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活着》:朽骨腐肉下的躯体,活下去不是悲哀而是缘法

今天我们重温余华创作的《活着》。

文中的人物交替出现,命运起伏反转,颠沛流离,坎坷不堪,却又强行生活下去。

人在动物本能和人性之间苦苦挣扎,短暂的美好和轻松后是再一次的命运摧残,死亡的噩耗来来回回残忍的剥削着富贵的感情,让原来那颗无畏的心死寂,让黑白分明的眼眸呆滞。

在那个风云涌动的时代,富贵在回家的路上被抓去当大兵,鲜血、残肢、死亡,一个个冰凉到没有一丝气息的词汇出现在我们眼前,刺痛了双眼也触动了心灵。

余华《活着》:朽骨腐肉下的躯体,活下去不是悲哀而是缘法

当富贵再次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

其实只有在痛苦可以忍受的时候,我们才会自怨自艾,当痛苦无法忍受的时候,我们就会一笑置之,毕竟还活着不是吗?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余华《活着》:朽骨腐肉下的躯体,活下去不是悲哀而是缘法

出生在美国的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活了101岁,换了六颗心脏。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个离开了自己。虽然洛克菲洛和富贵不是一个国籍,所生活的环境也不同,但他们的处境又何其相似。都看着自己的亲人们慢慢离开了自己,却还要坚持着活下去。

一如《活着》中所言:如果你的世界,没有痛苦的害怕,没有尊严的担忧,没有富贵的贫贱,没有暖寒的交替,没有外貌的困扰,没有男女的区别,没有你我之分,没有生死顾虑,你才会离"真正的活着"越来越近。

余华《活着》:朽骨腐肉下的躯体,活下去不是悲哀而是缘法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假设:假如地球即将崩溃,诺亚方舟只能带走十个人离开。在逃离地球的轨道上,因为燃料的减少需要不断的有人离开,每前进一段路程都需要人离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选择?谁最后留下才会最痛苦?

其实不难发现,最后留下自己是最痛苦的。因为所有选择都是自己做的,不停的权衡利弊,亲疏关系把自己留下,不是因为我害怕死恐惧,而是我是这个家的未来,是这里所有人的希望,所以我必须努力活下去,不然前面所有人所做的牺牲都变得毫无意义。

余华《活着》:朽骨腐肉下的躯体,活下去不是悲哀而是缘法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属于回归的状态,把看不透的东西,看透,把不明白的事情想明白,把放不下的人和是放下,一切就会变得返璞归真了许多。

任白云苍狗,风云变幻,沉溺在孤独的人生环境,救赎自我堕落的灵魂。

活着是自己去感受活着的幸福和辛苦,无聊和平庸;幸存,不过是旁人的评价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