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淺談韋孝寬的間諜體系是怎麼助他躋身武廟的

引言

南北朝時期,中國陷入了長期的混亂之中,尤其是中國北方,經常出現多個割據政權並立的情況,這種情況在北魏分裂之後尤為突出。當時東魏擁有著更強大的軍事實力,因此東魏的實際掌權者高歡便想畢其功於一役,一舉吞併西魏一舉吞併西魏,統一北方。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淺談韋孝寬的間諜體系是怎麼助他躋身武廟的

玉璧之戰

ml>但是他卻在玉璧這個地方吃了大虧。當時鎮守玉璧的是北周名將韋孝寬,他在玉璧堅守了兩個多月,無論高歡使用什麼方法,都沒有辦法攻陷玉璧,只得撤軍,而高歡在此後不久就去世了,這也讓東魏失去了統一的最好時機。

玉璧之戰是韋孝寬的成名之戰,也是讓其能夠躋身歷史名將行列的重要戰績。而實際上這位北周名將的出色表現絕對不侷限於這次防守戰爭裡,其一生參加了無數戰爭,且都有著十分出色的表現。而在韋孝寬出色表現的背後,是其對於敵方情報的高度掌握,而這依靠的都是他在當時建立起的成熟的間諜系統。這讓韋孝寬能夠知道敵方的動向作出合理的佈置,這也是他料事如神的基礎。能夠在當時意識到情報戰的重要性,韋孝寬確實不愧一代智將的名號。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淺談韋孝寬的間諜體系是怎麼助他躋身武廟的

北周名將韋孝寬



離間計的集大成者,北齊將領的恐怖夢魘

韋孝寬作為將門之後,自小就表現出了其沉著冷靜,富有智慧的一面,因此很早就在西魏的軍隊中擔任要職。韋孝寬與當時其他猛將不同,他更喜歡用計謀來瓦解地方的攻勢,對西魏早期的防守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韋孝寬第一次顯露這個特點是在其擔任南兗州刺史的時候,當時東魏將領段琛、堯傑帶兵進犯宜陽,同時他們還派出了南陽刺史牛道恆在當地散步謠言,鼓動當地的民眾投奔東魏,這讓西魏政府十分焦慮。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淺談韋孝寬的間諜體系是怎麼助他躋身武廟的

段琛中了韋孝寬的離間計

韋孝寬知道當時直接出兵與東魏交戰取勝的可能性不大,於是他決定採用離間的方法來破壞牛道恆和軍事統帥之間的關係。他先是偽造了牛道恆和自己往來的書信,在信中表達了牛道恆要前來歸附的意思。他擔心段琛看到這封書信之後懷疑其真實性,還命令人將帶有餘溫的灰燼灑在書上,造成這封書信是從火堆中搶出來的假象。

段琛在看到這封書信之後果然相信了這封書信中的內容,開始疏遠牛道恆,也不再採納其建議。韋孝寬看出此時的東魏將士內部已經出現了嫌隙,便出兵主動進攻,果然擊敗了段琛,在解了宜陽之圍的同時,也肅清了附近地區的威脅。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淺談韋孝寬的間諜體系是怎麼助他躋身武廟的

宜陽古城牆

隨著韋孝寬在玉璧之戰立下不世功勳,其權力變得更大了,這讓他有更多的資源可以調動。而且他在兩國邊境駐守多年,為人又有賢名,有不少人都願意為他效勞。於是韋孝寬培養了一批出色的情報人員,並將他們派到東魏打探消息,這些人成為了韋孝寬的左膀右臂,幫他刺探到了許多重要軍情。這讓韋孝寬總是能在第一時間得知敵方的動向,從而佈置好防守,這讓北齊的多次進攻都無功而返,極大地打擊了北齊軍隊的士氣。

而此時的韋孝寬也可以用更加多樣化的手段來使用自己的離間計了,當時北齊的丞相斛律明月能力不俗,對北周是一個極大的威脅。韋孝寬曾經與其有過一面之緣,深知此人必須儘早剷除。韋孝寬知道北齊皇室多重猜忌,於是他便設計誣陷斛律明月謀反。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淺談韋孝寬的間諜體系是怎麼助他躋身武廟的

