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招终结拖延症,孩子变“牛娃”

清代文学家彭端淑在《为学》一文中写到:四川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

富和尚说:“四川离南海几千里,我一直想雇船去,也没能成行。你只带两样东西不可能实现!”

可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并告知富和尚。富和尚面露愧色。

富和尚有钱,可供选择的手段也比穷和尚多,比如租船。之所以最终没能成行,是因为他总想把任务一次性完成。

而穷和尚先出发,边走边找资源来解决问题。他依靠饭钵、水瓶,沿途通过化缘来果腹、解渴,于是在“行动力公式”中就有了许多“伙伴”,一步步帮他到达目的地。

此外,穷和尚并没有给自己设定一个到达南海的期限,而是设定了一个方向,这样没有很大的目标压力,可以从容开始。虽然花了一年多才从南海回来,但他毕竟做到了。

这个故事让我感触最大的是穷和尚确定目标就开始行动,过程中不断找办法解决问题,通过一年的努力实现目标;富和尚相对来说,更有条件实现去南海的目标。拖延症导致他迟迟没有行动,直到穷和尚一年之后从南海回来,他还处于想的阶段。


妙招终结拖延症,孩子变“牛娃”


什么是拖延症?

拖延症是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疾病,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一旦出现这种状态,需要引起重视。

妈妈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喜欢安静地翻看绘本读物、玩木制的大积木,乐高玩具、画画、彩色橡皮泥,只要我们不打扰孩子,孩子可以安静地一个人玩好久。在对待自己喜欢、新鲜的事物时,“拖延症”、畏难情绪等负面的东西压根不会出现在孩子的字典里。

学前,LEO做他喜欢的事情特别专注。一年级到四年级,家庭作业控制在1小时之内完成,到了5年级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家庭作业要写到很晚,课外兴趣班的作业经常要在下一节课上课前完成。在我看来,这实在是件太匪夷所思的事情了,一直以来挺自觉的一个孩子怎么就发生这么大的转变呢?


妙招终结拖延症,孩子变“牛娃”


拖延症在哪些不良影响?

这看似无管紧要的拖延症如同细菌感染一般,一点点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拖延症对孩子到底有哪些不良影响呢?

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孩子们害怕因为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而被老师批评,但老师批评

的原因是,没有完成作业,导致当天的学习效果不好,当天教授权的知识点孩子们没有完全掌握,日积月累的结果是学习成绩退步,进而缺少自信。

不能培养一项过硬的本领

拖延症会让孩子选择先做容易的事情,重要紧急的事情放到后面做,最好不做。培养兴趣爱好属于重要紧急的事情,需要坚持每天做,长期练习,孩子经常找各种理由不做,因此有拖延症的孩子很难培养一项过硬的兴趣爱好。

产生焦虑感

拖延症造成焦虑、缺乏自信,不能按时完成老师作业,在学科上无法很好地掌握知识,更甚者不能坚持自己的喜好,导致没有一项过硬的本领。而这样的状态会一直延续到孩子长大,形成一种固定的做事风格,养成坏习惯,终身都会受到不好的影响。


妙招终结拖延症,孩子变“牛娃”


拖延症如何形成?

拖延症的后果如此严重,这种坏的行为方式是如何形成的呢?

身体原因

有些拖延症并不是后天习得的,有可能是身体原因造成的。在大脑功能分区中,大脑前额叶皮层功能区与计划、控制、注意力和执行有关。当这部分区域功能受损或不活跃的时候,大脑排除杂扰事物的能力就会降低,注意力也会严重受到影响,做事效率会显著降低。如果孩子的运动协调能力、注意力以及反应能力比同龄人逊色,一个最直接的后果便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仿佛“慢半拍”。

心理原因

大多数父母不知道,孩子越催越慢的原因是因为这种催促打乱了孩子的内在秩序,导致孩子的自律性变差。家长的不断催促下,不但会使孩子失去自我,他的自尊水平也在降低。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孩子的自尊水平直接决定了他今后的自律性。孩子的拖延症,是自律性差的直接表现。

催促带给孩子负面的心理暗示。家长给孩子怎样的暗示,孩子就会给自己怎样的自我定位,就会有怎样的外在表现。这一切来源于家长对孩子是否完全信任,以及家长内心的安定和从容。

对孩子来说,我们的催促就是“逼迫”,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他用拖延来表示抗拒。其实最大的问题在家长,是大人太着急了。

环境因素

有时孩子做事拖拉,不是孩子自身问题造成的,而是环境过于嘈杂,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效率。

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发现孩子有拖延症的时候,父母首先要自查,自己是不是拖延症患者。如果父母本人在一些重大事情上习惯性拖到最后一刻才去做,孩子是非常容易学会这种做事方式的。

孩子缺乏时间观念,做事缺少计划性、没有条理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有可能是事情本身孩子不喜欢


妙招终结拖延症,孩子变“牛娃”


拖延症的解决办法

由此可见,造成孩子拖拉的原因有个人自身问题、家长原因以及环境问题,要想解决孩子拖拉问题得对症下药,咱们来看看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鼓励孩子多运动

针对身体方面的问题,如果孩子在运动协调能力、注意力和反应能力方面明显比同龄人逊色,父母应该让孩子多参加诸如跳绳、打球、下围棋、下象棋或者游泳等活动,刺激孩子神经末梢和协调功能的发育,鼓励孩子多运动,同时可在睡前对孩子进行全身按摩,让孩子的身心得以放松。

父母要把责任交还给孩子,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处理,自己承担事情后果。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在幼儿阶段,如果孩子得到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支持,他们就会发展出自主性,独立行为的能力和意志力。

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过自然后果法,把孩子的一切还给孩子,拖延造成的所有后果,让孩子自己去承担。自然后果法并不是不管不顾,也需要大人的正确引导。跟孩子约定晚上写作业结束的时间,过了时间就不要再写了,孩子有过一次不交作业被老师批评,他一定会在规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完成作业。

多鼓励表扬孩子,少批评否定

每否定孩子一次,就把不好的印迹在孩子的大脑里加深一次。因此要给孩子积极的暗示,用适当鼓励的话语去激励孩子,孩子才能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

给孩子发言权

研究发现,民主的父母有利于孩子责任感的培养。

培养时间观念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给孩子要做的事列个计划,并且要尽量遵守。因为提高做事的效率,那么他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他自己喜欢和想做的事情。

对于孩子不感兴趣、同时对孩子的成长不是不可或缺的事情,不逼迫孩子做。

孩子有拖延症并不可怕,只要父母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同时愿意与孩子共同成长,提升自身的能力;同时也要在发现孩子碰到困难,不知道如何解决的时候给予帮助,问题一日不能解决,再优秀的孩子也会被养成“拖延症”。所以想要孩子勤快、自信,需要父母做好榜样,因为父母只能给予孩子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给不了自己所没有的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