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之辈》:浅析3位主角的情感历程,无奈之下是温情


《无名之辈》:浅析3位主角的情感历程,无奈之下是温情

作者|五月


前言

作家史铁生说: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十分赞同这句话,人生各自百态,谁也怨不得,也怨不得谁。

在影院看的《无名之辈》,深深记得当时的电影院里,笑声与哭声交错折叠。啼笑皆非的同时,向更深处探索,底部全是温情,一点点地跑到心底最柔软的那个角落,也许生命无常,但关于爱的信念,永远是治疗悲伤最好的一剂药。

我个人很喜欢这部电影,没事的时候总喜欢重温一下,因为总会有一些段落再看十遍,都觉得好笑,有些片段,再看十遍,都觉得温暖和感慨。

正如电影名字《无名之辈》那样,几位主角都是小城里普普通通的人,在生活的漩涡中各种旋转挣扎。

无名之辈,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从始至终这个人没有值得一说的亮点;从出生到灰烬也只是有机物到无机物的转变过程。

《无名之辈》:浅析3位主角的情感历程,无奈之下是温情

马嘉旗全身瘫痪,只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在小房间内无聊卑微地生存,靠保姆生活,生活无望一心求死。

马先勇酒驾导致老婆死亡,妹妹马嘉旗高位截瘫,从协警变成保安,努力赚钱,想换大房子,想重新证明自己可以成为协警。

胡广生,外号眼镜,来自农村,希望通过抢劫扬名立万,成为大人物,满腔热血,不过是因为自己生活在中低层,没有人注视,没有人知道。

仔细想来,他们都是生活底层的人,就算站在那里不动,生活的磨难也会接踵而来。

像《天堂电影院》中所说:“生活并不像电影,生活要比电影困难的多。”

《无名之辈》:浅析3位主角的情感历程,无奈之下是温情

据说,任素汐在拍天台那场戏的时候,因为要演出身体使不上劲的感觉,过于投入,导致绳子在她身上磨来磨去,等拍摄完毕,才发现身上全是血,在场的人全都看哭了。

最真实最感人的片段,不止感动了拍摄现场的人,也感动了无数观众,多数人回味起这部电影来,都依旧对天台那场戏无比深刻。

整部电影,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长,场景也并不豪华,却十分生活化,讲述了关于生活,命运,爱情,亲情的交错故事。

三位主角的人生,也在彼此相撞的那一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不管是心理上还是人生轨迹,都急速转折,但好在,都在缓缓地往好的一面推移。

在此,简单地对影片中三位主角的心理历程,以及情感做简单的解析。

《无名之辈》:浅析3位主角的情感历程,无奈之下是温情

01

马嘉旗残疾生命的巨大转折——从开始的一心寻死到后来的坚强生活

作家史铁生双腿残疾,常年在轮椅上生活,他的母亲常带他去地坛散心,于是在这样长期的来往之中,让他对生命有了高深的领悟,由此倾心创作了作品《我与地坛》。

在《我与地坛》中有这样一句话:“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这个“他”便是他自己。

这样的心境完全可以理解,从活蹦乱跳到不能走路,从生活欢喜到失去工作,这样巨大的落差,任谁都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在他的这部作品当中,有不少句子隐晦地表达了自己求死的欲望。

我不觉得这是悲观,反而是一种最真实的心理状态。

所以看到马嘉旗全身瘫痪时,内心生出一阵凄楚,命运对她是不友好的,她有权利去寻死,当然也可以乐观地生活。

在遇到眼镜之前,她是铁了心要死的。赶走保姆,靠着一张毒嘴,对哥哥马先勇恶言相向,也不打算结婚成家。

一个窗户,一个电视,一个钟表,一个狭小的房间,充斥着马嘉旗的全部日常,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她的生活从未有任何变化。

