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誰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寶阿寶呀


大家好,歡迎大家的閱讀,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這句話說起來簡單,但是又有幾人能行,要能運籌帷幄千里之外,又能為國家社稷出謀劃策,造福國家社稷。歷史上還有幾個人能稱得上 ?挑選幾位給大家分析下!(排名不分前後)

第一位: 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


兵法十三篇,吳楚大戰開始,孫武強調戰爭的勝負不取決於鬼神,而是與政治清明、經濟發展、外交努力、軍事實力、自然條件諸因素有聯繫,在孫武、伍子胥等大臣繼續輔佐夫差,努力積蓄錢糧,充實府庫,製造武器,擴充軍隊,經過三年,吳的國力得到恢復。才有孫武指揮吳國軍隊以三萬之師,千里遠襲,深入大國,五戰五捷,直搗楚都,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蹟,為吳國立下了卓著戰功。


《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並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

第二位: 東漢末年傑出的曹操

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曹操軍事上精通兵法;生活上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漸見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

第三位: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在位期間,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第四位: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

“陳橋兵變被擁立為帝,依據宰相趙普的“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致力於統一全國,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 趙匡胤先後兩次“杯酒釋兵權”,罷去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解決了自唐朝中葉以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擅的局面。他還設立“封樁庫”貯藏錢、帛、布匹,以期贖回被後晉高祖石敬瑭獻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打破華夏唐末五代,群雄逐鹿,血戰連天。藩鎮割據的兩百年噩夢,開創輝煌新時代!

第五位:南宋豪放派大詞人辛棄疾


眾所周知的可能是他的詞,也有少數人知道他在戰場上的英勇事蹟,但是這位大詞人不僅僅是一個詞人,還是一個武將,更是一個猛人。 他猛到什麼程度呢?他敢帶著幾十個人衝進金軍有幾萬人的大營裡面把叛徒給搶出來,而且自己沒有被殺掉。這種勇猛,就是歷史上那些以勇武著稱的武將恐怕都沒法做到,更不要說辛棄疾是一個詞人了。生擒張安國,而不是把張安國的腦袋看下來帶回了南宋都城建康。最後張安國是在建康接受審判然後斬首示眾的,如果沒有辛棄疾衝動,哪有大快人心的斬首張安國。


至於說辛棄疾文能提筆安天下,那就更不要說了,他的詞作很多人都學習過,比如說‘我見青山多嫵媚’,又比如說‘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詞作,都是出自辛棄疾之手。他是一個十分堅決的主戰派! 辛棄疾的一生經歷可以用幾十字概括:參加反金義軍,奉表南歸,歷任微職,積極反金,為奸所嫉,不得重用,壯志難伸,憂憤而卒。

歷史上每個朝代都有很了不起的人物,在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瞭解更多歷史,掌握更多諮詢,點擊關注,第一時間知道歷史迷案


學仔說歷史


不必遠征古代,近代就有一位“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人物,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作為中國人民的領袖,他既是戰略家、思想家和理論家,又是傑出的詩人和書法家。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更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

有生之年,不僅寫出了《論持久戰》、《矛盾論》、《實踐論》這樣光輝的,具有指導意義的理論著作,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毛澤東思想體系,還留下了老三篇這樣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的,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為人民服務》

“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紀念白求恩》

“要使全黨和全國人民建立起一個信心,即革命一定要勝利。首先要使先鋒隊覺悟,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但這還不夠,還必須使全國廣大人民群眾覺悟,甘心情願和我們一起奮鬥,去爭取勝利。”——《愚公移山》

“老三篇”短小精悍、簡明深刻,十分通俗地闡述了“我是誰”、 “為了誰”、 “依靠誰” 的問題。顯示出中國人對人類道德倫理和精神境界的追求,一度成為全國人民的行動指南和力量源泉。年紀大一些的,對這三篇倒背如流並不稀奇。

如果說這是“文能提筆安天下”,那麼“武能上馬定乾坤”呢?

