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鲁迅曾是我这辈子唯一讨厌过的作家,但那是在我36岁之前

鲁迅先生是众人敬仰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直到今天仍在流行,可以说鲁迅先生的书籍伴随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然而著名作家余华却公然指出,自己此生唯一讨厌过的作家就是鲁迅,但是由于二者文字精神内涵的相似,余华也曾被视作过“鲁迅的接班人”。他与鲁迅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过节”?使得余华竟说出这样的话。

余华:鲁迅曾是我这辈子唯一讨厌过的作家,但那是在我36岁之前

一个人成为符号

余华,著名作家。生于1960年4月3日,余华回忆起他的少年时代,他曾单纯地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作家,那就是鲁迅。他在文中写道:“我有口无心地读着语文课本里鲁迅的作品,从小学读到高中,读了整整十七年,可是仍然不知道鲁迅写下了什么?

我觉得鲁迅的作品沉闷、灰暗和无聊透顶。除了我在写批判文章时需要引用鲁迅的话,其他时候鲁迅的作品对我来说基本上是不知所云。也就是说,鲁迅作为一个词汇时,对我是有用的;可是作为一个作家的时候,让我深感无聊。因此,我小学和中学的往事里没有鲁迅的作品,只有“鲁迅”这个词汇。

余华:鲁迅曾是我这辈子唯一讨厌过的作家,但那是在我36岁之前

余华的少年时代,正好处于我国特殊时期,大部分文学已经死亡,在课本中学的最多的就是鲁迅的作品,但是一群生在新社会的孩子,还未对旧社会有着正确的认知事,就要被迫记住鲁迅写过“万恶的旧社会是一个吃人的社会”,

这些作品距离一群孩童的生活太过遥远,恐怕不能引起余华的共鸣,他更多时候还是存在着抵触情绪,在他眼里鲁迅仅仅是一个称号,在高处板板正正地立着,代表着永远革命永远正确。

“鲁迅”两个字那时候更多的是以词汇的形式出现。“鲁迅先生说”……,这种语句形式,是当时很多人讲话之前的发语词。很多时候,一句话前只要加上“鲁迅先生说”,那么这句话就会变成真理。余华回忆自己小时候和同学一次争论,争论的主题是太阳距离地球什么时刻最近?


余华:鲁迅曾是我这辈子唯一讨厌过的作家,但那是在我36岁之前

这个问题,争论来争论去他们已经距离寻求事件的本源很远了,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答案才是唯一正确的,余华和同学跑去征求他人的意见,最后想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让对方认输,余华坚持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最近,而那个同学一直坚持是早上和傍晚的太阳离地球最近。

余华眼见着支持同学那一方的人数明显增多,自己就快输了,急中生智编造出一句谎言,余华和众人说:“鲁迅先生说:‘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最近!’”此言一出,就是有人想质疑他,也不敢说出自己的疑问,因为毕竟是鲁迅先生说的。

余华开始尝到这种“鲁迅先生说的”甜头,这就是他写道的“鲁迅”对于他来说作为一个词语的意义远远大于作为一个作家。毕竟一句话的威力实在太大,能够让人一下子放弃自己坚持已久的观点,足以侧面证明鲁迅在当时人心中的地位。

然而这依旧没能减少余华对他的偏见,可能是出于一个孩子的叛逆心理,余华还是固执地认为鲁迅是一个糟糕的作家,时代政治的产物。

他还没能静下心来阅读真正作家鲁迅的作品,或许是时机还不成熟,余华还不够成熟。

从一个符号回到一个人

十年动荡过去,鲁迅开始更多以作家身份出现,人们不再那样相信鲁迅的话就是“金科玉律”一般。余华也成为了一名高中生,当他有机会读更多作家的著作时,还是选择性地跳过了《鲁迅全集》,仿佛是赌气一般,誓要与“鲁迅”这两个字分开得清清楚楚。

余华:鲁迅曾是我这辈子唯一讨厌过的作家,但那是在我36岁之前

余华工作了,成为了一名作家,虽然他不曾认真读过鲁迅的作品,但是有人却能在他的作品里找到他与前人相似的精神。或许是这个原因,有一位导演拜托他根据鲁迅小说作为剧本打底,改编成一部电影。余华当时正囊中羞涩。

如果能够完成这部剧本的创作,他应该可以得到一份丰厚的报酬,所以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其实他接到这个任务以后,瞬间一头雾水,毕竟当时的余华已经三十六岁了,十几年过去了,他和鲁迅已经分道扬镳多年,想要重新拾起还得费上一番功夫。

他跑到书店买了所有关于鲁迅的书籍,一本一本从头看起,读完第一本《狂人日记》之后,三十六岁的余华很后悔十几岁的自己当时竟然那么的不屑一顾。

余华:鲁迅曾是我这辈子唯一讨厌过的作家,但那是在我36岁之前

鲁迅其实是一个真正的作家,寥寥几笔就能把一个人物勾画的入木三分。余华一本接着一本,简直不停歇地看完了鲁迅的所有作品,他打电话给导演,劝他放弃改变鲁迅的作品,“不要糟蹋了鲁迅”。

余华后来去挪威讲学,他提起这段往事,对挪威的学生说:“当一个作家成为了一个词汇以后,其实是对这个作家的伤害。

一个人变成词汇,再从词汇变成一个人,这种转变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完成的,真的是要有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等这些条件都满足了以后,或许我们才能真正客观的去看待一些问题。

都说人体的细胞七年一轮换,三十六岁的余华,细胞都代谢了一轮又一轮,他已经不再是那个输赢心十分重的孩子了。 少年读不懂鲁迅,读懂已不再少年。在一日复一日的学习里,没能使余华记住鲁迅;反而是在多年以后,鲁迅凭借作家身份再次出现却使余华相见恨晚。

余华:鲁迅曾是我这辈子唯一讨厌过的作家,但那是在我36岁之前

或许,一些人的相遇是需要时机的。还有人说,鲁迅的书不是孩子的书,其中的深层含义是写给成人的,当你真的度过了自己的大半人生,再翻开鲁迅的作品,就会发现自己其实早已成了书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