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乌江自刎:从地理态势上看其惨败的原因

秦朝末年,群雄并起,反抗暴秦的乱政。十八路诸侯最后是以楚汉相争,一代枭雄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于乌江畔而结束。

项羽的失败是多方面的,其中不懂地理,在分封诸侯时,地理学上的失误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项羽乌江自刎:从地理态势上看其惨败的原因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二月,项羽在巨鹿迎战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发生,项羽大败秦军,并坑杀20万秦卒,奠定了其在各路起义军中的领导地位。进入关中之后,项羽凭借手中掌握的四十万军队,于次年一方面阳尊怀王为义帝于郴县,而暗中密令英布、吴芮、共敖将其杀死于南迁途中;另一方面,则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以霸主的身份将全国分成十八个王国,分封给诸侯、部将和降将为王。

项羽这样分封的目的在于一方面铲除竞争者,培植忠于自己的力量,树立自己的权威;另一方面将劲敌刘邦排挤到偏僻的西南巴、蜀和汉中三郡,另外让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分治关中,牵制刘邦。

项羽乌江自刎:从地理态势上看其惨败的原因

巴蜀之地是旧秦流放罪人的地方,在项羽的意识中其开化程度应该远低于关中和东部地区;而且刘邦的部下都是江苏人,一定不愿意久留于此,大批的逃亡势必发生。而且为了防备劲敌刘邦他还布置了两道屏障,第一层是让章邯等秦降将分治关中,相互制衡的同时有牵制刘邦,第二层将魏王豹移到河东郡改封西魏王。

从项羽的部署来看,就是要将刘邦封死在蜀中,争取时间先平定东部半壁江山,然后挥师西部,完成统一大业,然而事实却与他想象的大相径庭。

项羽乌江自刎:从地理态势上看其惨败的原因

首先是蜀中,巴、蜀、汉中三郡经过历代秦王一百多年的开发治理,尤其是都江堰的修建使得蜀中早已变成富饶的天府之国。而且,巴蜀之地四周高山布列,中间平原宽广,路有剑门之障,水有三峡之险,地理形势极为特殊,是上好的战略后方基地;项羽将刘邦分封于此,等于亲手将一块肥肉送到了刘邦嘴边儿。

其次,他留给自己的那块地方彭城(今徐州),此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四周一片平坦,无险可守,一旦遇有战事,便会遭敌之牵制和骚扰。

项羽乌江自刎:从地理态势上看其惨败的原因

最典型的就是发生在汉五年十月的固陵之战,此战是决定项羽命运的一战,但战场形势对他任然及其不利,战场所在地固陵(今河南太康南)至垓下(今安徽灵璧南沱北岸),不仅全是平原旷野,毫无险阻,而且河道纵横,湖泊、沼泽很多,既不利于以寡击众,亦不利于骑兵驰骋,而楚军恰恰是以骑兵为主,在这样的战场上其优势难以发挥。项羽本人最后陷于大泽中被汉军追击的事实,也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项羽屡战屡败,最终被刘邦逼得自刎于乌江畔。

项羽乌江自刎:从地理态势上看其惨败的原因

《史书》之《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羽小时候学书不成,他认为读书识字只要会写名字就可以了。如果他多读几本书,了解一下地理形势,也许就不会如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