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孩子睡觉难,在于你只是哄睡,却忘记了睡觉对孩子的真正意义

有孩子的家庭都知道,小孩子的睡觉问题应该是最让人头疼的一件事情,如果让家长选择,自己最被孩子煎熬的一点是什么,相信有一多半的父母都会异口同声的说出:“睡觉”这两个字。

为了能把孩子哄睡着了,可谓是绞尽脑汁,抱着不行、轻拍不行。之后就参考比较具有权威性的书籍,如果又失败了,那就上网查找资料,严格的按照相关有经验人士给出的顺序执行,可是最后孩子却还是天真的对自己笑着。

此时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笑脸不是“纯洁”,而是“挑衅”。

但是,关于这个问题需要各位家长能够意识到的一点是,虽然哄孩子睡觉是有规律和程序可循的,可最重要的还是看家长对于孩子情绪的感知和接纳程度做的怎样。

哄孩子睡觉难,在于你只是哄睡,却忘记了睡觉对孩子的真正意义

各位家长不妨静下心来,冷静的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要把孩子尽快的给哄睡着了,其目的究竟是怎样的呢?

相信好多家长的目的可不只是因为担心孩子睡得晚,不利于身体发育,或者是担心对孩子第二天的安排有影响这么简单吧。

可能家长们想的是,等到把孩子给哄睡着了后,自己终于有时间可以处理自己的事情了,比如是工作或者打游戏等等。

于是,带着心里面那一份对于自由的向往和憧憬,嘴里叨咕着,心里面也想着:“宝贝快睡吧、宝贝快睡吧!”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家长因为目的性太过明显而且心急,在哄孩子睡觉时,也是比较机械化的按程序进行。

而从这多少的也可以看来些缘由,哄孩子睡觉之所以是件难事,就是因为家长只知道表面性的把孩子给哄睡着,却忽略掉了睡觉对孩子的真实意义究竟是什么。

01宝宝不愿意睡觉的原因是什么?

家长们都知道,孩子年龄越小的时候,对家长的依赖性也就越强,可是睡觉时,人们的大脑更多都是处于无意识的状态,所以这就成为了孩子眼中,与家长分离时间最长的事情了。

睡觉意味分离,单从这点来看,孩子的内心也会存在不舍。因此,也就可以明白,有些孩子本来可以适应一个人睡觉,却还是要坚持和爸爸妈妈睡在一起的原因了。

虽然家长们可能是有事情要处理,但是也会从内心中忽略掉一点,那就是表面看起来是认认真真的哄孩子睡觉,可实际却是将其当做一件必须要处理得当的麻烦事。

哄孩子睡觉难,在于你只是哄睡,却忘记了睡觉对孩子的真正意义

孩子的情绪往往都是十分敏感的,哪怕是他们稍微的感知到了父母有这种心不在焉的感觉,都会故意的和父母唱反调,故意不配合。

科学论证:

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位教授,曾经专门就此事做过这样的实验。

他一共选取了两组父母与孩子的数据:

其中一组是因为抗拒睡觉,而向父母撒娇的孩子,家长则是很平静的抱着孩子说:“没关系,我在呢。”

这种真正接纳孩子,和略显开放性的哄睡方式,只用不长时间就把孩子哄睡着了,因为这会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绪得到了接纳,知道自己一直是被父母关注着的。

而另一组则是向前文提到的那样,是机械式的,按照程序哄孩子睡觉,就算孩子有比较抗拒的表现后,家长仍然是继续讲着自己的故事。

相信大家应该也能猜出结果了,这组孩子最后经过了更多的时间才被哄睡着。

而这个实验旨在告诉大家,不管是怎样的哄睡经验,都只是辅助方式之一,真正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因为家长的做法觉得安心。

