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一道坎,封建王朝跨不過去的,或許只是皇嗣衰落

讀過《沁園春.雪》的朋友應當對幾位千古帝王印象深刻,“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雖然這幾位是用來引出“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但不得不承認,他們皆是我國古代頗有成就的帝王。在成就的背後是他們個人的文韜武略,這是以超越普通人的智慧與天賦為基礎的,就現代遺傳學的研究成果來看,他們的父母至少是避免了近親婚姻的,甚至是跨越民族的混血產物。除此之外,再有如隋文帝楊堅的鮮卑血統、清康熙帝的滿蒙雙血統等。雖然我們無法確定這些是否成為造就偉大人物的關鍵因素,但就封建王朝的發展歷程看,至少近親通婚導致了皇位繼承中的諸多問題,或是無子、或是早夭、或是殘疾、或是弱智,進而造成皇儲的挑選成為“瘸子裡面挑將軍”,或是採用“兄終弟及”,乃至叔侄旁系的極端繼承規則。皇嗣的衰落,往往成為王朝顛覆的直接誘因,且與外戚專權、宦官干政相輔相成,成為封建王朝難以續命的癥結所在。

300年一道坎,封建王朝跨不過去的,或許只是皇嗣衰落

漢武帝劇照


從自由開放,到氏族聯姻

“ 漢法常因八月算人,遣中大夫與掖庭垂及相工,於洛陽鄉中閱視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麗,合法相者,載還後宮,擇視可否。乃用登御,所以明慎聘納,詳求淑哲。”——《後漢書.皇后紀》

相比較短命王朝大秦來說,西漢的皇族婚姻更值得研究,但西漢一朝根本沒有留下皇帝后妃選納制度的系統文獻,只是在零星的史籍中可以搜索到重要信息。西漢前期的帝室婚姻極具開放性和自由性,除了對於帝后、妃妾的出身要求不十分嚴格之外,而且不重貞操,不拘輩分。這很有可能與太祖劉邦放縱不羈性的格有關,畢竟在沒有婚娶的時候就有了寡婦曹氏;另外,這與秦朝重法抑儒的統治思想有關,且在漢初注重道家思想,道家比較注重自然規律,這就造成漢初皇家隨性的生活態度。所以在西漢初期,只要容貌較好,即使是再嫁婦也能得到皇帝的寵愛,進而入主掖庭,甚至登上皇后的寶座。漢武帝的母親王娡,就是先嫁於金王孫,並生有一女,之後被母親送入皇太子宮,為漢景帝劉啟生下三女一子,其中就有漢武帝劉徹,王娡本人也在劉徹被立太子前成為皇后。

300年一道坎,封建王朝跨不過去的,或許只是皇嗣衰落

幼年劉徹、陳阿嬌劇照


而劉徹能夠被立太子,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金屋藏嬌”的政治聯姻,即長公主的支持。這也註定了漢武帝的首任皇后必然是姑表至親,好在這位陳皇后膝下無子,且在“巫蠱之禍”中被廢,否則西漢的皇位走向可能於漢初就暴露問題。在“巫蠱之禍”中同時受牽連的還有太子劉據,他的自殺成就了漢武帝幼子劉弗陵。劉弗陵的母親也是漢武帝外出狩獵期間帶回皇宮的民間女子趙氏,相比較其他三個政治聯姻的兒子,劉弗陵是最聰明的一個,所以武帝選擇了民女所生的幼子為儲君,也就是後來的漢昭帝。但在武帝獨尊儒術的政治背景下,儒士逐步官僚化,等級禮法觀念也漸入人心,以至昭帝之後,皇帝與高官權貴之女結親者增多。昭帝時期,就因納卑女為妃遭到大臣“腐木不可以為柱,卑人不可以為主”的非議。


300年一道坎,封建王朝跨不過去的,或許只是皇嗣衰落

竇太后


所以從漢昭帝開始,帝王后妃選納就形成“非王侯有土之士女,不可以配人主也”的規則。西漢自“白馬之盟”起,就規定了非劉姓不稱王的制度,所以除了呂后時期封賞的孃家人以外,“王侯有土”者大部分來自老劉本家,由於“同姓不婚”的法律約束,后妃選納就以王侯母系“親戚”優先。

