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自己说话像一位专业的人士,不用附和别人、受人鄙视

-情景难题-

“这点我不认同,不过算了,还是不说了。”

在讨论中的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想法,对不对?

中国人“以和为贵”的思想来自于古代,即使放在现代也值得赞赏。只是如果把这种精神放到会议的场景中,就会是个绊脚石。这会滋生以下情况:

◎“专家说”:对于某个问题,和盘托出某位“专家”的意见。

◎“支持ta”:听完大家意见后,就站到支持者较多的一方。

◎“不想说”:我都不懂,保持沉默最好了。

这种以保持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发言,故作学者的姿态,随声附和的态度,实在让人鄙视,这些人都不能成为专家。

专家具有讨论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可以在后天得以培养。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专家具备的讨论能力是一种怎么样的能力,怎么培养?


-书中的答案-

《专业主义》这本书告诉我们:会议是智慧的竞技场,观点在此相互发生碰撞。

怎样让自己说话像一位专业的人士,不用附和别人、受人鄙视

讨论不等于谈判,谈判是为了协调利害关系,而讨论是为了寻找最佳答案,特别是在我们看不清前进的道理与成功的模式的时候。同时,我们需要注意:

避免对发展无益的讨论

来个特别一点的例子就是迪士尼公司:

它会把参加会议的人集中在一处,平均封闭10~12个小时,通过长时间“监禁”,使大家都感到身心疲惫。此时,每个人都想赶快结束会议,于是就终结了仪式般的表扬,自吹自擂,对上司的效仿和追随,取而代之的是客观地讨论问题,而真正有价值的点子就会出现在这最后的半小时内。

怎样让自己说话像一位专业的人士,不用附和别人、受人鄙视

大前研一先生告诉我们:如果不具备符合逻辑的思考方法,不进行符合逻辑的讨论,则无法获得讨论的能力。他说:

美国的商学院如果有日本人入学,班级的整体水平便会下降。因为他们有着致命的弱点,不擅长在公众场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迅速理解别人发表的意见并就这一意见展开讨论,缺乏的就是讨论的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讨论的能力呢?

◎采用全球通用的语言——逻辑

逻辑思考的基础在于首先建立假说,以事实为依据对假说进行验证。在逻辑的基础上,加入某些理论、常识或个人“生成”的经验,便获得讨论问题的能力。

◎确保提问符合逻辑

提问是讨论的开始,提问的关键是很清楚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是什么,并寻找能够达到这一目的的切入点,可考虑对方性格、心情等因素,从而决定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

切记,在讨论的过程中,隐瞒自己的想法或歪曲表达自己的想法都是不利于解决问题的。无论对方是谁,都不必畏惧。

◎谦虚地倾听

请不要忘记,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你都有责任倾听对方的意见,集中精神地get到对方“说了些什么”,厘清逻辑,并对自己的看法做出有条理的说明。

◎别掉入诡辩的陷阱

不可把诡辩和符合逻辑的讨论混为一谈,诡辩的目的在于谋求自身的利益,用谬论来驳斥。就如不少诡辩是利用人们先入为主的心理,甚至用道德来绑架大家的思维。比如:

“在高铁上投入那么多钱,为什么就不把这些钱拿去支援贫困山区呢?那里的孩子可苦了!”

此时,只要你冷静地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它的逻辑是靠不住脚的:修高铁一方面提高了劳动力的需要,孩子他爸有工作,孩子也能上学了;另一方面,拉动高铁周边经济发展,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

◎符合逻辑的反驳

反驳的目的并不在于击倒对方,为对方设置圈套,而是为了加深相互之间的理解,使讨论进行得彻底而充分。这里主要有两种情况:

1.“论证型的反驳”:驳倒支撑对方主张的论据。找出对方数据和事实的错误或不足,推理反正,把自己的结论暗示给对方。

2.“主张型的反驳”:提出与对方主张相反的主张。制造紧张气氛,使环境变得有利于引导出正确的答案。

最后,照旧以大前研一的话来结束:

怎样让自己说话像一位专业的人士,不用附和别人、受人鄙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