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老太”周慧珺,中國書法界僅剩大師?徐靜蕾學她是誤入歧途

周慧珺先生,不管是否當得起“大師”美譽,我都認為她是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家”。無論書品亦或人品,她在當下,都足以抗顏為師。

“殘疾老太”周慧珺,中國書法界僅剩大師?徐靜蕾學她是誤入歧途

周慧珺,1939年生人,浙江鎮海人,歷任中書協副主席、顧問等職

她聞名中外,就一個“中國著名書法家”這麼簡單,並沒多少名銜。可作為書家,1939年生人的她,實際成名極早,青年時就蜚聲海內外。50多年前,方國事重熙之際,她就乘其興會,挺身奮手為書壇明星人物;1974年34歲時,所出版的《行書字帖:魯迅詩歌選》,更是現象級的字帖,創下超100萬冊印數的空前紀錄,陶熔鼓鑄書法愛好者無數。

這位自小就身罹殘疾的病弱女書家,自謙“不過一尋求書法之道的旅人”,至今還“戰戰兢兢憂慮交加”,實際一生不甘示弱,銳意進取,成就非凡。“殘疾老太”,一生為疾病所掣肘,可終究自勝者強,也因此勝人有力。

“殘疾老太”周慧珺,中國書法界僅剩大師?徐靜蕾學她是誤入歧途

周慧珺書法展

從嶄露頭角,到開風氣,到領潮流,持筆作劍,技壓群雄數十年,真可佩也!


學書經年的中國人,應該都會知道,上海灘有這麼一位名滿大江南北的奇女子。她不只是當今最好的女書家,是海派書法的領袖人物,實是整個中國書壇的前輩。

“殘疾老太”周慧珺,中國書法界僅剩大師?徐靜蕾學她是誤入歧途

她自稱,“人生一世,書法之外並無所愛”,並非虛言。終身不婚,無兒無女,身心性命都奉獻給了藝術,艱苦跋涉於書道。她有回憶說,1960年代中期,當紅羊之劫席捲神州大地時,老師們一一被打倒,其父不知所蹤,連家都抄沒,年少無依的她,重病纏身,蜷居斗室,在“人生最艱難的那段漫長歲月”,書法自此成了她唯一的精神依託。

那時的她,“三更燈火五更雞,懸著病痛的臂腕寫啊寫”,“自言自語,亦可與古人對話”,透過黑白天地,自由傾吐喜怒哀樂,藉此表明自強不息的心跡。她說,正是靠著書法,“領略了人生,亦領會了書為心畫的含義”。她彷彿為書法而生,而活。

“殘疾老太”周慧珺,中國書法界僅剩大師?徐靜蕾學她是誤入歧途

可以說,論資格、論德望、論影響力,現今書協的那些大佬們,包括沈鵬等老宿在內,基本只有低首斂眉、變躬遷席的份。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儘管如此資深望重,近半個多世紀以來,她再風光也從無得意忘形之態,始終自甘寂寞,處順安時,居仁由義,世家風笵。不自命不凡,不爭名奪利,不拉幫結派,不粗製濫造,力所能及就不遺餘力提攜後輩,有軌物範世之德。她不是那種討人厭的“書霸”。

書法的正軌,當是內外兼修的。可如今的中國,藝術早就是利道,書家無非商人。至為可敬的是,周慧珺身上也無半點銅臭味。她出任上海書協主席11年間,為避嫌不辦個人展覽;當初汶川大地震,滬上文聯組織捐款,她把30萬現金裝在一黑色塑料袋中,錢暗暗拿去,人悄悄回來;2018年9月,這位耄耋“老太”,更是把生平省吃儉用出來的積蓄2500萬元全數捐出,創建“書法獎勵基金,以激勵年輕一代書法人才。周先生之為人品格,相較於時下書畫家們,只醉心於方尺之價、惟傾心於漲跌之市,可謂天冠地屨,判然龍豬。

“殘疾老太”周慧珺,中國書法界僅剩大師?徐靜蕾學她是誤入歧途

書和畫,都是有德的,方尺之間存道義,潑墨微處見真情。周慧珺先生單論這種進德修業之襟抱,與超世拔俗之情懷,就是當代文苑所稀有的,是足以讓人敬重與追慕的。


作為女書法家,周先生書作絲毫無閨閣氣。她是當代中國人學米芾的扛把子,筆力激峻,橫掃千軍,斬斫之技,更勝男兒,向稱奇女子。 

周先生在書法界的建樹,是有目共睹的。業界一直有意見認為,當代女書家中,唯有蕭嫻與她,造詣最高;而自古以來,學米南宮的人絡繹不絕,可在當代,象周這般把米字特點發揮到如此極致的,亦唯週一人而已矣。