毛澤東一生指揮戰役大大小小數百場,無論數量、規模都是他人難以企及的。四渡赤水的神來之筆,三大戰役的震驚世界,朝鮮戰爭的火中取栗,都鑄就了豐碑。看評論很多人說到曹操,當然,曹操也算是這一類人,惜乎三分天下,少了些底氣。


詩詞桃花源


在中國歷史上,若問誰能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從答友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到,不乏歷代的帝王將相羅列其中,但我心目中文治武功堪稱華夏第一的人,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領袖毛澤東莫屬。

毛澤東畢業於湖南第一師範,本應三尺講臺持教鞭的他,目睹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為拯百姓於水火,立志圖存救亡,毅然決然走上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路。

他目光高遠,指點江山,是無產階級革命家和理論家;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是中國革命的軍事家和戰略家,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他豪情滿懷,意氣風發,是偉大的詩人、書法家。

毛澤東一生共創作了100多首詩詞,作為中國無產階級的革命領袖,他的詩詞與歷史現實緊密結合,展現了中國革命和建設波瀾壯闊的宏偉畫卷。

誠如古人所說:“詩有史,詞亦有史,庶乎自樹一幟矣。”從中我們也可以真切地體會到,一代偉人獨領風騷的心路風景和人格魅力。

毛澤東的詩詞大都氣勢磅礴:“雄關漫關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橫掃千軍如卷席”;“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這些詩句情感飽滿,意境宏大,用詞通俗易懂,是鼓舞壯志,凝聚人心的戰鬥號角。

毛澤東除了在詩詞方面的成就外,理論著作也是非常豐富。其中以100多萬字的《毛澤東選集》為經典。

選集涵蓋了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建設各個時期的重要文章,其政治性、哲學、歷史性甚至文學性不言而喻,充滿著博大的哲思和智慧,即使以今天的視角來看,也是常讀常新,受益匪淺。

《實踐論》和《矛盾論》這兩篇毛澤東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對中國革命歷史經驗的哲學總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辯證法;《論持久戰》運用唯物辯證法,系統分析了當時國際國內經濟、政治、軍事形勢,為全民族抗戰指明瞭戰略方向;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則是根據歷史、現狀和基本國情,深刻論述了中國獨特的革命道路以及我們黨在中國革命中的地位和使命。

在中國革命生死存亡的的關鍵時刻,毛澤東在黨的領導地位遵義會議得以確定。他臨危受命,力挽狂瀾,及時扭轉了錯誤的指導思想,中國革命由此走向了一條光明正確的道路。

為擺脫國民黨幾十萬重兵的圍追堵截,毛澤東指揮紅軍採取高度機動的動動戰方針,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四渡赤水,有效地調動和殲滅敵人,徹底粉碎了反動派企圖圍殲紅軍的陰謀,取得了戰略轉移的重大勝利。

在抗日戰爭期間,毛澤東發表了著名的《論持久戰》一文,並提出了“兵民是勝利之本”的論斷,點明瞭全民族團結抗戰的重要性和民眾的力量。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深入敵後,以游擊戰、運動戰、地雷戰以及地道戰等各種形式,積極配合正面戰場,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

在三年解放戰爭中,毛澤東指揮人民解放軍展開了波瀾壯闊的三大戰役,消滅了國民黨的八百萬正規部隊,推翻了蔣家的反動王朝,使祖祖輩輩受欺壓受奴役的中國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近百年來,飽受列強凌辱的中華民族重新又站了起來,貧窮、落後、黑暗的舊中國一去不復返了,神州大地翻開了新的一頁。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社會發生了滄桑鉅變。毛澤東為此而歡欣鼓舞:“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他熱情謳歌勞動人民戰天鬥地的壯志豪情:“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他熱切期盼著美好的未來:“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這些詩句,可以說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典範之作。