02科学哄睡的一些建议

别等孩子已经入睡后,才放床上

很多家长都该有过这种经历,那就是把刚在怀里哄入睡的孩子放床上后,会有突然醒来的情况,而且有时候孩子也会睡着睡着就把眼睛睁开,看看自己是不是在床上,于是乎,孩子的睡眠也就变得越来越浅了。

家长不妨也换位思考下,假如自己正在父母温暖的怀抱里睡着,结果等一醒来发现自己就在一张大床上孤零零的躺着,这该有多么失落啊!所以说,孩子的这种表现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哄孩子睡觉难,在于你只是哄睡,却忘记了睡觉对孩子的真正意义

而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出现,家长可以在孩子正是迷迷糊糊,马上就要睡着了的状态时,就把孩子放到床上,让孩子清楚自己的当前处境。

那么放到实际情况中后,父母又该如何操作呢?

03真正合适的哄睡方式

1)提前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做好准备

除了心理和情绪上的认同睡眠外,孩子的身体也要做好充分的睡前准备才行。

如果想提高孩子的夜晚睡眠质量,就一定保证孩子白天时的活动量,等到孩子把身体内的体力和精力都消耗殆尽后,自然会有困倦感,可能无需再用家长哄睡,孩子都会睡着。

所以,除了外界天气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都尽量的要保证孩子的室外活动,如果室外不行,就带孩子在室内玩耍,孩子的活动时间不可压缩。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午睡也要适度,一般一个半小时就够用了。否则,孩子白天睡够了,晚上再想哄可就是个难题了。

哄孩子睡觉难,在于你只是哄睡,却忘记了睡觉对孩子的真正意义

2)家长理解孩子,做到共情

像前文提到的那样,孩子不睡觉,有一定程度上的原因是因为与家长的不舍,家长明白这个道理后,也就不会再把孩子的睡前折腾,当做是麻烦了。而且,这又正好是家长与孩子间建立沟通与交流的有效方式之一。

家长哄孩子睡觉时,

也要全身心的投入进来,先暂停手中的一切事情,抛开一切杂念,有了高质量的陪伴和哄睡,才可以更快的把孩子哄睡着。

说着容易,但是既然要做好,就一定要全身心的专注才行,越是心急,就越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还有,如果孩子真的是不想睡,家长也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孩子的睡眠时间。

但是,哄睡这件事情说到底也是孩子自己才能控制的。而睡眠程序,只是为了能帮助孩子在潜意识之中形成习惯,父母可以做到的是,消除孩子心中的焦虑。

3)家长给孩子营造适宜的睡眠环境

什么样的环境和氛围才是适合睡眠的,这点大家都是十分清楚的,其中关键就是光和声这两项。

一般来说,家长在孩子睡前的半小时就要注意营造平和的环境了,这也是让孩子在入睡前有个适应阶段。而且,家庭里面声音很轻的话,也更容易让孩子有困感。

哄孩子睡觉难,在于你只是哄睡,却忘记了睡觉对孩子的真正意义

​孩子睡觉时也要关灯、拉窗帘,将整个房间内的光线变得昏暗。

4)让孩子实际加入到哄睡程序中,给孩子内心归属感

睡眠程序到底适不适合,还是要根据不同的孩子来看的。比如孩子睡前都会经过一套洗漱的流程,但是其中还有个关键点就是,

每天晚上的流程要大致相同,让孩子的脑回路形成这种习惯。

具体做法可以是给孩子一张睡前清单,孩子完成一项就画个勾,让孩子体会到其中快乐,觉得入睡也是一种任务。

在哄睡初期,这确实会耗费家长一部分的时间,但是只要孩子形成了良好的睡眠习惯,就会变成一劳永逸了。

04最后

孩子的养育不该是件死板的事情,所以一味的参考育儿书籍,也不一定能找出其中问题。

说来说去,孩子最缺的还是来自于父母的爱和关注度,家长先是诚心诚意了,孩子才会变得优秀。育儿无小事,哪怕是哄睡,也不能有半点马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