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人认为刘彻比刘邦强?

荡漾飞剑


汉高祖刘邦,和他的曾孙汉武帝刘彻,都是中国皇帝中的佼佼者。确实有很多人认为刘彻比刘邦强。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里面列举历代帝王时,说的就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而没有提到汉高祖刘邦。

刘邦和刘彻到底谁厉害,这其实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站在不同角度,采用不同评价标准,也能得出不同结论。我个人的简单看法是:刘邦能力更强,刘彻最后完成的功绩更大。不过,刘彻这个功绩,实际上是站在刘邦等人基础之上的。

公元前3世纪末到4世纪这一百余年,乃是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百余年。秦始皇、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一脉相承,促成了一个伟大民族的后续道路。

其中,秦始皇是首次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统一了文化的硬件基础,但是秦法残暴,没有得到多数民众的认可,帝国缺乏软性凝聚力。而汉高祖推翻暴秦之后,保留秦的中央集权制度,同时引入楚地和中原的儒道文化,中和秦国过于刚猛的法家思想,与民休养生息,使得汉朝成为第一个得到多数人拥戴的大一统王朝,汉族也因此得名。之后,汉文帝和汉景帝逐渐消除汉初的帝国内部动荡,而汉武帝则在前人基础上,完善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对外则打败匈奴,确立了中华东方文明的魁首地位。

由此可见,从对历史的贡献来说,汉高祖和汉武帝都是必不可少的,是中华民族从分散到一统到强势崛起的链条上重要的一环。从个人力量上,汉高祖刘邦以区区亭长,在七八年之间扫平群雄,一统天下,其个人能力当然超过汉武帝。而汉武帝集先辈大成,最后完成临门一脚,功绩堪称名垂千秋。

以秦为例,秦国的统一其实也历史一百余年。其中,确立对东方六国优势的是秦孝公和商鞅变法,多次打败东方六国造成绝对压倒优势的是秦昭襄王。秦始皇只是“奋六世之余烈”,难度甚至可以认为比秦昭襄王还低。但同时,确实是在秦始皇手上,短短十年完成了统一,而且统一后在制度上进行了诸多建设。所以我们说秦始皇功劳比秦昭襄王大是没什么问题的。

同样在汉朝角度,汉高祖当然比秦昭襄王要强,而汉武帝未必有秦始皇厉害。但是,站在最后成功的角度,认为汉武帝超过汉高祖,也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虽然反过来同样说得通。


巴山夜雨涮锅


刘彻是刘邦的后代,真的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我认为刘彻比刘邦强,主要是因为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刘彻接受过系统的,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刘邦全靠自学成材。刘彻的格调就要比刘邦大的多,特别是董仲舒来了之后,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得皇权更加神话,真正的做到了,“将之所指,兵锋所向”。

第二,刘彻是大汉的威信王权制造者,汉武大帝刘彻最著名的功绩就是将匈奴打到了大漠以北,名震天下。而刘邦却经历过“白登之围”,最后还是靠最令人耻辱的“和亲”手段,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纵然汉朝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匈奴,依然是同一伙匈奴,开国皇帝差点被匈奴灭掉,而汉武大帝却是差点将匈奴灭掉,因此,很容易得出刘彻要比刘邦强的观点。

第三,刘邦所在的时代,更为耀眼的是“西楚霸王”项羽,是那个“破釜沉舟”剿灭秦军主力的霸王,是那个以一敌万,杀得敌军胆战心惊的霸王。现在人们都为项羽感到可惜,如果当初胜利的是他,也许我们会更高兴吧,可惜,历史就是历史,输了就是输了,胜利者才能得到一切。尽管如此,人们口口相传并且为之向往的依旧是西楚霸王,而不是刘邦,不是这个地痞流氓。在刘彻的时代,天下已定,所有的史书都会优先记载帝王,其他人都是配角,再加上刘彻开通了西域之路,带来了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大大的开展了大汉的眼界,相比之下,就会显得刘邦相形见绌。


