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鬆:金錢和物質帶來的動力無法長久,我們立長志而不是常立志


白巖松:金錢和物質帶來的動力無法長久,我們立長志而不是常立志


白巖松:金錢和物質帶來的動力無法長久,我們立長志而不是常立志


俗話說的好:“三人行,必有人講道理!”我們在形形色色的生活境遇中,總能從不同渠道聽到或看到很多很多的大小道理,但有個很大的問題是,似乎這對自己並沒有什麼卵用。

白巖松也曾說過,大多數人聽了那麼多大道理,為什麼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於是我們開始自嘲了:聽了那麼多大道理,卻依舊過不好自己這一生!嗚呼哀哉。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世間的道理就和知識一樣,你是聽不盡,學不完的。所以我們該反思,為什麼你聽了那麼多大道理,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道理那麼多,我就是聽不懂

白巖松:金錢和物質帶來的動力無法長久,我們立長志而不是常立志

你碰到一個大師,他吃肉喝酒還撩妹,然後深沉的告訴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不但告訴你道理,還要問你——悟到了嗎?你能悟到才怪呢!

杜撰個故事開個玩笑,我這裡實際要說的,就是有這麼一部分人,他們聽不懂道理。這些人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真的資質欠佳,聽不懂;還有一類是選擇困難症患者,迷失在道理之間。

道理如知識,有老師教,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學明白的。會有很大一部分人,聽到別人講的經驗,總結,道理後,壓根領會不到更深層次的、對自己有幫助的信息,甚至連表面意思都不懂,這種,就比較尷尬了。

但講道理的人,他們並不是千篇一律普世價值觀,都是各有各的論點,有人說你不奮身一躍,怎麼知道自己不會飛;有人又說飛得越高,往往摔的越慘。

選擇困難症患者懵了,到底誰說的對啊?該信誰的?這種人說到底也是屬於聽不懂道理的人,他們不會從別人的說教中提煉對自己有用的信息,更是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於是乎,永遠都迷迷糊糊,不知所措。

白巖松:金錢和物質帶來的動力無法長久,我們立長志而不是常立志

成功篇


成功=值得做的事

成功其實說到底是一種心底對自我的認可程度。當你對自己的認可程度達到一定高度,那麼你就會覺得自己對於人生的可控程度大大增加,也會覺得自己正在實現著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所以說到底,成功是一種內心感受,那最容易讓我們感受到成功的事情就是我們心底認為是值得的事情,這些事情最能夠讓我們獲得大程度的自我認可。

白巖松:金錢和物質帶來的動力無法長久,我們立長志而不是常立志

獲得成功的關鍵點:一是點燃你內心的滿足感,二是利用內心中贏得資源、犒賞的競爭欲。

上面的兩點其實和剛剛說的成功是一種內心對自我的認可程度是同一種概念,只是更詳細的說明了怎樣去創造這種自我認可。一是通過做好一件又一件事和不斷的突破自己來讓自己對自己滿意。二是利用好自己內心的競爭欲,動物世界適者生存的原則同樣適用於人類,其實仔細思考我們的努力其實本質上都是為了更好的生存,去獲得心儀異性的青睞,去給自己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去贏得我們希望得到的獎勵,這些東西都可以成為我們為了成功而努力的動力。

白巖松:金錢和物質帶來的動力無法長久,我們立長志而不是常立志

成功的第一步通常是選擇一個值得解決的問題。

這一點就是告訴我們怎樣在生活中創造成功。首先關於我上面說過的那兩點,如果你從未有過相關的經驗,那可能你理解起來就會相對困難一些。所以成功也好或者對成功的理解也好,都需要你過去有一定的經驗。而假如沒有經驗或者經驗很少怎麼辦?就可以像這一點的建議說的,在生活和學習中多留意,尋找值得解決的問題,然後去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還可以注意提煉出一套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論,用一套已知的方法論去面對未知的人生,心裡總會感覺更安穩一些。

白巖松:金錢和物質帶來的動力無法長久,我們立長志而不是常立志

制定計劃的五個原則:具體明確,可以衡量評估,有實現的可能,與我們的某些願望或目標有相關性,具有時限性。

按計劃做事對於成功最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讓你能夠把精力集中到一個時間段內的一件事情上,這樣一來不但做事有效率,而且精力的高度集中更能激發你的創造力。關於怎樣製作計劃,可以從上面提到的五個方面去考慮,而我的建議是做計劃的時候要短期計劃與長期計劃相結合,短期計劃要服從長期計劃。


如果你想成為更好的自己,擁有美德的朋友無疑是最為有效的方法。

書中說的“美德的朋友”指的是彼此在精神層面能夠交流,願意讓對方知道自己的缺點也會努力向對方展示自己的最佳狀態,同時彼此能夠互相扶持的朋友。這樣的朋友從數量上來說,註定很少,不過他們對於我們的生活而言,存在價值要比一般友情大的多。如果你現在有這樣的朋友,那就與對方好好珍惜多多交流;如果沒有的話,那就去認識那些比我們更優秀更努力更有夢想的人,從中尋找自己真心想交往的對象,去真誠的結交。


白巖松:金錢和物質帶來的動力無法長久,我們立長志而不是常立志

動力篇


追求內在滿足和外在獎賞的人通常比那些只追求其中一項的人更長久地專注於一項任務。


內在滿足可以與前面講過的自我認可聯繫起來。外在獎賞通常是在制定計劃的時候,給自己設立一個完成計劃實現目標後的獎勵,這樣的獎勵機制往往能起到激勵作用。可是如果單純的追求獎勵機制或者內在滿足,就會讓我們的耐心和動力由於來源單一而無法持久。所以我們在努力的時候,一定要兼顧自己的內心感受還有給予自己一定的外在獎勵,用一種靈活的方式去給自己創造動力。