“殘疾老太”周慧珺,中國書法界僅剩大師?徐靜蕾學她是誤入歧途

周慧珺書法展覽中的作品

中國歷史上,女性大書家鳳毛麟角。我想,書法藝術本身,天然地就具較強的男性屬性,起點就對女人不公。只因為,書法這門技藝,終是以線條為中心的,既是線條則必側重講求勁道與雄健之氣,線條一乏力,就會不自覺落入甜媚之窟,字就不可能真好。

是以,古來女書家,從蔡琰、衛夫人、管道昇、薛濤,到民國之際的遊壽、呂碧城、陳小翠、談月色,再到如今的林岫、孫曉雲、趙麗雅、張秀等諸家,也多以閨閣體式的柔美風神名世。周慧珺女士在其中,學書條件不算好,且不良於行,卻能突破性別拘限,與男人競其雄強,真來之不易。

“殘疾老太”周慧珺,中國書法界僅剩大師?徐靜蕾學她是誤入歧途

周慧珺行楷書千字文

並不誇大地講,就整個書法史而言,她都是難能可貴的。因此,我素以為,周先生作為書家的意義,不僅在於她當代人學米的領軍人物,是海派書風的當代接班人, 也當稱得上是中國女書家的本色大宗之一。

也所以,我自己覺得,不管如何客觀看待周女士的成就,她都應該受到尊重。是非成敗,也有標本意義,後之習書者,尤其是女性,值得於此參照取鑑,知微察著,少走彎路。


周先生在書壇,向來被尊為米芾體大家。 今人學米,能有她這等功力的,應該確實是找不到了。

像她那般,學米又不侷限在米,多少能創出自家面目的,也許真是當今唯此一人吧。只是,時論說她只是學米,其實還是小看她的雄心了。我們看她書作多一點,即能明白,她其實是遍臨北魏碑版、秦牘漢簡,繼而上溯晉唐,下及明清的,是碑帖並進、行隸交雜、取徑多途的。

“殘疾老太”周慧珺,中國書法界僅剩大師?徐靜蕾學她是誤入歧途

另一位當代著名女書家蕭嫻

可以說,在書學之路上,周先生終身都在竭力鑽研,不斷創新。在那碑帖稀見、書法理論尚停留於技法討論的年代,“流行”、“創新”等詞語對她來說都是聞所未聞的,但她日後卻一度成了“流行”與“創新”的代言人,可以想見她的志向。她是功力深厚又從不甘與古為奴的那類書家。大概也因此,一直有人說她是“當代中國書壇僅剩的大師”。

可是,倘允許實話實說,我以為稱揚她為“大師”,未免過度溢美了。她的書作,論風格是如此顯豁,論優點更是超群絕倫,可說及侷限性,卻也是同樣如此昭彰,有鑑者都不該為賢者諱。我斗膽以為,真要雞蛋裡挑骨頭,周先生的書作,問題是不少的。時下的娛樂圈明星徐靜蕾,一心學她,甚至都是誤入歧途。

“殘疾老太”周慧珺,中國書法界僅剩大師?徐靜蕾學她是誤入歧途

比如,融匯但未能貫通,創新又失之於野,總體格調上,顯得直來直去,缺少蘊藉,略示匠氣,甚至是缺神俗氣,不免虛張聲勢。其書,向以楷書、草書最具特色,筆法上也明顯吸收米癲與魏碑,比如欹側、平直、圓方的匯合提煉等等。

但是她的融會,很大程度上還只是留在形式皮相,而非真正打通骨血。這一點弊端,想凡操筆過幾年的朋友,都不難瞧出端倪。


比如,她以帖學起家,中年以後學碑,似乎意在彌補帖體(即便是米字)由圓筆為主帶來的“媚雅”之弊,轉入剛健雄強一路,形成“帖形碑質”的書風。

“殘疾老太”周慧珺,中國書法界僅剩大師?徐靜蕾學她是誤入歧途

的確,這方面她的很多經驗是成功的,例如從魏碑中汲取到了方、正、平、直的經驗,可與此同時,碑學精髓中的古趣、天然、拙樸、雄渾,也許因了她終究是弱女子之故,幾乎被她若有意或無心地給稀釋掉了。她之學碑濟帖,有掠影浮光於形式、未能領受精神堂奧的時代通病。

