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大之后,很多人都比较喜欢《三国演义》的曹操,而不喜欢刘备?

老生影谈


首先我们来讲刘备,为什么早期会有很多人喜欢刘备?并不是因为刘备是刘皇叔,而是因为他的出身,和我们一样贫寒,他的祖父曾做过县令,但到了刘备这一代,因为他爹死得早,他居然只能靠和老妈一起编织草席和贩卖布鞋维持生计。

老实说,搁今日,刘备也就是个贫困家庭的儿童,搁街上被城管追打,搁弄堂里被熊孩子欺负的这种。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朋友,居然能在乱世到来之际,扯起三杆土枪,拉了一个卖豆腐的贩子和一个卖酒屠猪的庄园主,加入到汉末逐鹿天下的行列中去。

如此刘备,是不是让人很惊喜?作为一个贫寒没门路的普通人,你想不想听他的故事?

至于曹操,则是一个我们平日里便见识颇多的官二代。你甭说他爹认了宦官当老爸才有这份大产业,问题就在于,他就是这么阔气。一样是读书,他的老师比刘备好,他的学堂比刘备好,他的成绩也比刘备好,更重要的是:就算刘备的成绩比曹操,那又有什么用?等毕业之后,照样还是刘备端盘子,曹操当官。

作为一个穷人,你当然会痛恨曹操这样的人,仰慕刘备这样的人。

但问题是,像刘备这样的底层人物,在太平盛世之际是很难获得成功的。而像曹操这样的上层人物,可以说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属于他的前程。

于是大家都明白了,刘备只是偶然,曹操才是必然。而且这并不取决于曹操是否有才,而是他的身份。

那么怎么办?惟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大家都羡慕曹操,希望自己也能做曹操,年轻时候的曹操任性,好!年轻时候的曹操放荡不羁,好!年轻时候的曹操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好!耍赖逃学谁不会啊,放荡不羁就是妙。

而等到曹操上任做官,第一件事就是惹了宦官蹇硕,将违禁夜行的他叔用五色棒处死。最让大家羡慕的是,这样做的曹操也没吃大亏,而是调任,出去做了个县令(其实是升官了)。

再往后,你看讨伐董卓之际,曹操冒险独自领兵追击,被打得屁滚尿流,可最终还是没事;在徐州搞大屠杀,杀得一路上“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也没事;在淯水强暴张绣的婶娘邹氏,于是张绣复叛,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全部战死,可曹操还是没事;至于稍后的赤壁战周瑜、关中战马超,更是吃尽苦头,可闹到最后,站在最高处的,依旧是他。

大家都在想,如曹操这般,酗酒、好色、放荡、骄傲、大屠杀、不把属下安危当回事。。。这些不都是你们所说的缺点嘛?可是人曹操即便这样,还是三国里最牛鼻的人,俺们志存高远,当然要当曹操那样的英雄好汉,也酗酒、好色、放荡、骄傲。。。

可是你不想想,曹操他是何等的资本?如果刘备也玩曹操这一套,不消说三分天下,早在徐州那会就让人给灭了。

所以说到底,大家还是羡慕曹操背后的资本,每个人都妄想着自己的老爹是局长部长,考试不及格也能拿学位,文章不通也能当作协主席,数数不会数也能当银行行长,然后整天花天酒地,送死你去,拿钱我来。。。

老实说,确实有不少这样的成功人士,但你觉得会是你吗?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如果说现在你喜欢上曹操而不喜欢刘备,那你的年龄大概在30岁左右。

有一句话说的好,大家可以感悟一下,看看对不对?20岁的人喜欢诸葛亮,30岁的人喜欢曹操,40岁的人喜欢司马懿,50岁的人喜欢刘备。下面我们具体讲一下

为什么说20岁的人喜欢诸葛亮呢?