再隨著社會發展,豪門士族成為皇家籠絡的對象,進而演化為士族聯姻,尤其是到了東漢,劉秀本就是依靠豪族的支持和擁戴才得以奪回天下,所以更加看重豪門的政治作用。帝室婚姻制度體系也是在東漢才形成,其採選制度對后妃的出身、年齡、相貌以及德行都有明確的要求。例如西漢要求后妃出自“良家”,這只是代表家世清白,沒有前科就達標,到了東漢,良家就明文規定為士族之女。

300年一道坎,封建王朝跨不過去的,或許只是皇嗣衰落

漢初外戚竇嬰劇照


據統計,東漢后妃中,除漢桓帝田貴人卑微,漢靈帝何皇后是屠戶之女以外,其餘后妃皆出名門。如劉秀的郭皇后是河北真定豪門,後者還有陰皇后,是南陽“比於邦君” 的大宗族,馬氏、竇氏、梁氏、鄧氏皆是西漢草創時就形成的顯貴族女。馬皇后乃“ 伏波將軍”馬援之女;竇氏、梁氏都是西北望族;鄧皇后是“ 雲臺二十八將” 之首鄧禹之孫女,此一門出了兩位皇后,娶了4位公主。這四大家族出了眾多的皇后與貴妃,豪族大姓世婚帝室綿延數代,也就難以避免近親血緣的複雜交融。唯一能夠充實皇族血統的,就是地方或者臣僚的“獻納”,他們往往為了討好君主,會將相貌出眾的女子進獻入宮,也存在諸多攀龍附鳳的投機者,將自家女兒、侄女送給皇帝的,但不論怎樣,這種方式至少緩解了皇室血統的單一性、融雜性。

300年一道坎,封建王朝跨不過去的,或許只是皇嗣衰落

鄧禹劇照


近親結婚對兩漢皇室的影響頗深,西漢12帝,7帝嫡皇后無子,嫡長繼承製幾乎淪為空談;加之皇子早夭、多病的影響,皇儲問題上升為政治問題,立幼的情況多次發生,以致子弱母壯,進而形成外戚專權的局面。東漢時期,此類問題在士族門閥形成後更為嚴重,漢殤帝劉隆剛滿月就即位,八個月就夭折;漢衝帝劉炳2歲即位,3歲夭折;漢質帝劉纘8歲即位,9歲被梁冀毒害,皇位傳承如此,怎能治理好國家?如果說東漢最終由宦官亂政導致衰落,那麼宦官之禍必歸根結底是來自皇儲衰微,外戚弄權。那麼近親通婚即給外戚提供了壯大的條件,又給皇室自身帶來了子嗣衰微的危機,兩者必然會形成顛覆,以致王朝覆滅。這就好比農村希望生兒子,除了生產勞作、傳宗接代的任務要求,還有就是兒子多了才不受欺負,皇家亦是如此,皇嗣的衰落是給外戚壯大、宦官干政提供了土壤。

300年一道坎,封建王朝跨不過去的,或許只是皇嗣衰落

漢衝帝劇照


到了西晉,王朝初定就被一個弱智兒葬送了基業,這個弱智兒就是楊皇后所生的司馬衷。雖沒有史料證明楊氏與司馬炎是近親,但這個婚姻裡,帶有司馬家族籠絡弘農楊氏的政治因素,畢竟楊氏一族四世三公,於漢末的聲望甚至超過袁氏一族。楊豔出自東漢名臣楊震一脈,司馬炎又是王朗的外孫,王朗之妻亦是楊震一脈族女,沾親帶故是證據確鑿,生下弱智就不足為奇了。這樣的弱智在26位皇子中“脫穎而出”,除了嫡長繼承的宗法要求以外,那就是皇室宗親之間的利益權衡了,這也是士族通婚帶來的政治弊端。也正是如此,才令賈南風有了攪合政局的機會,擺弄一個弱智兒是何其簡單。

300年一道坎,封建王朝跨不過去的,或許只是皇嗣衰落

賈南風、司馬衷舞臺劇


氏族衰落,重歸自由

這種氏族通婚的弊端在隋唐時期已經引起足夠重視,皇室通過充實後宮的方式掌握儲君傳承的主動權,而在皇后、貴妃的人選上,仍然以政治因素作為主要考量。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在秦王府娶了長孫無忌的同母妹,當了皇帝之後冊立為後,所以長孫無忌會對李世民死心塌地。貴妃之首為北周大司空韋孝寬的曾孫女,乃隋唐望族“李武韋楊”四姓之一,還是前朝民部尚書李子雄的兒媳,曾產過一子,為了拉攏前朝豪族,李世民納為首妃;次席的楊貴妃則是隋煬帝之女,本來與太宗就是表親關係,納之為貴妃,親上加親,更能籠絡和安撫楊氏一族,不過也不出意外的生下了腦子不太正常的李愔;賢妃之首為燕德妃,是出身北朝傳統軍事世家,其祖父燕榮更是隋朝的頂級軍事將領。