《无名之辈》:浅析3位主角的情感历程,无奈之下是温情

直到屋内闯入了两个悍匪,突然改变了她的生活,原先的寂寥瞬间充斥着紧张的气氛。试想一下,家里闯进悍匪,多少会有点惊恐,但马嘉旗的反应自始至终没有丝毫惧怕,因为在她漫长的轮椅生涯中,她早就无所畏惧,甚至一心求死。

尤其眼镜拿出枪吓她的时候,她十分“渴望”这把枪可以结束她的生命,她的眼睛里随即被泪光充满,携带着一点恐惧,还有一点关于求死欲的满足,短短几秒钟,马嘉旗这个人物内心的细腻情感,被任素汐演绎得入木三分。

于是,马嘉旗各种言语刺激,想让胡广生开枪杀了她,那种眼神里的笃定,是想急切结束生命的可怕欲望。

她甚至对眼镜和大头说:你有多想结婚,我就有多想死,你有多想当大哥,我就有多想死。

生活到底有多难,才让她对死充满了满满的期待。

《无名之辈》:浅析3位主角的情感历程,无奈之下是温情

马嘉旗和眼镜之间的熟络从马嘉旗小便失禁开始的。

眼镜本来情绪已经失控,但看到马嘉旗身下水滴在滴滴答答地流,眼神里瞬间多了冷静和沉默。大头拿起纸尿裤想给马嘉旗换上,她声嘶力竭地哭喊,不让大头靠近她,声音沙哑又尖锐,她在用力守护最后的尊严。

眼镜见状,起身夺走纸尿裤,撩起马嘉旗身上搭的布,帮她换了纸尿裤,自此大家都沉默了,所有人的自尊在那一刻,被现实毫不留情地击碎。

也正是这样一个举动,多多少少温暖了马嘉旗的心,但还是没有彻底改变她求死的心,不过相对之前急切求死的状态,已然变得十分温和。

剧中让我最感动的便是,在天台淋雨之后,眼镜拿着吹风机帮马嘉旗吹头发,那个画面实在过于美好,如果可以定格在这一刻,也不失为一种美好。两个渴望世界温暖的人,在那一刻靠得更近了。

《无名之辈》:浅析3位主角的情感历程,无奈之下是温情

马嘉旗让眼镜打开煤气便走,眼镜却没有打开煤气,反而给她留了一幅画,画上是他们两人牵手的画面,并附上一句话:我想陪你走过剩下的桥。

字迹歪歪扭扭,马嘉旗看到之后,眼中带泪哭笑着,这是感动,也是救赎。

眼镜终究表达了心意,给了马嘉旗生活无限的光亮,

那种爱的信念,是寂寥生活当中最耀眼的光。

那一刻窗外烟火交错绽放,是马嘉旗新生活的开始,哪怕要等眼镜几年,在漫长的生活中,也将是最值得的等待,是幸福的前奏。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当中这样说: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毫不特殊。

马嘉旗超越了身体残疾带来的痛苦,拔掉了内心求死的刺,接下来的生活便只有幸福,也许行动不便,但心底火热温暖常在。

《无名之辈》:浅析3位主角的情感历程,无奈之下是温情

02

马先勇心灵的自我救赎之路——从满怀愧疚到为此付出并内心圆满

偶然间看到这样一句话:救赎是漫长的,救赎是痛苦的。但不会救赎自己的人只会变得更越来越冷,直至冰封。

觉得十分符合马先勇的心境。

老婆是他害死的,妹妹是他害残疾的,工作是自己搞丢的,他好像罪大恶极,可是他自己也并不好过,他一定无数次在深夜里懊悔,在想如何救赎自己,如何给马嘉旗更好的生活,还有照顾自己的女儿依依。

作为一个犯过错的中年男人,没有伴侣,拒绝别人给他介绍,死守信念,他很痛苦又令人心酸。

只不过在影片当中,他总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其实在嬉皮笑脸的外表之下,全是破碎无奈的心,可毕竟他是整个家庭最大的支柱,所以必须撑下去,为了生活,为了依依,为了妹妹马嘉旗,为了自己的尊严,他必须立功,重新当上协警。