因为在20岁,我们还没有经历过社会,对社会不是太了解,没有经历过打击,没有遇见过坎坷,总想靠一个人的力量去改变一个世界。不服输,不认怂。
可是到30岁就不一样了,

,30岁这个年龄段是压力最大的,感受到了世界的残酷,感受到了人情冷暖,也慢慢的体会到了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以前的年少轻狂到现在来讲都是笑话。自己没有任何能力能改变世界。在这个年龄段,我们也希望自己是一个富二代官二代,也希望像曹操一样,出生在一个好的家庭。能让我们减轻一些压力,少奋斗几年。


到40岁以后,人生观会发生再次改变,会慢慢懂得了什么叫做忍。有好多事情不是你能决定的,也不可能事事都符合你的心意。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我们都需要去忍。所以在这个年龄段的人会更喜欢司马懿,认为司马懿的性格和现在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很像。

50知天命,到50岁的人已经人过半百,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对人性,对事情对所有所有的东西都有了自己的了解和看法。所以这个年龄段的人,他们会讲究仁义。你有听到哪个50岁的人还去跟你讲欺骗?去跟你讲狡诈?太少了,这个年龄段的人会教自己的孩子和年轻的朋友们,做人要仁义,要诚信,有责任有担当,因为这样是长久的。大家谁看过哪个企业是靠欺骗,靠狡诈,把事业干得长久的呢?


招工刘雨昊vlog


这主要跟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像我们小时候都有过热血青春,激情澎湃的时候,那时候的我们一般都是嫉恶如仇,秉持正义。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时候是以“尊刘抑曹”的思想贯穿全书的,所以刘备就成了正义的化身,而曹操自然就是大反派,正如书中描述的那样——奸贼。小时候我们崇拜刘备,不喜欢曹操是天性使然。

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走向社会的我们就会明白世界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正如网上有些说的“我们都变成了曾经最讨厌的人”。我们的价值观已不在像小时候那么单纯,在评判事物时夹杂了更多的社会因数。现实磨平了理想的棱角,我们不在期望能成为众人瞩目的大英雄,有的只是一个好好过活的平常心,有时甚至为了生存而不得不违背初衷,做自己最讨厌的事。

刘备的“仁义”,在我们看来都是假仁假义,因为现实中这样的人都是别有所图,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对你好。而曹操虽然奸诈,但不虚伪,坦诚相待,原意合作就合作,不愿意走人,十分的现实。对于经历过职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成年人来说“曹操“类型的人更值得交往,肯定也就不再喜欢刘备而喜欢草草了。


足下三尺


刘备。每次出事儿,刘备都是抛弃一切自己跑路,然后等着下面的人跟过来。兄弟们还想着嫂子和大哥的孩子,他自己却不闻不问。自私自利。借来荆州,一拖再拖。一个言而无信之人,为什么被写成一个有德行的人?

是,曹操也不是好人,但是好歹写明了不是好人。刘备呢?不是什么好人却备注好人?曹操和刘备一丘之貉,说不上喜欢谁。但是刘备的伪善,让我憎恶!

还有那个诸葛亮,前期仗着住的地方很多名人,消息灵通,得知天下英雄的性格脾气和习惯。方才对症下药,治了他们。因为他刚出山,大家对他不了解,才被打个措手不及。但是你看看他都会什么?火攻火攻火攻。等他名声在外人尽皆知的时候,他又有什么战功?六出岐山无功而返!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南北皆安定,唯独蜀国诸葛亮天天想着打仗!天下太平不好吗?阿斗想要太平,朝野想要太平,南北想要太平。唯独搅屎棍诸葛孔明想要打仗!因为不打仗,他还怎么掌控蜀国!他当着阿斗的面,逾越皇帝实行皇权!和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有什么区别?


麦吉的世界


这个原因是时代变化,人类社会的变化导致社会思想跟着变化。当某种事物进步时就必然有些东西在退步。原本是生活在水里的生物进化到两栖时,那么它的某些特征就会有长有退。文明就会减少野蛮,关在笼子里的老虎会失去野性,这些都是自然在驯化着我们人类和万物。道德与金钱也是有着此起彼退的关系,思想代表精神,唯心主义。金钱代表物质,唯物主义。我们都知道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是有冲突的,谁更好不好说,但缺一不可。还是处于此起彼退的状态,适时的在变换,看社会更需要谁涨谁退。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大自然的平衡状态!海水总是有涨潮有退潮,四时变幻。古人和现代人没有区别,都是人。谁也不见得谁比谁智商高!只是接触的事物多和少的关系,眼界关系。生活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思想观念。三国处于天下即将大变时期,这个时期的物质就会贬值取而代之的就是精神。如果中国此时处于战乱时期,你们说要钱还有意义吗?所以三国时期豪雄群起,争霸思想建功立业名垂千史成了主流,谁都恨卖国贼。谁有势谁做主!平定动乱后紧跟着就是发展,这时候就是发展经济,大家共同目标大致一样,精神还是大于物质,经济建设好以后就不一样了,人就开始攀比,图谁赚的钱多而不是图谁能打仗,因为不需要再打仗了,此时物质就慢慢要大于经济了。大家的共同目标也不一样了,有的主张精神,更多的主张物质。唯物主义以成败论英雄,很自然的就诋毁唯心主义。