毛澤東之所以被後人廣為推崇愛戴,不僅是他前無古人的文治武功,更是他關心人民疾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情操,這是那些王候將相根本無法比擬的。

因此,我認為,毛澤東“文能提筆安天,武能上馬定乾坤“,是眾望所歸,無人能及的。


大美威海幸福銀灘


中國歷史上,大文豪與大英雄可謂層出不窮,但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文韜武略之士,細數起來還真的不多,而真正做到的,古往今來只有一人。

我小時候沒少看《說唐》《飛龍全傳》《三國演義》之類的書,但書中的人物大抵都有較大的虛構成分,所謂的文韜武略之士也就不足為信。篩選下來,真正有過沙場點兵上陣殺敵經歷,又有詩詞留存後世文武全才,似乎只剩下南宋時期的岳飛和辛棄疾。當然,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武穆遺書》是虛構出來。

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詞,開篇壯志凌雲氣蓋山河,接下來卻是“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半生悲涼唱嘆,卻依然以“莫等閒”來激勵自己,也是說與天下人共勉的。下闕更是噴薄傾吐丹心壯懷,“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直抵黃龍。終了,“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英雄氣概與忠勇之心,肺腑傾出。也正是這英雄氣概,令金軍聞風喪膽,故而有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慨嘆。還有《小重山》詞,雖沒有前篇高昂,但意境尤為深遠,“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道出壯志難酬的孤憤與悲愴。再看《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詞。背景是公元1133年10月,金兵佔領襄陽等六州,直指鄂州(武漢)及湖南。岳飛領兵出征,三個月便收復六州,卻不得不奉旨率部班師回鄂州。期間,岳飛上書朝廷,請求率20萬精兵直搗中原一舉收復失地,乃有此詞,一句“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抒發了岳飛念念不忘的北伐壯志與一舉收復失地的豪氣。

辛棄疾自幼生長在金人佔領地,可以說是自小歷練少年抗金,21歲時便拉起一支兩千人的抗金義軍,後投奔耿京,準備大幹一場時,不料耿京被叛將張安國殺害。辛棄疾率殘部襲擊金營,將叛將擒獲,而後率義軍渡淮水歸宋。儘管他的英勇善戰名重一時,可朝廷並不信任他,從未將他安排在抗金前線的主要位置上,故而有了“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的苦惱,直到41歲時出任隆興(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撫使才有了些許調兵遣將的權力,可他力主抗金收復中原的主張得不到朝廷的響應,很快又遭彈劾去職,但壯心不已。他的《破陣子》為陳同甫(陳亮)壯詞以寄詞中,“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既是回想自己當年的抗金情景,更是期待自己的夢想和主張得以實現,從而“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然而,直到主張北伐抗金派韓侂冑得到朝廷重用,主戰派才得以重新起用,辛棄疾時年已64歲,被任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後轉任鎮江知府,鎮守江防要地京口,於是有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京口是三國孫權時期的重鎮,一度為吳國都城。京口還是劉裕生長的地方,並以此為基業,取代東晉政權後,兩度揮戈北伐收復故土。“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這是辛棄疾對前朝英雄人物的仰慕,再回想自己,“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歸宋已43年,壯志未酬,如今再度領兵,不禁捫心自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繼而有了《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詞的“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慨嘆與期望。其時,就連陸游得知辛棄疾鎮守江防要地京口後,都為之感到振奮。

此外,清朝的納蘭性德能算上半個。作為當朝重臣納蘭明珠的長子,康熙皇帝的隨身侍衛近臣,是文武兼備的,且多次隨康熙出巡,還奉命參與重要的戰略偵察和考察沙俄侵略邊界的情況,只可惜英年早逝。雖無戰功,卻是留下了“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的名篇。如此看來,縱然岳飛、辛棄疾具備“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文韜武略,可終究“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而集此大成者,惟毛澤東一人也。也惟有毛澤東,真正做到“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一手“激揚文字”,一手“指點江山”,締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藏地菩提x子樹


偉人毛澤東!文:思想家!理論家!政治家!