300年一道坎,封建王朝跨不過去的,或許只是皇嗣衰落

燕德妃劇照


這些豪門大族的女子經過挑選後,由皇室禮聘入宮,唐太宗的徐賢妃,武媚娘都是禮聘入宮,並且立即受封,受到皇家的特別優待。而對於充實後宮而言,唐朝以採選的形式進行,內廷會定期向民間採選良家女入宮,充實後宮的同時也向太子東宮以及諸王王府甄選送入。唐玄宗時,特下《選皇太子諸王妃敕》,為太子、諸王挑選百官子女和九品官息女,從此形成定製,所以唐朝後宮多為百官自舉的嫡女、妹、侄女、孫女。相比較豪門氏族通婚,這在血統上更加充實了皇族需求,也更好的避免了“無後”現象。但因嫡庶有別,這種方式依舊不能解決外戚的問題,玄宗時期的楊國忠就是很好的佐證。唐朝也是由此發生安史之亂,走向藩鎮割據的深淵,伴隨著門閥黨爭,宦官又成為豪門氏族爭取的權力集團,夾雜著宦官弄權,勾結外藩,豈有不亡的道理。

300年一道坎,封建王朝跨不過去的,或許只是皇嗣衰落

楊國忠劇照


到了宋朝,皇室婚配吸取了漢唐的前車之鑑,在後妃採選上要求“德、閥”並重,也就是說並不排斥豪門望族,但皇帝配偶不得再參與到政治當中,對於豪門來說,若跟皇室結為親家,就必須捨棄政治權力。並在制度上嚴格限制宮內與宮外的聯繫,在朝的大臣則可以干涉宮人的挑選和后妃的廢立,是一套比較嚴密的管理監督制度。而在皇位銜接上,后妃有攝政之權,但更注重輔政大臣的挑選,防止外戚介入就是輔政大臣的第一要務。如宋仁宗即位之初,太后劉娥垂簾聽政,是曹利用等大臣忠心護主才節制了其竊國之舉,也因蜀地孤女的身份,讓他沒有更多的政治資本與宋趙皇室叫板,這種節制倒也成就了她“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的美名。宋朝一共有九位后妃十次臨朝聽政,如仁宗之曹皇后、英宗之高皇后、神宗之向皇后、哲宗之孟皇后,卻但都未危及到宋王朝的統治。南宋開始,對於皇室婚配已經做到了“不問閥閱”,也就是不再注重門閥,皇帝后妃採選可以是民間才女,宗女許配可以是貧寒才子,這與氏族門閥政治的衰落有關。

300年一道坎,封建王朝跨不過去的,或許只是皇嗣衰落

劉娥稱制劇照


而兩宋杜絕了氏族通婚、杜絕了近親繁育,卻依然沒能興旺宗室人丁,兩宋18個皇帝,最後三個小皇帝不論,15個裡面5個成年皇帝臨終時沒有兒子,佔了三分之一的比例,宋神宗14個兒子,早夭者8位,存活率遠不及漢唐。

這很可能是與宋朝重文輕武的立國理念有關,皇室成員更加註重文化修養,尤其是在經濟文化空前繁榮的朝代,人口體質普遍下降。漢唐時期,皇室的娛樂活動常以狩獵為主,到了宋朝,登臺吟詩作賦成了最受歡迎的業餘生活,太祖一脈尚且有著武將的遺傳基因,存活率也確實要比太宗一脈高的多,例如宋高宗趙構,居然在“苗劉兵變”中受驚嚇而失去了生育能力,這在歷史上也是難尋其二的。而廣納民間美女為后妃,不再受門閥限制,採選的來源更為廣闊,必然美女如雲,這與兩宋皇帝縱慾過度不無關係。由於制度的限制,后妃沒有了政治依靠,相比較漢唐時期的外戚集團,宋朝的后妃只能期盼皇帝恩寵和母憑子貴,因此宮鬥逐漸形成,這就不的不令人猜測,皇子們的夭折恐怕不僅是天災,更有可能是人禍。