其实剧中有个细节特挠我心,他去小摊买水果,在和水果摊老板谈话期间,顺手拿走了旁边摆放的鸡蛋,一个高大威猛的男人,做这样扣扣索索的小举动,他把曾经的尊严揉在心里,使用极其普通的做法应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顿,他竟如此自甘堕落。

他甚至可以拿起警察们剩下的饭,自然地咀嚼了起来,如果不是生活所迫,曾经身为人民警察的他,又怎么会如此心安理得地成为表面上的弱者。

《无名之辈》:浅析3位主角的情感历程,无奈之下是温情

也许他真的很可恶,害惨了整个家庭,在学校拿着拖鞋打女儿依依,宛然一个油腻无知的中年男人,做父亲不够合格,做哥哥也没多少能耐。

可是即使他这样,我依旧对这个人物讨厌不起来,因为他也是命运的受害者。

死去的老婆离开了,留着的人未必生活得好,那是一种掺杂着愧疚,难过,无奈的复杂情绪,也会在无数个黑夜当中,侵蚀着他孤独的心灵。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心灵的创伤不是磨难而是登天梯,爬上去后定会另有一番独特的体验。

有创伤的不止马嘉旗,马先勇一样受着心灵的煎熬,在他努力查案,想要通过立功,再次获得协警的位置,这本身就是一种赎罪,一种努力,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他也被生活重重压垮,但他自始至终没有选择放弃,因为熬过去,就是圆满。

在马嘉旗让眼镜开煤气自杀之前,马先勇来到马嘉旗外面探望,他们隔着一堵门,在讲述各自的心情,马先勇略骄傲地说等他干成这件大事,便买有电梯的房子,马嘉旗嘴上骂他,却眼含泪水,饱含关怀。

不过,在听到马嘉旗对他的关心之后,马先勇好像很不习惯,说让马嘉旗骂自己才开心,看到这里突然有些心酸,也许在这漫长的时间里,马嘉旗曾无数骂他,马嘉旗是在宣泄,而他自己是接受,接受所有的责骂,才能填补一些心里那愧疚的深渊。

《无名之辈》:浅析3位主角的情感历程,无奈之下是温情

有很多观众质疑,为什么最后安排马先勇中枪这个环节,看起来多此一举,其实不然。

在常年被愧疚心理包裹的马先勇,他需要依靠当上协警证明自己,找回自己的尊严,他也需要付出些什么,证明他对女儿依依和妹妹马嘉旗的爱。

所以,他中枪了,受伤的是身体,解放的拧巴的心。

而且马先勇正义感爆棚,任何事都冲在前面,这样的性格注定要受些磨难,也许在多年前那场酒驾的车祸里,他恨不得受伤的是自己。

表面上马先勇受伤了,事实上,他收获了马嘉旗的原谅,女儿依依的和解,还有自己埋藏心底已久的愧疚和悲哀。

马先勇重新当上协警挽回尊严之时,彻底完成了自我心灵的救赎,以后的人生便只有努力,没有逃避。

《无名之辈》:浅析3位主角的情感历程,无奈之下是温情

03

胡广生决心扬名立万被现实摧毁——从满怀英雄梦到无奈地接受现实

胡广生这个角色我特喜欢,脏话满天飞,但是丝毫看不出他的骄纵和邪恶,相反正是在这样强悍的外表下,内心的柔软与善良,更容易被别人感受到。

池田大作说:生命的尊严是普遍的绝对的准则。生命的尊严是没有等价物的,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

这句话在胡广生的身上深刻演绎,因为对他来说,尊严是最重要的东西,他视尊严如命。

不然不会在发现偷的是模型机之后,崩溃大骂,瞬间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也不会在看到新闻报道他们是憨贼时,气急败坏,声称要去杀人,在大头阻止之后,他躺在地上大声哭喊,那种对内心尊严的沉重打击,有着超大的伤害力。

正如他自己说的那句话:“老子可以坐牢,但不要耍老子。”