鹰啸云间飞


因为罗贯中是看不起曹操,书中写的都是奸诈之臣。而罗贯中认为刘备是正统。其中感情色彩影响读者和观众的第一印象。但长大后,事情经历的多了,也知道什么是真小人,什么是伪君子。曹操虽奸但不装不做作,对手下追随者也大都宽以待之。而刘备则不一样,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招牌,用结义的方式获取张飞的钱财,关羽的能力,自己不出一分一毫,当然,这是人家的本事。还有占荆州,进西川,明明心里特别想占有,嘴上却说不想占,等手下能人死一两个借这个台阶去占,口是心非,善伪装。所以,我是特别讨厌刘备。如果我有这样的大哥,算的如此精明的话,我会打的手手,然后画线割袍


如何起网名


说反了,小时候都喜欢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真性情,天高地阔,唯我独尊,敢爱,敢恨,没事写个诗,练练兵,惬意!尤其那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霸气侧漏有木有!

长大了,世事维艰,明白了一个人有百折不挠的毅力,肯帮助别人的热情是多么的不易,饱尝人间冷暖,面对残酷的现实还能说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才真的值得人钦佩。


风林火山


《邺中歌》中有一句话: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留芳本一身。曹操复杂的形象,在《三国演义》之前的文学作品中是没有的。这是罗贯中老先生在文学史上的一个创新。

曹操生长在群雄并起的三国时代,他能够逐个消灭了比自己强大的多的对手,统一北方,没有超人的智慧和才能,那是不可想象的。

陈寿在《三国志》评述刘备时说:“机权干略,不逮(及)魏武”,更有人当着曹操的面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作为治世之能臣,曹操曾只身行刺董卓,行动失败后,又以献刀为借口,瞒过了董卓,然后从容出逃,在讨伐董卓的各路诸侯中,曹操处处高人一筹,官渡之战中,他摸准敌方虚实,亲率精兵,奇袭了敌人的大后方,取得了以弱胜强的辉煌胜利,远征乌桓,有效的巩固了北部边疆,打徐州,攻宛城,下荆州,也都是出色的军事行动。

只要是对自己有用的人才,曹操必定谦恭下士,他义释张辽,敬重关羽,赦免了痛骂过他祖宗十八代的陈琳,……这一切,都不是袁绍、袁术、刘表等所能b作到的。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蹬高必赋,对酒必诗,《苦寒行》、《观沧海》、《短歌行》……脍炙人口,时至今日,人们还经常引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等名句,这一点,与曹操鼎足而立的刘备孙权是不俱备的。





杏林帅哥


古语云“慈不掌兵,义不经商”,刘备虽贵为皇叔,但他心地太过善良,过于妇人之仁,不具备统帅之才。

另外,刘备性格中有刚愎自用的一面,不会用人。正是因为他不听诸葛亮的劝阻,执意发兵东吴为关羽报仇,才最终导致兵败垂成,国力大伤,最终含恨而死。

刘备没有军事指挥才能,凡事没有主见,完全仰仗诸葛亮等谋臣。他过份看重兄弟情义,搞自己的小集团,其实他的三人团始终没有真正接纳诸葛亮。

再观曹操,具有统兵驭将之才,笼络人心之术。他不为小利而失大局。他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他广纳贤臣良将,尊重每一位为他出谋划策和骁勇善战的属下。他赤脚迎许攸,苦心留关羽。他法度严明,也严格要求自己。马踏青苗他割须自罚,对于有过失的属下,他也严格执法。治兵治国他有铁腕手段,这一点刘备是无法与他比的。