武:謀略家!指揮家!戰鬥家![贊][贊][贊]


紫蘇252947896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締造者之一、軍事統帥,共和國締造者。帶領人民解放軍多次以弱勝強,戰術指揮上的經典戰例為三次反圍剿和四渡赤水之戰,戰略上更多。本人喜讀史書、詩詞書法獨樹一幟。

1931年至1934年期間,黨內出現了對馬克思主義錯誤解讀的教條主義和侷限於自我肯定的經驗主義兩方面的影響,革命遭受了極大損失。在這種生死存亡的時刻,1937年毛主席寫下了影響革命未來的《實踐論》,深刻併科學的解釋了馬克思主義。使我黨樹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認識,為我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繼《實踐論》之後,毛主席趁熱打鐵,創作了兩萬五千字左右的《矛盾論》,全面系統的論述了唯物辯證法對立統一規律的基本原理。《矛盾論》緊密聯繫中國實際,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發展了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為我黨的思想路線形成奠定了基礎。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我國的全面抗日戰爭正式開始,其後十個月中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型城市相繼失陷,全國人民開始對我們的這場關乎生死的民族戰爭感到迷茫。毛主席劃破黑暗,完成了這部點燃希望、鼓舞人心的《論持久戰》,這成了國共兩黨乃至全國仁人志士在抗日戰爭中的戰略指導思想。

此外,毛主席創作了《卜算子·詠梅》、《菩薩蠻·大柏地》、《沁園春·雪》等眾多廣為傳頌的詩詞,在作品中毛主席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同時毛主席的作品也長久不衰給人以動力,給人以希望。

毛主席的軍事成就

從蔣介石發動反革命叛變,毛主席開始參加和領導我們黨的軍事工作到遵義會議確立毛主席在中共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

從四渡赤水河到到達陝甘革命根據地結束兩萬五千里長徵;

從決定領導全國大革命到國共合作抗日;

從全面抗日戰爭到各大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再到多次打敗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反共高潮;

從整訓軍隊準備大反攻到抗日戰爭勝利,再到堅決避免內戰;

從解放戰爭開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再到全國解放;

從抗美援朝到解決西藏叛亂,加強邊疆防衛;

以及後來的軍隊改革、海軍建設和核彈試製成功,毛主席的傑出軍事才能發揮了一次又一次的決定性作用。

從曾經的國民黨對手的評價中,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毛主席的軍事才能:

張學良:“毛澤東這個人簡直是天生的領導者,如果長征換成我的話,絕對會覆滅的,但是毛澤東有這個能力!”

白崇禧也曾這樣評價毛主席:“毛澤東這個人真的厲害,我和李宗仁、蔣介石都不是他的對手。”

蔣介石的頭號幕僚,有“小委員長”之稱的陳誠更是對毛主席無比欽佩。

正如鄧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沒有毛主席,至少我們中國人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能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人,非毛主席莫屬!











宋成鋮


中國歷史燦若繁星,很多優秀人物。這些傑出人物尤以毛澤東主席為第一!他老人家一生所涉足的領域都是槓槓的,得意之作數不勝數。真是唐宗宋祖稍風騷,成吉思漢只識彎弓射大雕。


春城仙湖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出自《三國演義》。這句話本來是評價姜維的。姜維文武雙全,足智多謀,既有治國理政之才,又有領兵打仗之能。諸葛亮之後,蜀國最為倚重的就是姜維,難怪羅貫中對他不吝讚譽之詞。

我國曆史漫長悠遠,能人輩出,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也是大有人在。辛棄疾、岳飛、王陽明、曾國藩等,大家伸指盤點,不在少數。今天,我們重點說說明朝的王陽明。