荡漾飞剑


邀请我就答一下。

《泌园春》有诗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可见,刘邦在此诗中,地位不及刘汉武。

同样是一穷二白的起义成功人士朱元璋也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当然角度不同。个人觉得刘邦更利害。毕竟赤手空拳拉赞助,打天下。需要的智慧和领导力是刀剑与火炼成的。

让刘邦去平七国之乱,感觉好像老爷子只要在位,七国根本乱不起来。所以,刷存在感刘邦强。

再以战斗力论,刘邦与秦打完与项羽打。再与匈奴打,感觉其兵峰未必会钝。

刘汉武是含金钥匙长大的娃。不管宫斗有多残酷,起步高啊!生下来就有站队的文臣武将扶佐。有人有钱有地盘。

比较起来老流氓更利害一些。



冷眼旁观酱油客甲



路遥lgy


刘切不如刘邦


用户4309590019492


汉高祖开创汉基,经文景休养生息,国库充盈,武帝雄才大略,北逐匈奴,维稳边陲,虽建不世之功,有至民困之实,历史上看,仍不失为雄主。


钱君史话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汉武帝刘彻的地位比刘邦高这就是一个伪命题。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朝代,后继者不论功劳再大也不可能在影响和地位比得过这个国家的开创者。毕竟开创者和守成之主的差别还是蛮大的。

事实上单从个人功绩来看的话,汉武帝刘彻比汉高祖刘邦要差不少。起码刘邦没有犯过什么特别重大的错误。而汉武帝所犯下的错误和他的功绩一样影响都非常大。而且汉武帝虽然是汉朝历史上四个拥有庙号的皇帝之一。但是汉武帝死后关于是否要给他上庙号的争议非常的大。原因就是因为汉武帝所犯下的过错太大了。甚至一度影响了汉朝的根本。关于汉武帝的功绩我们这篇文章就不就不过多赘述了。我们单单来聊一下汉武帝犯下了哪些错误。



首先一点“穷兵黩武”。汉武帝虽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采取对外进攻战术的皇帝。但汉武帝在尺度上没有把握准确。历史上汉武帝对匈奴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进攻。最后把匈奴人直接赶进了漠北吃沙子。本来这就基本上解决了自西汉初期以来匈奴对中原的威胁。并且收复了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之地。可以说这个时候的汉朝在和匈奴的战争中已经完全占据了主动。匈奴人逃亡漠北实际上已经是认怂逃亡了。汉武帝没有必要再去耗费精力,人力,物力,财力去深入漠北追击对汉朝毫无威胁的匈奴。但汉武帝偏偏那么做了。


之后汉武帝对匈奴的作战完全就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了。文帝景帝两代皇帝的积累被汉武帝挥霍一空。这本身没什么不对。但后期汉武帝无休止的北伐,导致汉朝百姓饿殍千里,国家农业和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太子刘据数次建议汉武帝停止无休止的北伐,采取休养生息的国策。但均被汉武帝否定。而且也因此刘据被汉武帝所厌恶。可见后期的汉武帝是多么的固执。为了自己的面子去差点葬送了汉朝。汉武帝对于汉朝的损耗是巨大的。霍光终其一生执政汉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实际上就是给汉武帝擦屁股了。



再比如汉武帝晚年崇信方士,自奉奢侈,最终引发了统治危机导致了著名的“巫蛊之祸”的发生。由于巫蛊之祸导致汉朝内部发生了内耗。皇后卫子夫被迫自尽身亡。太子刘据这么完美的一个继承人被逼造反。后自尽身亡。可以说由于汉武帝的糊涂导致自己的老婆和儿子全部死于非命。而且由于汉武帝的原因导致的“巫蛊政变”使得汉朝很多无辜的人死于非命。

