,因上諫朱棣,反對朱棣北征,被朱棣下了大獄。明仁宗朱高熾繼位時又恢復了夏原吉的官位。明宣宗朱瞻基繼位時,夏原吉輔佐朱瞻基,成就仁宣盛世。宣德五年(1430年)正月,夏原吉病逝。

此大臣被朱棣下了大獄,朱棣對朱高熾說:這是給你留的

朱棣

  說起夏原吉在永樂年間反對朱棣北征的事情是非常有趣的。永樂十九年(1421年)冬,朱棣決定北征,問計群臣。夏原吉與禮部尚書呂震、兵部尚書方賓、工部尚書吳中等人一起商量,認為不宜出兵。朱棣召見夏原吉諮詢軍隊儲備情況,夏原吉說:“連年出征都無功而返,軍馬已損失十分之八九,已是無力支撐北征。如今又有災荒,聖上您龍體欠安,不如派一大將去北征。”朱棣一聽這話,怒火大起,把夏原吉打發到開平儲備糧食去了。後來兵部尚書方賓也來勸朱棣罷兵,這無異於火上澆油,朱棣又想到夏原吉,下令把夏原吉送到宮廷裡面的監獄中。

此大臣被朱棣下了大獄,朱棣對朱高熾說:這是給你留的

朱棣

《明史·夏原吉傳》:召原吉問邊儲多寡,對曰:“比年師出無功,軍馬儲蓄十喪八九,災眚迭作,內外俱疲。況聖躬少安,尚須調護,乞遣將往徵,勿勞車駕。”帝怒,立命原吉出理開平糧儲。而吳中入對如賓言,帝益怒。召原吉系之內官監,並系大理丞鄒師顏,以嘗署戶部也。

  如果仔細分析夏原吉回答朱棣的話,你會發現夏原吉確實是有點意思的,似乎夏原吉是在故意激怒朱棣。夏原吉是這麼說的:

此大臣被朱棣下了大獄,朱棣對朱高熾說:這是給你留的

朱棣

  1.連年出征都無功而返。首先,朱棣雖曾五次北征蒙古,但最後三次是集中在永樂二十年以後,前兩次分別是在永樂七年和永樂十一年,而在永樂十一年到永樂十九年冬這段時間,整個明朝唯有張輔在永樂十一年征討安南這一大戰事。所以夏原吉說連年出征是不對的;其次,朱棣前兩次北征蒙古收效甚大,解決明朝邊患問題,反倒是後面三次是無功而返。北征所取得的成果本來就是朱棣最驕傲的事情,夏原吉卻似乎是在故意擠兌朱棣,忽視朱棣的功勞,朱棣難免會生氣。

  2.軍馬已損失十分之八九。朱棣對軍事瞭如指掌,軍馬損失及儲備他心中是有數的,朱棣能在永樂二十年到永樂二十二年三次北伐,就足以證明當時的儲備還是足夠的;

此大臣被朱棣下了大獄,朱棣對朱高熾說:這是給你留的

朱棣

  3.朱棣身體情況還可以。朱棣雖然已年邁,也確實在永樂十九年生過病,但病情並不嚴重。總得來說,朱棣的身體還算硬朗,否則他怎麼可能連續三年親自北征呢?

  4.不如派一大將去北征。夏原吉說到軍馬儲備和災荒的目的無非就是阻止朱棣北征,卻在最後說建議派一大將去北征。這等於告訴朱棣,別人北征可以,但你朱棣不行。朱棣一聽這話肯定是會生氣的。

  由此可以看出,夏原吉心中確實認為不宜北征。夏原吉作為文臣,又是管財政的,他只是看到北征要花錢,卻對大明軍隊揚威塞外、解決邊患這種情況不上心。作為朱棣的後方大管家,這些年夏原吉立下不少功勞,否則朱棣哪來錢去支持鄭和下西洋、遷都北京、修永樂大典、北征蒙古南征安南?

此大臣被朱棣下了大獄,朱棣對朱高熾說:這是給你留的

朱棣

  夏原吉的話雖然過激,觸犯了朱棣,朱棣在生氣之下難免處罰夏原吉,要知道因為此事兵部尚書方賓自殺了。比較詭異的是,朱棣將夏原吉下獄,只是這獄並不是大明錦衣衛的詔獄,也不是大理寺監獄或刑部大牢,而是內官監。所謂的內官監,其實並不是真正的監獄,只是關押內官、皇族的地方。由此可見,朱棣只是想暫時關押夏原吉,並不打算真的治夏原吉的罪。

此大臣被朱棣下了大獄,朱棣對朱高熾說:這是給你留的

朱棣和朱瞻基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病逝於北征歸途中。明仁宗朱高熾繼位之後,把夏原吉放了出來,恢復了夏原吉的官位和名譽,並重用夏原吉。古人自幼受到忠君思想的影響,夏原吉雖被朱棣下獄,卻不會記恨朱棣。朱高熾恢復了夏原吉的官職,夏原吉反而會感恩戴德,盡心盡力輔佐朱高熾。

  新帝繼位,通常都會赦免一些因各種原因下獄的大臣,以收買人心,這或許就是皇帝駕馭臣子的帝王之術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