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托孤的真相,刘禅不是扶不起皇帝,只是诸葛亮有心无力

众所周知在古时候的中国曾经出现过许许多多的皇帝,这些皇帝之中有雄才大略的、有腐败无能的、也有平平无奇的……总之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过许许多多的皇帝,这些皇帝之中如果要找出一个最没心没肺的皇帝,读者朋友们会选出谁呢?今天笔者给读者朋友们介绍的这位皇帝,他虽然只是一个割据政权的皇帝,但是却依旧被世人所熟知的,他就是后主刘禅。大部分读者朋友对于后主刘禅的了解是通过《三国演义》,可是《三国演义》只是小说,历史上的刘禅又是什么样的呢?他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白帝城托孤的真相,刘禅不是扶不起皇帝,只是诸葛亮有心无力

坎坷命运的开始

刘禅出生于公元207年,是刘备的夫人甘夫人所生。而刘禅第一次被世人所知是因为赵云为救刘禅大战曹军的事件。这一次的历史事件虽然主要是表现了赵云的武艺高超,对于刘备的忠心耿耿,这次事件之后刘备也封赵云为牙门将军了。但是作为刘禅第一次被世人所知道,特别是刘备那一句“为了你这孺子,差点损我一员大将!”就好像注定了刘禅的命运不会是多么的顺畅。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刘禅的命运的确是充满了坎坷。刘备在称帝两年后就去世了,去世之前把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帝城托孤。年幼的刘禅就在诸葛亮的教导下开始慢慢成长。

白帝城托孤的真相,刘禅不是扶不起皇帝,只是诸葛亮有心无力

笔者写到这里就要和读者朋友讨论几个问题了,首先刘备白帝城托孤是不是真的对诸葛亮放心,毕竟历史上篡权的人太多。其次诸葛亮来辅佐刘禅是正确的吗?刘禅真的是“乐不思蜀”吗?

白帝城托孤意难料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刘备去世之前经历了什么事情。公元222年刘备率领大军进攻东吴,开始却被东吴的陆逊给打败,刘备带着残兵败将逃到了白帝城并且一病不起。公元223年,此时的刘备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赶忙召集诸葛亮和刘禅前来白帝城。刘备死之前最担心的事情就刘禅的才能无法继承皇位,哪怕是对于诸葛亮刘备还是有所怀疑。面对当时的情况,刘备就对诸葛亮说:“太子无能,而你的能力这么强,我死后如果太子可以扶持就有劳辅佐一番,如果太子无才又无德,你就取而代之吧!”诸葛亮一听,立马就拜倒在地说“臣一定好好辅佐太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按照大部分人的看法这是君臣一心的表现。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白帝城托孤的真相,刘禅不是扶不起皇帝,只是诸葛亮有心无力

如果刘备对诸葛亮没有怀疑就不会说出我死后你可以取而代之的话,刘备这话说出来就是不放心诸葛亮,刘备先将他认为可能会发生的事情说出来。诸葛亮是何等聪明之人,一听就知道刘备心有疑虑,但是诸葛亮肯定能理解。因为这样的情况会起疑心实在是太正常了,随即就表明了自己的忠心。刘备要得就是诸葛亮得一个态度,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儿子的水平,对刘禅不抱什么希望,只是希望诸葛亮可以好好的辅佐刘禅。因为诸葛亮的可以明白刘备心中的担忧,所以才会有上面的对话,但是刘备怎么也想不到诸葛亮来辅佐刘禅并不是正确的决定。

白帝城托孤的真相,刘禅不是扶不起皇帝,只是诸葛亮有心无力

辅佐后主难上加难

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诸葛亮来辅佐刘禅正确吗?如果单纯从结果来看,肯定是不正确的。因为诸葛亮真的是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于刘禅应该熟悉掌握的君王能力,因为诸葛亮对于刘禅的担心迟迟没有让刘禅自己去熟悉掌握。这样的情况下,刘禅如果是一个特别的聪明人可能会有除掉诸葛亮的想法,或者想要将诸葛亮手中的权力收回。可是刘禅并不是,历史的刘禅可以说是一个好吃懒惰、贪生怕死的人。刘禅在诸葛亮的多年辅佐下,已经习惯于诸葛亮去处理各种事务。这也最终导致了诸葛亮去世之后,后主刘禅在面对魏军的进攻选择投降。

白帝城托孤的真相,刘禅不是扶不起皇帝,只是诸葛亮有心无力

诸葛亮在大部分老百姓眼里是一个特别厉害的文臣,但是诸葛亮在个人能力的出众和他也没有能去培养下一代是两个方面的事情。从他对刘禅的辅佐来看,诸葛亮并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这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就好比一个读书成绩特别好的学生,但是这不意味着他可以教书育人。虽然诸葛亮是一代忠臣,他对于蜀国的贡献无人可比,他的《出师表》受后人敬仰,但是在这方面诸葛亮做的的确不好。

扶不起的阿斗?

公元263年,魏军兵分三路向蜀国发动了进攻。蜀将姜维本想靠着天险进行防守,可是魏国的军队却绕开了姜维,直接进攻成都,刘禅不战而降。后来就发生了著名的乐不思蜀事件。当时魏国的实际掌权者司马昭设宴招待蜀国的旧臣和刘禅,在宴会上安排的都是曾经蜀国的特色歌舞,宴会上的大臣看见这一幕都不禁流出了眼泪。而此时的刘禅却吃的津津有味,完全没有感觉,司马昭问刘禅想不想家乡,刘禅回答“在这里十分开心,不想。”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表现就对其失去了兴趣,直到公元271年病逝,终年65岁。

白帝城托孤的真相,刘禅不是扶不起皇帝,只是诸葛亮有心无力

大部分都会认为刘禅是贪生怕死,可是关于乐不思蜀可以有另外的解释。笔者认为,看到乐不思蜀的故事,不知道读者朋友们有没有想到当年曹操宴请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故事,但是的刘备的表现却是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才使得曹操对其失去防备。我们再看乐不思蜀的故事,如果不是因为最后刘禅病逝,是不是可以另外一种结局呢?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刘禅知道这是司马昭的试探,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所以才说出那样的话。

白帝城托孤的真相,刘禅不是扶不起皇帝,只是诸葛亮有心无力

笔者认为,世人都认为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但是可能刘禅却是最懂得该如何生存下去的人,他知道自己的才能无法担任皇帝的重担,就选择了吃喝玩乐;他知道自己无法抗衡魏军的进攻,就选择了不战而降;他知道司马昭在试探自己,就选择了乐不思蜀。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一家之言,历史虽然不允许假设,但是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读者朋友你们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