從一介書生到一代大儒

王陽明又稱王守仁。觀其名就可窺見文的一面。在王陽明身上有幾條時間線引人注意。12歲,讀師塾;28歲,科考中二甲進士,從此步入仕途;52歲,在稷山講學,並創立了陽明書院,傳播“王學”,門下弟子眾多。從年齡看,王陽明有大器晚成之嫌,但他取得的成就一點都不簡單。

王陽明是儒家學者,他繼承了儒家學說,又受道家的影響,參透世事人心,進而形成了自己的學說。時人稱之為陽明心學。心學集儒、釋、道三家之大成,主張“致良知”和“心即理”治世取徑,影響了人們認識世界的看法,成為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學說之一。對此,黃宗羲評價他“震霆啟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來,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由文及武,終成“大明軍神”

除了創立學說之外,王陽明在武力軍事方面也鮮有人及,很多人將其推崇為“大明軍神”。

  • 王陽明從小就喜歡軍事,很早就學會了騎馬射箭。步入仕途後,王陽明因得罪太監劉瑾遭到報復,他躲過了層層追殺,到達南京會父親會面。可見,王陽明具有很強的求生能力和一定的武力。

  • 王陽明是個將帥之才,這在很多戰鬥中都有表現。正德十一年(1516年),王陽明巡撫江西,獨斷用兵,巧用計策,不到一年時間便剿滅眾盜賊。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時,朝中驚慌,正在奉命到福建的王陽明立刻調轉馬頭,募兵“勤王”。期間,王陽明故意拖延時間,秘密調集兵力,並誘導朱宸濠出兵安慶。朱宸濠用兵在前,王陽明集中兵力,一舉端掉了朱宸濠“老巢”南昌。朱宸濠首位不得顧,最終落敗。

  • 王陽明的軍事實踐源於他的兵學思想。王陽明兵學著主要集中在《兵志》《陽明兵筴》《武經七書評》《歷朝武機捷錄》四本書中。這些書蘊含著兵儒融合、“以儒統兵”的思想。王陽明之後,胡宗憲、戚繼光、曾國藩等將領都有研習和傳承。


王陽明頭上的“三頂光環”

王陽明傳遞給世人的形象就是文武兼備、足智多謀,這有別於我們對傳統儒者的一貫認知。關於這一點,康有為曾說:“言心學者必能任事,陽明輩是也。大儒能用兵者,惟陽明一人而已。”王陽明主張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而且全力實踐,堪稱高人大家。歷史人物有才常見,稱家者比較稀少,跨界稱家者更是少之又少。王陽明頭上有“三頂光環”,分別是思想家、軍事家,心學集大成者。這是後人對他一生成就的至高評價。


史趣


從歷史到現在,只有心裡裝著人民的文武之人,才是受人民尊崇的人,其它的談起沒意思。



Duxiangli


提主所說的這句話就出自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裡對諸葛亮《贈幼騏伯約》中對蜀國將領姜維的評價,其實還有下句,原文如下: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心存謀略何人勝,古今英雄唯是君。

姜維的文學才能

在後世沒有很多流傳,代表作為《蒲元別傳》,在《魏晉文學史》中說姜維在文學上有著獨特的才能,在漢魏晉的文學史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但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指的不僅僅是文學上的造詣,姜維的才能在諸葛亮眼中是謀略、才能能安天下。

姜維的將帥才能

姜維本是曹操陣營天水郡參軍,在諸葛亮北伐曹操時,姜維投奔諸葛亮,受到諸葛亮重用,諸葛亮死後姜維被任命為右監軍輔漢將軍,封平襄侯,後升為蜀漢大將軍獨攬蜀漢軍政大權,並主持北伐戰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互有勝負。後來由於劉禪用人不當,開城門投降曹魏,姜維也隨之投降。

以身殉國

姜維投降曹魏後後,知道鍾會有謀反之心,於是勸說鍾會設法殺害魏將,但事情敗露,姜維、鍾會及蜀將張翼等都被殺害,姜維以身殉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