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从小镇牙医到文学大师,他写尽了当代小人物的悲哀

余华:从小镇牙医到文学大师,他写尽了当代小人物的悲哀

1、

从小镇牙医到文学大师


写出了《活着》、《兄弟》、《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的著名作家余华,没有成名之前,是浙江海盐县的一个牙医。

在做牙医的五年里,他每天都拿着手电筒去看别人张开的口腔,他觉得,那是世界上最丑陋的场景。他无法忍受这种日复一日的折磨,当时他的梦想,是进入县文化馆,做一位吃公家饭的文化人。

从小喜欢文学的余华,能够想到逃离诊所,进入文化圈的唯一方式,就是写小说。

那是被誉为“文学黄金时代”的80年代,中国到处都是怀揣着文学梦想的年轻人。一位能够发表作品的诗人,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不亚于今天的明星小鲜肉,身边总是围着最漂亮的姑娘。

但文学这件事,不是努力就可以的,如果没有“百分之一的灵感,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无济于事。老天赏饭吃,你才能干这行。

余华无疑是“老天赏饭吃”的文学天才。只有初中学历的他,写出来的一些文字却有模有样,灵气十足。正是凭着这种天赋,余华成功进入了鲁迅文学院进修。在当时,鲁迅文学院可是全国文学青年梦想的殿堂,只招收有潜力的青年作家作为学员。在这里,培养出了莫言、严歌苓、王安忆、刘震云等等知名作家,当然,还有后来名满天下的余华。

余华:从小镇牙医到文学大师,他写尽了当代小人物的悲哀


从1983年正式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到1993年,余华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活着》。那真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写出了《活着》这样的作品,余华不仅实现了当初进入县文化馆的梦想,还迅速踏入了中国一流作家的圈子。

从《活着》开始,宣告了余华式小说时代的到来,此后,他又出版了《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兄弟》、《第七天》多部长篇。

这些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对当代小人物的刻画。可以说,余华的小说里,写尽了当代小人物命运的悲哀。

余华:从小镇牙医到文学大师,他写尽了当代小人物的悲哀



2、

《活着》的艰难,《兄弟》的反目


在余华的《活着》出版后的第二年,就被眼毒的张艺谋看中,拍成了同名电影,由葛优和巩俐主演。这部影片当年就获得了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至今依然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

《活着》里的“败家子”福贵,年轻时吃喝嫖赌,挥霍无度,深深伤害着他的家人。自从把祖宅都输掉之后,他开始靠街头卖艺生活,并渐渐浪子回头。可是,时代的巨变,让这个刚刚有了一点希望的小人物,一次次跌入生活的谷底,他身边的人一个一个死去。这部小说里每一个小人物的愿望不过是活着,可到最后,陪伴着老年福贵的,只剩一只老牛。

《活着》的时间跨度从1940年到198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40年不过弹指,而在亲历这40年光阴的小人物看来,却恍如隔世。

余华:从小镇牙医到文学大师,他写尽了当代小人物的悲哀


《活着》充满了小人物的苦难,而余华的另一部小说《兄弟》,则是黑色幽默,笑中带泪。

《兄弟》讲了江南小镇上两代人的故事。

小说一开场,便是极为荒诞悲哀的一幕。有个男人因为在公厕偷看女人上厕所,不小心掉进粪坑里淹死了,留下孤儿寡母受尽乡人嘲笑。这位孤儿就是主角之一李光头。另一位主角叫做宋钢,他们两人因为宋钢父亲宋凡平娶了李光头的母亲,成为了兄弟。

小说的前半部分,主要塑造了宋凡平这位英雄般的人物。他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做事光明磊落,是小镇上的风云人物。李光头和宋钢两兄弟童年最开心的时光,就是被父亲宋凡平一手抱一个走在小镇青石板路上,所有孩子都投来羡慕的目光。

可是,不久后的那场运动,毁掉了宋凡平,也毁掉了李光头和宋钢幸福的童年。宋凡平被关了起来,直到后来逃跑被打死。

宋凡平之死的那场描写,使我现在想起来还为之动容。那是何等的英雄气概。为了赴妻子之约,宋凡平逃了出来,结果被一群人追到了火车站。在被一次次打倒在地上后,宋凡平又顽强地站了起来,一步步爬到了售票口,用最后的力气要求买一张去上海的车票。

他死得悲壮,倒在地上,却高大得如同一座山。

宋凡平死后,这部小说里再没有了英雄

李光头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机,发了大财,成为当地知名的企业家。宋钢老实巴交,下岗后只能街头叫卖讨生活。宋钢的妻子嫌弃丈夫不会赚钱,在李光头的金钱攻势下,成为了他的情妇。最后,宋钢为了赚钱,大男人去卖丰乳霜,还做了丰胸手术,而当他伤痕累累地拿着钱回来,发现妻子和兄弟李光头混在了一起,绝望而窝囊地选择了自杀。

余华:从小镇牙医到文学大师,他写尽了当代小人物的悲哀



3、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能有用自己的文字把它写出来的人是很幸运的


有人曾这样评价余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有一两个能用自己的文字把它写出来的人是很幸运的,能把有形的东西变成无形的东西真是太伟大了。我觉得余华是一个伟大的作家。”

余华的伟大,在于他能够洞察出时代浪潮下,那些最卑微的小人物的内心,用犀利、独特的语言,悲悯、批判的态度构建出来。

但他最大的缺点是:不够高产。到目前为止,只有五部长篇,六部短篇小说集。和同时代的其他一流小说家相比,好像确实“懒”了点。

希望这样的“懒”,是他对作品精益求精的态度,宁缺毋滥。也更希望他能够继续推出令我们动容的小说,为我们这些“小人物”写下最精彩的故事。

余华:从小镇牙医到文学大师,他写尽了当代小人物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