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活着》: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快乐童年,如今一去不复返。亲爱朋友,都已离开家园。离开尘世,到那天上的乐园,我听见他们轻声把我呼唤,我来了,我来了,我已年老背已弯……”

这是美国民歌《老黑奴》的歌词,作者福斯特在1860年离开家乡去纽约之前写的最后一首歌。写这首歌的时候,福斯特一生热爱着的家乡和亲人,几乎都一去不复返了。父亲去世,两个姊妹出嫁,两个兄弟相继故去,剩下的另一个弟兄也已结婚。事实上,除了妻子和年幼的女儿之外,只有他一个人孤独地留在家乡。


余华《活着》: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福斯特

然而事情与非如此,此后福斯特又遭遇家庭婚变的悲剧,他被迫孤身流落纽约,仅仅四年后就孤寂地离开了人世。

余华在书中写道: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而曲名中的“老黑奴”确有其人。福斯特和妻子家的这位老黑奴有着多年的交情,1860年,老黑奴去世,老黑奴生前要作者为他写一首歌,作者答应了。这首歌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写的,旋律优美、亲切而又哀婉动人。作者写作本曲除了寄托对老黑奴的哀思以外,同时也融进了对自己境遇的哀叹。

《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和老黑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和时代,然而有时他们就像是同一个人,生活取消了他们之间所有的界限,在不同的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余华《活着》这部作品,在他的作品中,在福贵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一个人漫长且短暂的人生中,福贵是怎么度过他动荡和苦难的一生,如何度过他平静和快乐的一生?

忍受

汪曾祺说过:“忍”,是一种非常庸俗的人生哲学。

“活着”作为一个词语,在我们的语言中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喊叫,也不是来自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活着》讲述了福贵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

余华《活着》: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余华


每一个人和命运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路上,在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活着》用第一人称叙述,文中有两个“我”,一个“我”是讲述一位老人的一生,一个“我”是讲述老人自己的一生。

第一个“我”在描写福贵出场时写到一位老人正在开导一头老牛。

“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缘,做鸡报晓,做女人织布,做头牛不耕田?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

此时的福贵已到垂暮的生命尽头,漫长的一生留给他的只剩下自己和一头叫“福贵”的老牛。

面对苦难的生活,福贵选择忍受、面对它,福贵知道自己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忍受生活的苦楚,看淡生活。

世间的一切不过遵循它应尽的义务,在福贵看来,自己应该做的就是忍受生活。即使生活不易,自己也要往前走。

人在生活这一张大网面前,微不足道,与争无力,福贵选择与其并行。

活着

福贵因赌博输掉家里的所有财产,福贵爹被他气死;母亲在其被抓壮丁后两个月多就死了;儿子有庆救县长女人最后血被抽干抽死;女儿凤霞生孩子大出血;妻子家珍得软骨病病死;女婿二喜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甥苦根吃豆子撑死。

身边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只有福贵还活着。在所有人死去,福贵认为他自己的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个人又过了那么多年。

人为什么要选择活着?

余华《活着》: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后印象派巨头画家保罗·高更画的《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福贵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在福贵自己的叙述中,没有对自己命运的哀叹,仅仅是平平淡淡地叙述了自己的一生。

在福贵漫长的命运和波澜壮阔的场景中,福贵在活着中,没有一句抱怨的话,他明白: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也许在福贵心中,他最渴望的就是活,亲人一个个死去,而他却依然孤零零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亲人活着更重要的的事了。

昔日的家财万贯已成过眼云烟,贤妻孝儿已不幸离世,亲朋在旁,对福贵来说是奢望,人世间的生离死别不知经历多少次,对于死亡不畏惧,在他心里,安安心心地死就是了。不用盼着收尸的人,他已给自己想好后路。

对于福贵来说,为什么要活着?

活着不过是为了活着。

生活

在《活着》中,作者讲福贵在一种极端的环境中生活,而并不是在一种极端的环境中幸存。生活和幸存就是一枚分币的两面,它们之间细微的分界在于方向的不同。

余华说,对《活着》而言,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福贵虽然历经苦难,但是他在讲述自己的故事。

在旁人看来福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是对于福贵自己来说,更多感受到的是幸福。

余华《活着》: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文中最后写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

道——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 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在旁人看来,福贵是生活的幸存者,可在福贵自己说,他是生活的讲述者,不带有对生活的任何偏见,不带着有色眼镜生活。

在作者笔下,生活依然是平淡的,生活的苦难最终会归于平淡,最终会趋向平静。

众生皆苦。生活从来不是没有褶皱的,苦难和痛苦伴随其中。但痛苦的生活慢慢地、慢慢地走向安静的未来。

《活着》是关于一个人一生的故事,它表达了时间的漫长和时间的短暂,表达了时间的动荡和时间的安静。时间就是福贵活着的方式,福贵的一生短暂而漫长、动荡而宁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