有兩樣東西值得你為之奮鬥:熟悉你的人發自內心的尊重,以及財務安全感。


第一樣東西其實很好理解,比如你可以想象一下,同樣一句誇獎你的話,一個你熟悉(最好還是你尊重)的人對你講的話一定會比一個陌生的人對你講更受用,更讓你鼓舞。至於財務安全感,你點進來看這篇文章不就說明你有這樣的一種慾望了嗎。

白巖松:金錢和物質帶來的動力無法長久,我們立長志而不是常立志

責任心可以作為一種自我加油的方式。


這一點我想拿我自己舉一個例子。暑期寫作的時候,我經常會犯惰性不想寫,這個時候我就會想:我在簡書上有52個關注量,我要為了他們持續寫出有能量有作用的文章。每當想到這些,我就會有一種源源不斷寫作激情。

所以如果你做的事情有人在關注,那不如想想這些關注你的人,要對得起他們的關注,這樣你的責任心會為你帶來不竭的力量。


任何一本你所鍾愛並能讓你充滿希望、憧憬未來的書籍都能再次點燃你的信心。

白巖松:金錢和物質帶來的動力無法長久,我們立長志而不是常立志

這裡提到的“書籍”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抽象的概念,只要是能夠讓你充滿希望、憧憬未來的東西都能再次點燃你的信心,這個“東西”可以是一本書,一部電影,一種習慣,或者是一件有意義的物品。關鍵是要在感到無力的時候,去重溫這樣的東西,重溫它們帶給自己的溫暖與激勵。


白巖松:金錢和物質帶來的動力無法長久,我們立長志而不是常立志

幸福篇


克服困難實現長期目標時,整體幸福感會得到提升。


書中說的整體幸福感,實際上是一種對於人生的掌控程度。對於人生有較高的掌控程度就會帶來較高的安全感和滿足感。當你實現長期目標的時候,你心中就會認為對於自己掌控生活的程度增強,這無疑會帶來較大的幸福感,而我們努力不就是為了幸福嗎。


建立並妥善維護社會關係對於幸福和成功都十分關鍵。


人是社會動物,交流溝通是人的基本需求,而交流溝通的對象則是我們身邊的社會關係。維護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我們就能夠從日常的交往中比較輕鬆地獲得快樂。同時人脈帶來的信息、資源也是成功的關鍵。

白巖松:金錢和物質帶來的動力無法長久,我們立長志而不是常立志

當人們在談論自己、自身需求以及對於世界的看法時,這種行為可以激發和食物、金錢刺激所帶來的相同的快感。


當你去建立自己的社會關係擴展自己的人脈的時候,在傾聽的基礎利用好上面的原理,可以幫助你更好地交到朋友。


建立“相似性”進而產生能讓社交關係順利發展的“好感效應”。


人們普遍更喜歡那些和自己有許多共同點的人。所以當你與人交流的時候,無論他是熟悉還是陌生的人,都可以想辦法尋找彼此身上的相似點,進而產生對彼此的好感,從而順利發展自己的社交關係。


白巖松:金錢和物質帶來的動力無法長久,我們立長志而不是常立志

生活篇


建立起你自身和他人、工作以及和比你自身更為重要的事物之間的正確關係。

自身和他人的關係體現的是我們的存在感,自身和工作的關係體現的是我們的價值,自身和比自己更為重要的事物之間的關係體現的是我們的內在--而一個好的內在能我們帶來充足的滿足感。存在感、價值體現與滿足感,這三者兼而有之而且十分充沛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為自己構建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我們要擺脫一種類似於“只有取悅父母才是知恩圖報”的本能意識。


上面是書中的一句原話,可見這樣的問題在全世界都存在。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必須要報答,但其實

報答父母之恩最好的方式是我們成為最好的自己,成為一個健康、幸福的人,而不是一味地取悅父母,成為他們希望我們成為的人。

白巖松:金錢和物質帶來的動力無法長久,我們立長志而不是常立志

如果金錢和物質成為了你生活的全部意義,那麼無論你擁有多少,你都不會滿足。


就像一句話講的: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金錢和物質可以當作目標實現的一個附屬品,也可以在一個階段內成為我們的生活意義,但不要讓它們完全佔據我們的生活,因為我們大多數人在十幾年內甚至一生都無法成為百萬戶、千萬戶,如果一輩子被金錢與物質所累,那豈不是會錯過我們人生中的許多快樂?而且

金錢和物質帶來的動力往往無法長久,把它們當作我們人生的全部意義,也很有可能讓我們無法達到我們的人生本應達到的高度。

白巖松:金錢和物質帶來的動力無法長久,我們立長志而不是常立志

不要被激情牽著鼻子走,當你立志成為一個對這個世界有用的人,併為此努力奮鬥時,激情會不請自來。


這樣的觀點在當今社會很有針對性。現在很多人因為對工作以外的事情產生的激情大於對工作產生的激情,所以總想著換到那個更讓自己有激情的事情上面工作。這樣的情況容易產生兩個後果:一是整天由於對現工作的不滿和對“山那邊的風景”的嚮往分散了自己的時間與精力,最終導致自己在工作中止步不前甚至是退步。另一種是最終選擇了那種更讓自己能產生激情的事情當工作,這樣的話除了隔行如隔山帶來的很多困難之外,還有可能因為愛好變成工作而導致由於整激情日漸消散,從而重蹈覆轍。雖然說網上總有奔向自己的熱愛最終收穫巨大成功的例子,但環顧我們身邊,這樣的個例多嗎?所以我們要立長志而不是常立志,當為自己立下正確的志向努力的時候,激情的到來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難。

白巖松:金錢和物質帶來的動力無法長久,我們立長志而不是常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