他没有去过大城市,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资本,所有尊严的包裹,不过是为了保护那颗怯弱的心,渴望被关注,渴望被世界关爱。

嘴上说话越毒,心里就越孤独。

这一点胡广生和马嘉旗是相同的,所以才会在短短一天的相处时间内,心与心的距离,就可以靠得那么近,宛若人生难遇的知己,也似生活的美妙意义,可以相互支撑,可以互相给予。

《无名之辈》:浅析3位主角的情感历程,无奈之下是温情

个人觉得情节设计很有韵味的一点是,胡广生选择抢劫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出人头地,有点搞笑却又隐含心酸,那种渴望攀爬顶端的小人物心态,过于真切,深刻感人。

不然也不会在电视上看到自己抢劫上了新闻,异常地没有惧怕,反而说熬出头了。

他有一个英雄梦,但是现实却也总是绊他的脚。

他最后向马先勇开了一枪,当时,他惊恐地看看马先勇,看看手里的枪,出了救护车,被警察按趴下的时候,才明白刺激他的那个声响是烟花的爆破声。

他看着烟花,面部纠结,趴在地上,用凄切的声音喊道:“耍老子,耍老子。”

这是一种最无助的宣泄,他的英雄梦在这一刻崩塌了,心底生根发芽的尊严,全部被人生从他的身体里连根拔起,他怯弱又坚强地呐喊者,反抗着,接受着。

和马嘉旗一样,马嘉旗在烟花盛放的那一刻,找到了生命的意义,胡广生在看到烟花那一刻,逐渐地接受了现实,也许仍有不甘,但是他明白英雄梦也该到此为止了,因为他知道有个全身瘫痪的姑娘,在等他照顾,等他守护。

胡广生是个信守诺言的人,所以我相信他会在接下来的牢狱时光里,反思过错,摘掉无畏的英雄梦,成为更加沉稳的自己。

《无名之辈》:浅析3位主角的情感历程,无奈之下是温情

记得一句话:认怂,并不是放弃努力、抛下尊严。很多时候,越能认清自己能力边界的人,越懂得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该勉强。

胡广生在最后几秒钟有所妥协,表面上是失败,但其实战胜了自己自卑的心理,在内心境界上面,是一种极大的进步。

其实仔细想来,当英雄很好,但是当普通人也没什么不好,平淡,安然,美满。

但是胡广生的一腔孤勇,支持他去追求了,为小人物的翻盘做了一个积极又消极的例子,从这个方面来说,他已足够成功。

威尔·罗吉斯说:我们不可能全都做英雄,总得有人坐在路边,当英雄经过时为他们叫好。

说的极是。

英雄纵然好,平常百姓也没什么可悲哀。

《无名之辈》:浅析3位主角的情感历程,无奈之下是温情

总结

电影中有句经典台词:“世界上男才女貌的不一定叫爱情,是你懂我,我懂你的那才叫爱情,我觉得真的没有比这更匹配的爱情了。”

确实,在这部影片当中我看到了一种别样的爱情状态,惺惺相惜,相互怜悯,既相似又不同,既心酸又高贵。

马嘉旗和胡广生之间的隐含的情愫,像烟花般灿烂,且长留空中。

关于人生,再次借用史铁生的名言: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

所以不管你现在身处深渊,还是站在顶端,都不可骄傲或者怯弱,人生无法评论公平与否,只能在活着的时候,尽力绽放,才能无愧于心。

在网络上看到一段话,是这样说的:醉,皆在半梦半醒之间。思,皆在寂寞空虚泛滥。情,皆在肉体心理同眠。人,皆在磨难陪伴信冕。

磨难是陪伴,尽管长满了刺,熬过去,便成为自己最勇敢的王。

唯以好愿送给马嘉旗,送给胡广生,送给马先勇,还有更多和他们有相似经历,或者相似感受的人们。

也许人生漫漫又坎坷,征服自己,相互扶持,便是美满。


--END--

《无名之辈》:浅析3位主角的情感历程,无奈之下是温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