斛律明月彎弓射鵰像

他派出奸細潛入北齊的都城,在那裡散佈謠言,他知道單純的謠言很容易被識破,於是他採用了童謠的方式。當時他設計了兩句歌謠,分別是"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和"高山不摧自崩,槲樹不扶自豎。"在這兩首歌謠中都透露出斛律明月將要對北齊皇室高氏造成威脅的意思,而這些謠言在北齊都城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斛律明月果然不久之後就被殺死了,北周的威脅又減少了一個。此事在《周書》中有如下記載:

"孝寬參軍曲嚴頗知卜筮,謂孝寬曰:"來年,東朝必大相殺戮。"孝寬因令嚴作謠歌曰:'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百升,斛也。又言:'高山不摧自崩,槲樹不扶自豎。'令諜人多齎此文,遺之於鄴。祖孝徵既聞,更潤色之。明月竟以此誅。"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淺談韋孝寬的間諜體系是怎麼助他躋身武廟的

北齊丞相斛律明月(斛律光)

當時韋孝寬間諜系統之強大從另一件事情中也可以很好地顯現出來,當時北周有一名邊境將領投降於北齊,這引起了韋孝寬的震怒。於是他派人連夜前往其住所,將其殺死並斬首帶回,其間諜系統之恐怖由此可見一斑。

韋孝寬作為北周最有能力的戰將,在有著出色的軍事才能的同時,還十分善於利用反間計,他對於敵軍將領的性格看得很準,能夠找到準確的切入點去挑撥君臣之間的關係,這讓他兵不血刃的為北周解除了多次危機。筆者認為韋孝寬之所以能夠有如此表現,全是拜其完善的情報體系所賜,而這個情報體系對其的幫助遠遠不止於此。

情報戰鼻祖,北周戰略大師

現代戰爭與古代戰爭除了武器不同以外,最重要的區別就是信息量的差別。在當今的信息時代,作戰雙方都能在短時間內接觸到大量的信息,而誰能從這些信息中提煉出最有價值的情報,誰就能在戰爭中佔據主動。在南北朝時期就致力於情報收集的韋孝寬絕對堪稱中國情報戰的鼻祖,其對於信息的分析能力也是一流的,這讓他成為了北周最重要的戰略家。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淺談韋孝寬的間諜體系是怎麼助他躋身武廟的

玉璧古戰場)

韋孝寬在當時經常作出一些預言,北周的其他將官在乍聽之下都認為十分不現實,但是這些說法在最後往往都得到了應驗,這就顯示出了韋孝寬當時與其他將領在局勢判斷上的巨大差距。

比如當時在汾州以北,有大量胡人聚集在此,對北周邊境多有騷擾,韋孝寬當時命令姚嶽在這個地方修築一個大城,來防守邊境。姚嶽擔心在修築的過程中北齊軍隊會發起進攻,這樣會造成極大的損失。但是韋孝寬告訴他築城只需十日,而北齊軍隊從情報傳遞,到集結軍隊,再到開赴邊境也需要這麼長的時間,不必擔心。於是姚嶽便將信將疑地開始了工程。之後事情的發展與韋孝寬的預測完全一致,待到北齊軍隊到來的時候城池已經修建完成,由此可見韋孝寬對於北齊的瞭解。韋孝寬的分析在《周書》中有如下記載:

"孝寬曰:'計成此城,十日即畢。既去晉州四百餘里,一日創手,二日偽境始知;設令晉州徵兵,二日方集;謀議之間,自稽三日;計其軍行,二日不到。我之城隍,足得辦矣。'乃令築之。"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淺談韋孝寬的間諜體系是怎麼助他躋身武廟的

風景優美的汾水兩岸曾是殘酷的戰場

後來北齊軍隊再次發動攻擊,圍困了宜陽城。韋孝寬此時提出北齊的目的不是宜陽,而是汾北,並建議在那裡修築城池,但是其餘人卻不能理解他的思路。之後不久齊軍果然入侵汾北,對北周進行劫掠。北周政府只能在當地築城,此時人們紛紛對韋孝寬的戰略眼光表示欽佩。