300年一道坎,封建王朝跨不過去的,或許只是皇嗣衰落

宋徽宗墨寶


“凡天子及親王、後、妃、宮人等,必須選擇良家子女,以禮聘娶,不拘處所;勿受大臣進送,恐有奸計”——《皇明祖訓》

到了明朝,后妃的採選甚至表現出排斥權貴的一面,明朝276年裡,共有20位皇后,除了明成祖朱棣的妻子徐皇后外,其餘全部來自民間,進一步杜絕了外戚攝政的可能。朱元璋白手起家創立大明,自然是珍惜江山,故而在“內治”上狠下功夫。為防止宦官干政,曾立鐵牌於宮門,可他的不肖子孫明英宗朱祁鎮重用王振,自此取下鐵牌。當然,這是丞相制度廢除之後,皇權急需宦官與內閣權衡的政治需求,但掌握不好火候,自然成為王朝的一大隱患。朱元璋沒能杜絕宦官干政,卻杜絕了外戚專權,但完全採選民女為后妃,雖使皇家宗室的血統得以擴充,但市井之氣也被帶入宮闈,明朝皇子的“家庭環境”必然下降了一個檔次。所以明朝出現了諸多奇葩皇帝,如蟈蟈皇帝、煉丹皇帝、木匠皇帝,更有30年不理朝政者。雖然這裡蘊含著諸多體制問題,但這類皇帝自幼就沒有形成“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的帝王心志。清朝的選秀制度雖然是以維持血統為宗旨,也不排除吸取了明朝皇子“素質較低”的前車之鑑。

300年一道坎,封建王朝跨不過去的,或許只是皇嗣衰落

嘉靖皇帝劇照


但清朝的選秀制度大大降低了皇室血統的優化,從新回到了近親結婚的逆流中。

入關後,清朝皇室才開始對近親結婚出臺政策約束,如康熙時規定,鬩選秀女時,後族近支或母族屬愛新覺羅之女的,應當予以聲明;嘉慶朝規定,挑選秀女時,屬皇后、皇貴妃、妃嬪親姐妺的,加恩不予挑選。但規定是規定,滿蒙八旗一共就沒多少人,還要綜合各種要求與政治因素,因而近親婚配依然存在。如康熙帝生母是佟國維的姐姐佟佳氏,康熙帝的孝懿仁皇后、惇怡皇貴妃又都是佟國維的女兒,佟國維既是康熙親舅舅,又是其岳父。這種近親結婚很可能就是導致清朝皇子成活率低,以致最後三代皇帝無後的重要原因。如順治帝后妃十八位,生八子六女,四子四女早妖;康熙帝后妃嬪五十五位,生三十五子,二十女,長大成人的只有十二子八女;嘉慶帝后妃嬪十四位,生五子九女,早妖一子七女;道光帝后妃二十位,生九子十女,早妖兩子五女;到咸豐帝就只生下兩子一女,留下同治帝這一根獨苗;此後的同治帝、光緒帝、宣統帝皆無後,這無疑是慈禧把持政權的根源所在。

300年一道坎,封建王朝跨不過去的,或許只是皇嗣衰落

溥儀劇照


皇室的衰微,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王朝統治,在繼承法則上,順位的合法性是第一準側,立長還是立賢看似困擾封建帝王,實際上多數情況下不存在這個問題,封建帝王最擔心的應該是有沒有子嗣可以繼承自己的皇位。從“父死子繼”到“兄終弟及”,這裡其實已經暴露出皇帝子嗣斷層的問題。而當“父死子繼”的繼承規則不能達成時,“兄終弟及”其實成為朝臣、外戚操縱皇位的機會,在不打破宗法制度的同時,尋找出一位政治依靠或傀儡,就成為政治集團發家致富的新途徑。故而富有野心的宦官、外戚、乃至朝臣,倒是希望看到皇帝絕後的現象,從而有機會憑藉擁立之功平步青雲,這一點在明朝客巴巴、魏忠賢身上體現的最為明顯了。拋開封建社會的土地兼併極限、制度更新不及時等原因,帝王婚配製度導致的皇嗣衰落,也是一個政權遭受淘汰的重要因素。

參考史料:《後漢書》、《資治通鑑》、《新唐書》、《宋史》、《明史》

參考文獻:

  • 《續資治通鑑長編》.李燾.中華書局.1979
  • 《試論宋代婚姻不問閥閱》.張邦偉.歷史研究.1985
  • 《后妃選納制度的研究》.郭嘉.吉林大學.200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