曹操也是一位文才飞扬的文学高人。他横槊赋诗,诉衷肠!他深谋远虑慨而慷!受他的影响,他的儿孙们也都个个才能出色。曹植七步成诗,曹冲六岁称象,曹丕更是继承衣钵,最终称帝。这一点也是刘备无法望其项背的,养了个阿斗扶不上墙。

曹操更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他从一名普通的下级军官,完全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上政坛之巅。他拥兵自重,但他至死也未真正称帝,这一点也是被后人称道的。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带着明显的拥刘抑曹的主观倾向写三国演义的。他认为汉室是正统,刘备是为了匡扶汉室,是正道,而曹操在作者眼里是“挟天子令诸侯”的谋逆之臣,是为“曹贼”。这其实是作者的阶级局限性。而历史是后人评说的。后人对于那一段三国历史是自有分辨和认知的。这也就是后人多喜欢曹操的原因,而对刘备更多的只是同情。


文一多


三国演义虽然是历史演义,和真正的历史有很大的出入,但比你看历史书来了解三国要有趣的多,三国中最热门的两个人就是曹操和刘备,而这两个人也是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我们就可以来仔细分析分析。



大家好,我是搜史君。喜欢历史吗?喜欢就快点点个关注吧。

一、少年眼里的刘备

在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我们大多都会唾弃曹操,喜欢刘备,虽然知道最后是曹操笑到了最后,但是我们依旧不渝的支持刘备。

现在想起来刘备何德何能,竟然在那时候能骗的我们九死不悔。



其实在少年们的眼中并不是完全喜欢刘备这个人,而是喜欢他的周边,刘备身边有忠义的关羽,有对他言听计从的张飞,还有三国的大智者诸葛亮。我们迷恋诸葛亮的智慧,想既然诸葛亮这样的智者都支持刘备,那我也支持刘备。



我们羡慕刘备、关羽、张飞这三人的桃园三结义,最好笑的就是小时候和朋友们玩,也要模仿来个结义。 我们感动于刘备在茅草屋里请诸葛亮请了三回,幻想着我们也能有一个谋士,值得自己请三回,出山随自己平定天下。 我们在少年时喜欢的并不是刘备,而是刘备所处的环境。

二、长大为何讨厌刘备

年少时的思考,多是豪气,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们发现刘备再也不是原来眼中的刘备。 刘备爱哭,有事也哭,没事也哭,开心也哭,悲伤也哭,好像女人不是水做的,他刘备才是水做的。 还有我们发现刘备是真的不适合当老大,白瞎了关羽,张飞,诸葛亮了。这三个人要是跟着曹操绝对比跟着刘备有前途。



可以说刘备讲义气,在知道关羽被杀后,想要彻底跟吴国撕破脸皮,但是他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蜀国以后的发展,他是关羽的兄弟,但是同时他也是蜀国的老大,如果你是孤身一人,你可以为关羽报仇而不计任何后果,但是你是一国之君,你身后有千万的将士,有无数的黎民百姓,你就不能那么自私。



当时我们也把刘备看得太简单了,单纯的以为他要兴复汉室,其实最后发现他是有私心的。

所以刘备的性格更适合年少的我们来崇拜,一旦我们长大了,思考的多了,就会想到刘备这个人考虑事情并不周全,也没有站在一个自己应该站的位置上考虑事情。 我们看刘备,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心理,当我们看刘备不顺眼了,也就发现我们长大了。 还有就是长大之后我们发现刘备并不是我们希望的那样全能,智谋带兵靠诸葛亮,上阵杀敌靠关羽、张飞,自己没有多少实力,他不是我们想成为的那种人。

三、对曹操心态的转变

一开始我们是厌恶曹操的,觉得他是大奸臣,挟天子以令诸侯,为的就是让自己做大。长大后我们喜欢曹操是因为他的真。 刘备一直把兴复汉室作为自己的目标,而曹操只为自己能在乱世中立足,在长大后发现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俨然我们喜欢曹操,就是我们不在做梦了,开始走进现实了。



喜欢曹操真性情,喜欢曹操率真不做作。

刘备一直用兴复汉室的宣传语获得各方支持,但是谁不知道他的心和曹操是一样的,但人家曹操就真的干表现出来,一点也不掩饰,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刘备”太多了,遇到的虚伪太多了,所以我们渐渐不再喜欢刘备,而喜欢那个真性情的曹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