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清朝之袁崇焕死之谜,崇祯帝因何自毁长城(原创首发)

上回我们为大家解释了满洲为什么改名为“大清”,今天我讲讲一带抗金名将袁崇焕因何而死,崇祯为什么要自毁长程。且看涛哥分解。

打不动的袁从焕

在明朝诸将中,袁崇焕无疑是一名忠心耿耿、智勇双全的名将。著名的宁远大捷就是在袁崇焕的指挥下取得胜利的。面对小小的宁远城,后金甚至赔上了努尔哈赤的性命。然而宁远却始终未被攻克。面对这种情况,皇太极便动起来绕道进攻关内的心思。而袁崇焕对后金的这一计划早有预防。他曾多次向崇祯上奏:“蓟门单弱,敌所窃窥。臣身在辽,辽五足虑,严饬蓟督,峻防固御,为今日急著”,要求加强河北及其他前线地区的防御。这一建议没有达到崇祯帝的重视,甚至袁崇焕派出的援兵也被遣返。就在这时,皇太极开始行动了。

崇祯二年(1629)十月,皇太极亲率10万大军绕道内蒙古,越过喜峰口攻入长城,兵分三路,进入河北一带包围遵化。毫无防备的北京城顿时直接暴露在后金的铁蹄之下。袁崇焕得此噩耗,“心焚俱裂,奋不顾死”,连忙率军星夜兼程返回北京勤王救驾。彼时,后金军已攻破多处隘口,准备进攻通州,但袁崇焕用兵神速,竟然抢在后金军之前返回通州,准备守城之战。皇太极得知这一消息后,大惊失色,以为山海关的通路已经被明军严密封锁,无奈只得放弃通州,向西进攻北京。

后金军围困北京原本是被迫无奈权宜之举,然而却歪打正着地点中了明廷的死穴。大惊失色的崇正皇帝连忙调集兵马进京护驾。袁崇焕也没有料到皇太极竟会棋高一招,只好亲率9000骑兵赶赴北京,。眼看如此战急,袁崇焕竟然忘记了明廷祖制“非禁卫军不得进入京畿”,率兵直抵广渠门外并在此扎营。由于袁崇焕治军有方,赏罚分明,士兵士气高涨。在广渠门外与后金大战一日,暂时击退了后金军围城态势。

见战不下袁崇焕,后金军便退至京郊一带,肆意烧杀掠夺,企图以此激怒袁崇焕兴兵进攻,孤军深入。袁崇焕对此根本不予理睬,不过朝廷不少官员纷纷中计。他们的田庄大多在城外,后进军此举让他们损失不少,痛心疾首之余便将一腔怒火转移到袁从焕身上,认为其处置不当,才让后金军兵临城下。更有甚者,将此事与毛文龙的死联系起来。

袁崇焕尽管身处如此不利局面,却依然不为所动,坚持战斗。十日之后,后金军卷土重来,在左安门一带展开进攻。在袁崇焕的抵抗之下又是无功而返,反而被明军的火枪手重创得手。

走进大清朝之袁崇焕死之谜,崇祯帝因何自毁长城(原创首发)

史记中记载的反间计

不少史记中都记载了,这条“反间计”的过程,《明史·袁崇焕传》记载到:“会我大清设间,谓袁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告知,阴纵使去,其人奔告皇帝,帝信之不移,十二月素朔再招对,遂付下诏狱。”

《大清实录》中亦有此记载:“先是获明太监二人,令副将高洪忠等守之,参将鲍乘先宁完我榜示达海监收,至是回兵,高洪忠鲍乘先尊上所受密计,坐近二太监,索耳语曰:‘今日袁巡抚因授密计,此事可立就也’时杨太监者仰卧窃听。庚戊,杨太监归,杨太监将此事祥奏明帝遂执袁崇焕下狱。”

这些记载大同小异,应该是皇太极指使后金军官讨论关于袁崇焕通敌卖国的虚假消息,又故意让被俘的太监听到,并假意疏忽让其逃跑,太监自然会将这虚假消息告知皇帝,生性多疑的崇祯对此深信不疑。

为了加强这条计策的效果,皇太极还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在之前的战斗中,后金军故意使用之前缴获的袁崇焕部所使用过的箭矢作战,射伤了明军将领满桂。可以想象,满桂在治箭疮时,发现箭头居然是袁崇焕部的,心中该作何感想。再加上蛮桂是蒙古人,生性憨直,根本想不到是皇太极的阴谋,反而坚决认为是袁崇焕陷害自己,便进宫对袁崇焕大叫大喊,要求公道处事。

后金的计策可谓是阴险毒辣,依因此朝廷内一部分对袁崇焕不满的阉党余孽大肆给袁崇焕泼污水,造谣说他通敌卖国。如此种种事情同时发生,确实让人不得不信袁崇焕的谋反行为证据确凿。崇祯帝对袁崇焕早已心存芥蒂,如今有大量的“证据”现实袁崇焕是“汉奸”,他自然更是深信不疑。

走进大清朝之袁崇焕死之谜,崇祯帝因何自毁长城(原创首发)

