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上緋聞最多的女皇

日本皇室儘管號稱”萬世一系“,然而在公元592年登基的推古女皇之前的33代天皇放佛更像是虛構杜撰出來的人物,直到公元592年之後日本歷史才進入有明確文字記載的信史時期。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今奈良),日本以此為標誌由古墳時代進入奈良時代,正是在這一時代日本開始全面效法中國大唐文明構建律令體系。由於這一時期日本還保留了較多母系氏族時期的遺風,所以奈良時代與之前的古墳時代基本上是男女天皇分掌天下:從公元592年至公元778年近200年間在位的18位天皇中有8位是女性,而在此之後的900年間日本只誕生了一位女皇(公元1633年)登基的明正女皇。公元749年登基的孝謙天皇是在明正女皇之前日本最後一代女皇,也就是說在她之後近九百年間日本歷史上再無女皇。在某種意義上孝謙天皇可以視為日本歷史上的末代女帝。儘管在她之後還出了一位明正女皇,然而明正女皇在位時日本已進入幕府時期,天皇已不再擁有任何政治實權,所以孝謙天皇是日本歷史上最後一位擁有實權的女皇。

日本史上緋聞最多的女皇

古代日本皇室為維持所謂血統的純粹性而不與臣下聯姻,也就是說皇室成員長期在家族內通婚。這在中國人的眼中是地地道道的亂倫現象:孝謙天皇的父親是聖武天皇,母親是光明皇后(藤原不比等之女),她的奶奶是她母親的同父異母的姐姐,也就說孝謙天皇的父親娶了自己母親的妹妹(姨母)為妻。這關係的確夠亂的,咱們也別深究了,否則容易把自己繞暈。孝謙天皇原名阿倍,按日本皇室的規矩:皇子稱親王,皇女稱內親王。因此登基之前的孝謙天皇在日本史籍中稱為阿倍內親王。聖武天皇時期日本正逐漸受到大唐文明的影響,而在這一過程中日本皇室在繼承人問題上也越來越傾向於男性,但也還並不完全排斥女性。在這種形勢下阿倍內親王是有繼位的可能性的,但按說應該排在男性繼承人之後。阿倍內親王的母親出自當時的日本第一豪門藤原家族,這為她積累了良好的政治資源。阿倍內親王有一個同母弟,但早年夭折。異母弟安積親王的母系家世低微,缺乏政治後盾,所以聖武天皇便於公元738年立阿倍內為太子並讓她師從留學大唐的學者吉備真備。

日本史上緋聞最多的女皇

六年後隨著安積親王的暴死使阿倍的儲君之位進一步鞏固。儘管期間發生過重臣橘奈良麻呂勸天皇改立宗室黃文王的事件,但均未改變阿倍的皇位繼承人身份。據說阿倍在儲君時代就和表兄藤原仲麻呂傳出過緋聞,而安積親王之死也被人懷疑係藤原仲麻呂所為。公元749年身患重病的聖武天皇主動讓位,時年31歲的阿倍內親王正式登基,從此她就被稱為孝謙天皇。當時的日本皇室為維持所謂血統的純粹性造成了近親通婚的現象,同時針對女性天皇還規定必須保持獨身狀態。當然所謂獨身是指女皇不能公開結婚,然而女皇有沒有固定的伴侶是沒人敢管的。孝謙天皇剛一登基就直接搬到藤原仲麻呂的府邸,從此兩人就處於一種半公開的同居關係。這件事鬧得朝中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當然沒人敢公開對女皇的私生活發表意見。藤原仲麻呂之所以和孝謙天皇維持這樣一種關係也不完全是貪圖女色,事實上在相當程度上是利用這種方式為自己攫取政治資源。然而藤原仲麻呂的權勢越來越大,與此同時孝謙天皇隨著年紀的增長而年老色衰,久而久之兩人就出現了隔閡。

日本史上緋聞最多的女皇

公元758年重臣橘奈良麻呂等人策劃了一場針對藤原仲麻呂的政變並試圖趁機迫使孝謙天皇退位。然而橘奈良麻呂等人的保密工作沒做好,結果被提前得知消息的藤原仲麻呂搶先下手把他們給誅殺了。藤原仲麻呂在平定橘奈良麻呂叛亂後權勢發展到無以復加的地步,與此同時他對孝謙天皇表現得越發桀驁不馴。孝謙天皇採取了以退為進的策略:她以侍奉母親為由讓位於太子大炊王。大炊王登基後稱淳仁天皇,一方面尊孝謙天皇為上皇,一方面任命藤原仲麻呂為右大臣,仿效唐朝進行大範圍的制度改革。改革的深入使以淳仁天皇、藤原仲麻呂為首的改革勢力與孝謙上皇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隱居後宮之中的孝謙上皇其實一直在暗中觀察著朝中政局。這時人到中年的孝謙上皇遭遇喪母之痛,又面臨政治鬥爭,心煩意亂的她決定遁入空門。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道鏡禪師走入了孝謙上皇的生活:道鏡填補了孝謙的情感空白。孝謙下詔將掌管天下諸僧的少僧都一職封給道鏡,她自己索性搬出皇宮和道鏡住在一起。762年孝謙上皇下旨收回國家大政的管理權:她不斷提升道鏡的權位,同時一步步壓制淳仁天皇和藤原仲麻呂的勢力。兩派政治勢力之間的對決呈一觸即發之勢。

日本史上緋聞最多的女皇

兩年後藤原仲麻呂密謀發動政變,但卻被提前獲得風聲的上皇平定,結果藤原仲麻呂被殺、淳仁天皇被廢。764年孝謙上皇再次登基並改稱號為稱德天皇。復位後的稱德天皇任命道鏡為太政大臣。這件事開啟了後來日本歷史藤原貴族集團和僧侶集團之間的政治博弈,皇室則利用這種政治博弈強化自身的統治基礎,然而這樣的政治鬥爭形勢卻為武士階級的崛起提供了機遇。武士階級一開始是以打手身份介入到貴族集團與僧侶集團的鬥爭中,然而隨著武士階級在日本政壇日漸崛起之後就開創了屬於自己的幕府政權,最終使皇室貴族實際上被排除在政治舞臺之外。當然這些都是後話,這時的稱德天皇繼續寵幸著道鏡:道鏡的待遇擬於天皇——乘鳳輦、御錦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道鏡的家人也跟著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稱德天皇儘管寵幸道鏡,然而她更愛自己手中的權力,很快她就意識到道鏡已不滿足於這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了。769年大宰府的主神官中臣習宜阿曾麻呂上奏稱宇佐八幡宮出現“道鏡宜就皇位”的神諭。稱德天皇敏銳意識到這是道鏡在圖謀皇位,從此稱德天皇逐漸疏遠了道鏡。就在神諭事件一年後稱德天皇病逝,道鏡隨即被放逐下野(今栃木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