寿终正寝之前的汉武帝终于痛定思痛颁布了《轮台诏》。它意味着汉武帝对自己的扩张政策感到悔恨,标志着治国路线由“尚功”调整为“守文”。而这项策略很早之前太子刘据就像汉武帝数次谏言过。要知道历史皇帝是很少有认错的。皇帝的信条就是“犯错可以改错,但绝不认错”。汉武帝发布罪己诏向天下人承认自己的错误。一方面可以看出汉武帝确实有担当。另一方面也足见汉武帝自身也知道自己犯下的错误有多么的重大。虽然说功过不相抵,汉武帝是个伟大的帝王这没有错,但不管他的历史地位还是汉朝历史地位都是比不过刘邦的。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书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写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肯定了汉武帝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英雄。可见被称为千古一帝的汉武帝刘彻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他一生中所做的事影响深远,这也是为什么一说起大汉王朝,人们第一印象想起的是往往是汉武帝刘彻,然后才是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

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含前后少帝),政治家、文学家。汉武帝没出生的时候其母王氏梦见太阳进入她的怀中,告诉汉景帝后,汉景帝说:“此贵征也。”可以说,汉武帝没出生时就先展现了自己的不平凡之处。

幼年时候的汉武帝很喜欢学习,儒学经典、骑射、文学,他都有很大的兴趣。《汉武故事》中讲过,刘彻小时候受到馆陶长公主(皇帝的姐姐)刘缥的喜爱。刘缥有一次当着景帝的面问他,要不要她的女儿陈阿娇做妻子,小小的刘彻竟然聪明地回答:“如果能娶阿娇为妻,我一定要建造一所金屋子给她住。”陈阿娇之母馆陶长公主大喜,于是劝汉景帝立刘彻为嗣。

后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景帝逝世。太子刘彻即皇帝位,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开始施展自己的抱负。

政治方面: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即允许诸王将自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一步步削弱诸侯国的实力,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朝堂上,改革官职,组成内朝和外朝,通过打击丞相来加强自己的权力。朝廷外,汉武帝用派刺史的方式对地方的豪强、官吏进行监督,保证政治清明。

汉武帝用人标准是惟才是举,其在位期间曾于元光元年及元封五年两次颁布求贤诏。“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者,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意思是只要愿为汉朝事业奋斗,有艺能、有才干的人,能为将相和可以出使遥远国度的人都可任用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卫青,霍去病就是汉武帝从奴仆中挑选出来的。

经济方面:汉武帝改革币制,铸造五铢钱,作为通行全国的法定货币;盐铁官营,由国君垄断经营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均输平准”平抑物价,征收大商人,高利贷者的财产税。

经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和一系列的发展之后,大汉朝国力空前强盛,于是汉武帝决定对外用兵,拓展疆土。他首先平定了南方闽越国的动乱,保证了国内局势的稳定。然后派大将军卫青,霍去病连续发动对匈奴的战争,在经历了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后,出现了“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的局面。至此,影响了汉朝几十年的匈奴帝国开始走向衰落。

接着汉武帝开始远征西域,飞将军李广带领汉军击败大宛,威震西域。西域诸国纷纷遣子弟入汉贡献,并作为人质,西域臣服。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武帝派兵由水、陆两路进攻,灭亡盘踞在朝鲜半岛北部的卫氏朝鲜。最后进军西南地区,征服东越南越,设置南海等九郡。至此,大汉帝国形成了封建大一统的鼎盛局面。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中国开始以文明和富强的政治实体和文化实体闻名于世。

汉武帝虽晚年因为穷兵黩武和巫蛊之祸经常被人诟病,但是他敢于直面自已的过失,颁布《罪己诏》,重拾汉初的息兵养民、轻徭薄赋的国策,为之后西汉极盛之世的孝宣中兴奠定了基础,无愧为千古一帝!


巴山夜雨话历史


刘彻通西域,败匈奴,一代的传奇。当时世界上最牛逼的两个人,就是罗马的恺撒和西汉的刘彻。


奥德修斯蛇夫座圣斗士


不清楚为什么会有人这么认为。我是认为以刘邦的综合素质,与刘彻换一下应该做的更好。而刘彻别说逼项羽乌江自刎诱捕韩信了,在那个乱世,他连手下萧何陈平周勃等人都玩不转(真换作刘彻这些虎狼之辈起根就不和他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