再比如,她之學米,最大程度上領會到了米南宮結體特色特色的欹側,可米芾鬼斧神工橫掃千軍般的運筆之道,她終其身又未能完全登堂入室。她的書風,多隻是形式上一味地作欹側處理,米字形態是有了,可米體的內在精神、那種筋骨勁健與肉感妍美兼具的氣度骨力、風神姿態,卻在亦步亦趨中給悄然放逐了,顯出淺、浮、俗之狀,缺乏美感。

“殘疾老太”周慧珺,中國書法界僅剩大師?徐靜蕾學她是誤入歧途

米芾用筆,核心要訣在哪,無非在“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這四句話。而周先生的字,最大毛病恰在俗、怪、枯、直四字,豈非可嘆?有同行評周先生字,是“乾枯而躁,好險而俗”,這八個字總概,真如奪命飛針,字字擊中要害。

總之,我認為,至為可惜的是,周先生一生孜孜不倦在“創新”,步入中年之後,用盡數十年的光陰謀求開新,希冀進益,可從效果看,收效是甚微的。甚至可以直白說,她的書藝,在1980年代以後,不僅未能更上層樓,進而臻至於諸家通會之際、人書俱老之境,實際上是愈老愈退步了。

“殘疾老太”周慧珺,中國書法界僅剩大師?徐靜蕾學她是誤入歧途

才有庸儁,氣有剛柔,學有淺深。也許,藝術這玩意,真不是所有人只要奮勉就能對等收穫的。這一點,是幾乎絕大部分從藝者的困境,並非獨獨周先生一人的問題。


從這些層面講,周先生書法,喜歡的朋友捧之為米體殿軍,甚至有人說她已超越米芾,乃巋然一代大師。我覺得這評價是過當的。

我以為,總結來說,周先生終其一生,不管如何多方取徑,重心指向始終都在密切追隨著米芾這個男人,可結果不僅未能脫其籠罩,甚至在形式技法與精神氣度上,都未能完全得其精髓。放開眼下視野,就書史而論,她之學米,未必是格外成功的。

“殘疾老太”周慧珺,中國書法界僅剩大師?徐靜蕾學她是誤入歧途

另外,她的書風,儘管熟悉者一眼就能認出,可往大一點的要求講,終究還是缺乏良性的自我風格,甚至不免硬直俗氣。她並未能真正自創一天地,也未能徹底掰開世俗套路與男性法則的鉗制,以女性的身份與意識,開創獨特的周氏書風。其字,到底只可稱“周字”,而不足以稱“周體”。由此而言,她也未必能說是當代書家中,繼往與創新的成功典範。

只是,我需要照例申辯的是,依據書學史,如實商榷周先生的藝術功過,並非是要否定她。糾彈譏議則吾豈敢,她依然是極其出色的一代書家。不管如何,比較起來,其成就在當下蔚為魯殿靈光,其人格更足為中國書家表率。不浮誇地講,她實為當今書壇的“典刑在夙昔”,也是一股能映照左右的清流。

“殘疾老太”周慧珺,中國書法界僅剩大師?徐靜蕾學她是誤入歧途

我過去,翻閱她的回憶文章,見其中有段文字說,“父親對我的影響特別大,我一直記得他說過這麼一句話——‘做生意是骯髒的,搞書畫是清白的’”,平平實實,卻道盡她生平精神歸依所向,看後很是動容。如今,那些衣冠楚楚道貌岸然,可早已銅臭彌滿利慾薰心的“書法家”們,在周先生面前,是應該感到羞愧的。

總之,周先生的書法成就,也許會被後來者追上;以公心論,她的書作也未必就盡善盡美,沒有缺陷。但是,她的這種書家本色,與為人格調,是永遠有光芒的,是蘊藏有高貴之氣的。“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才老更剛”,周先生一生學米,終有缺憾,可在精神氣質上,她是真正的米芾傳人。

“殘疾老太”周慧珺,中國書法界僅剩大師?徐靜蕾學她是誤入歧途

我聽說,由於健康的原因,周先生如今,已日漸不能握筆,一生所鍾愛,至有所不能,能想象她內心的楚痛與無奈。在文末,我一定要祝福她安康如意,福樂綿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