崇祯帝自毁长城

可叹袁崇焕对此事一无所知,还在积极准备对后金的决战;而那边袁崇焕的皇帝却早已准备动手了。崇祯二年十二月初一,崇祯皇帝声称要商议军饷筹措之法,将袁崇焕等人招至宫中,全无防备的袁崇焕一到宫中,便被锦衣卫拿下,崇祯帝严厉斥责袁崇焕,历数他种种“罪恶”,并将他投入锦衣卫大牢,将其所有职务移交给满桂。袁崇焕所部闻此噩耗,几乎哗变,其得力干将祖大寿,干脆率部返回山海关。

皇太极见诡计得逞,立刻回兵卢沟桥,与明军在永定门大战数日,没有了袁崇焕的明军,明显不是后金军的对手。高级军官或战死,或被生擒后金军一鼓作气突破了明军的防守阵地,攻到北京城下。恼怒的崇祯帝干脆又杀了兵部尚书王洽,但这对于改变局势毫无用处。

正在这危急时刻,又是袁崇焕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给祖大寿手书一封,要求他放下个人恩怨,以朝廷大局为重,回兵与后金军作战,祖大寿得此书信,身为袁崇焕的行为所感动,便回兵京师,重新击退后金军。

此时,各地勤王军队也纷纷与后金军队展开激战。皇太极无奈,只好撤兵。祖大寿等乘胜追击,杀死杀伤后金军无数,北京保卫战以明军胜利而告一段落。

祖大寿因其战功被崇祯帝大加封赏,但奇怪的是对于袁崇焕,崇祯帝却没有任何表示,他不仅不领袁崇焕的情,相反地奇怪的认为


,大明朝文武官员济济,没有你袁崇焕,我崇祯一样可以平定天下。如果说,这之前他还心存一丝无人可用的忧虑,那么在后金退兵之后,反而更加坚定了杀袁崇焕的决心。

走进大清朝之袁崇焕死之谜,崇祯帝因何自毁长城(原创首发)

九大罪状诛杀袁崇焕

崇祯三年(1630)八月五日,崇祯帝凌迟处死袁崇焕之心已决,诏谕廷臣:“崇焕擅杀,逞私谋款,至敌欺藐君父,失误封疆,”“限刑部五日内具奉”。八月十六日,中秋节刚过,崇正皇帝先是在乾清宫暖阁召见辅臣成基命等,而后又在平台召见内阁、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翰林院、锦衣卫堂上官等文武大臣,宣布了袁崇焕九大罪状:

“袁崇焕付托不孝,专持隐瞒,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及至城下,援兵四集,进行遣散。又遣携喇嘛,坚请入城。”此时的崇祯也不忘展示一下他作为皇帝的“仁慈”,假惺惺的说:“种种罪恶,命刑部会官磔示。依律家属十六上处斩,十五以下给功臣为奴。”——《明史·袁崇焕传》

紧接着,崇祯帝宣布他最终的决定:袁崇焕“依律!”并迫不及待的命令刑部侍郎涂国鼎前去西市监斩。当日午时,“风霾昼闭,白日无光”,一代爱国名将袁崇焕被惨无人道“磔刑”处死,时年46岁。袁崇焕临刑之前仰天长叹: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后人每览于此,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走进大清朝之袁崇焕死之谜,崇祯帝因何自毁长城(原创首发)

崇祯为何要杀袁崇焕

皇太极如此拙劣的“反间计”,为何却能使勤政克劳、常以英主自诩的崇正皇帝决然无顾地诛杀一位战功显赫、“进退一身关社稷”的边关大将?这是一幢历史悬案。

崇祯帝17岁登基,自幼便接受经筵日讲,文墨智能远胜其兄朱由校。继位不久,崇祯便罢黜阉党,整治朝廷,除恶治乱,其后有启用大量东林党,内阁一时几位其所领,故称“东林内阁”。袁崇焕也在这一时期被重新启用,官封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左侍郎。明朝经此改革焕然一新,朝纲为此一振。这些均被当作了不起的大事,崇祯帝也因此得了个“英敏果断”之誉。

崇祯帝之所以中计,并非因其才能平庸,而却是他刚愎自用、用人多疑的性格使然,正如《明史述评》认为崇祯“无知人之识”。回顾袁崇焕投身辽东抗战,千里赴难、誓死捍卫京师的表现,想不戳穿“反间计”应该不是难事。但此时。崇祯帝心中打着自己的算盘,宁愿听信宦官的谗言,也不愿相信外臣的赤诚,甘愿对阉党“借刀杀人”的阴谋视而不见,甚至自愿沦为它们的帮凶。


亲爱的朋友们:涛哥每天都在头条发文,都是有关宇宙、奇文,地球、世界、科学、自然、历史和军事的未解之谜。亲爱的朋友们,从2020年1月18日开始,将发表一些有关大清朝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密的文章。如果你喜欢麻烦你点击“关注”,“点赞”或发评论,涛哥先谢了。祝朋友们万事顺意,身体健康。祝武汉战“疫”大获全胜!

走进大清朝之袁崇焕死之谜,崇祯帝因何自毁长城(原创首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