韋孝寬作為北周邊境大臣,在長期的防禦作戰過程中,對於自己的對手北齊有了十分細緻的瞭解,再加上其在北齊境內的間諜盜回的情報,讓他對於北齊的決策方式以及軍事實力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這讓韋孝寬能夠以更加全面的視角來分析敵我雙方的戰略選擇,這恐怕就是現代情報戰的雛形吧。

有大智慧更有小聰明,韋孝寬延巧防尉遲迥

韋孝寬作為有名的智將,除了有著出色的戰略眼光之外,其也有不少小聰明,他在與敵人周旋的時候經常會運用一些小計謀將敵人刷得團團轉,這一點從其晚年與叛將尉遲迥的鬥智鬥勇中就可以很好地看出來。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淺談韋孝寬的間諜體系是怎麼助他躋身武廟的

北周叛臣尉遲迥

在隋文帝登基的時候,北周重臣韋孝寬有謀反的心思,於是楊堅派韋孝寬前去取代其相州總管的位置。當時尉遲迥派出其大都督賀蘭貴前來拜見,在與其交談的時候,他發現尉遲迥似乎確實有反心。於是他詐稱自己身體不適,放慢了前行的腳步,之後更是屢次派出斥候前去打探消息,在一段時間之後,韋孝寬終於確定尉遲迥心懷不軌,於是他立即開始返程。

在返程途中,他知道尉遲迥必定派人前來追擊,於是每經過一處驛站,他都會將那裡的馬匹一同帶走,以延緩尉遲迥追擊的速度。與此同時他還囑咐這些驛站管理人員多多準備酒菜,來款待後面的官員,這讓尉遲迥追兵的速度被再次延緩,而韋孝寬也終於得以逃脫。此事在《周書》中有如下記載:

"孝寬審訐其狀,乃馳還。所經橋道,皆令毀撤,驛馬悉擁以自隨。又勒驛將曰:'蜀公將至,可多備餚酒及芻粟以待之。'迥果遣儀同樑子康將數百騎追孝寬,驛司供設豐厚,所經之處,皆輒停留,由是不及。"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淺談韋孝寬的間諜體系是怎麼助他躋身武廟的

古驛站

當時韋孝寬身邊有人提醒他河陽城中多是鮮卑人,如果被尉遲迥佔據恐對朝廷不利,於是尉遲迥便前往河陽城駐守。當時城中的鮮卑士兵見韋孝寬兵力不足,有謀反之心。韋孝寬於是偽造詔書,宣稱有命令邀請他們進京領賞,便將這八百名士兵送到了京城,緩解了河陽城中的危機,韋孝寬的小計謀多如此類。

從韋孝寬前往相州一路上其對於危機的敏感和其冷靜應對不難看出其冷靜的特質。筆者認為韋孝寬能夠逃脫危險主要依靠的還是其多年來積累的經驗和其對於信息的敏感,他能夠在簡單的交談中看出尉遲迥部將的不正常,然後立即用情報系統為自己收集信息,才幫助其逃出生天。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淺談韋孝寬的間諜體系是怎麼助他躋身武廟的

帶走驛站的馬匹是韋孝寬小聰明的體現



結語

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在戰爭中除了兵力,武器裝備的硬實力差距以及《戰爭論》中提到的士氣影響之外,信息差也是主導戰爭走向的重要因素,戰爭中的雙方誰能掌握更多的信息,誰就更有希望取得最終的勝利。

而在我國南北朝時期,名將韋孝寬就已經發覺了這一點,而他也利用情報戰的手段讓自己成功躋身於歷史名將的行列。韋孝寬雖然成名於玉璧之戰,但是其在更多的時候扮演的其實是一名智將的角色,韋孝寬在當時就已經建立起了十分完善的情報體系,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有其眼線。

這讓他總能先於自己的對手作出調整,才讓其始終立於不敗之地。而且韋孝寬在當時就已經深諳輿論戰的精髓,其誣陷斛律明月一事就是明證,而這也是拜其麾下訓練有素的間諜所賜。可以說韋孝寬就是中國信息戰的鼻祖,而這一體系至今依然被軍事家們奉為圭臬。


參考文獻

1《周書》

2《隋書》

3《資治通鑑》

文章內容來自鈞儒歷史100%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刪除。)我們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