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種水稻要守水?

用戶2745138578276


做為我國最重要農作物水稻生長,其生理生長習性與小麥、玉米等的差異,生長期吸收及天氣自然環境下對水的需求量遠遠高於多於小麥和玉米,我國人口眾多,人均水資源遠遠低於國際上不少其他國家標準,提倡節約用水,尤其是在種植農作物水稻時能科學地利用水資源,更可以使水稻生長健壯,病蟲草害少,水稻的產量可以獲得穩定的增長與豐收。



至於說水稻為什麼要守水,多年種植水稻的經驗可以顯示錶明,這句話提的不科學,不錯,水稻生長需要水多,不過,生長期對水的需求量是不一樣,長期把水稻秧苗保持一定的水層,適得其反地對秧苗生長不利,根系會缺少氧氣呼吸,紮根淺薄,土壤中的病菌病毒吸附於水稻根系中得不到有效的降解,水肥充足更易貪青旺長無效分孽苗多,抗病、抗倒伏能無疑會下降,所有這些,對水稻最終能取得增產極為不利。


水稻生長的一生,大致可分為水稻育苗期、栽插後活棵返青期、分孽期、孕穗揚花期、灌漿成期,不同的生長期,對水的需求量有以下諸種的差異:

水稻育秧期:在稻種浸泡並露白後,現在農村種植多采用節水型覆膜水稻旱育苗及工廠化機插秧塑盤育秧,秧苗露白落谷後,對水的需求量並不大,只要保持土壤溼潤,露天覆膜型旱育和機插秧苗,在水稻秧苗3~4葉一心後在天氣陰雨時或傍晚前揭膜煉苗,也能節約人工不用水澆潑節約用水,平時只有在土壤乾燥秧苗卷葉時,澆透水能保持土壤溼潤即可,在移栽前一星期左右混合1%尿素溶液噴(澆)施秧苗,秧苗移栽後活課快;


移栽後返青期:移栽秧苗後,並且秧苗弱小,是水需要的一個高峰,更主要的應該是陽光照射,天氣溫度較高,更移後水的蒸發量多,其實,剛移栽以後的秧苗對水的需求量並不多,與此同時,大田也是各種雜草萌發的高峰,儘可能多保持水層,以秧苗不淹秧心為原則,能抑制草害,也便於移栽4~7天后,用尿素5~7公斤/畝混合封閉秧苗大田除草劑撒施;

水稻分孽期:水稻分孽前期對水的需求量,能保持水層3~5Cm左右,並酌情撒施分孽肥(秧苗葉綠不乏黃缺肥可不施),有利於秧苗水層積溫高並分孽,分孽中後期,也就是當基本分孽已接近達到有效分孽數,開溝放水擱田,保持土壤無積水,以氣養根,以氣促根,能控制無效分放分孽,秧苗長得粗壯,從而也增強了灌漿成熟期的秧苗抗倒伏能力;



秧苗孕穗揚花灌漿期:秧苗此生長期對水的需要極為敏感,及時覆水,能保持土壤水層2~5cm之間有利於孕穗、揚花期生長,尤其是在水稻灌漿期,是對水的需求又一高峰,土壤缺水乾燥會嚴重影響結實率,由此會造成水稻稻穀的品質和產量嚴重下降;


至於到水稻秧苗黃熟期,能適當地降低保持降低土壤水層,乾乾溼溼,水稻後期秧苗粗壯而病蟲害會危害輕,收割前十天左右能做到開溝放水無積水,更有利於重型機械收割機下田收割。

通過以上的分析,種植水稻只有科學地用水,可以節約水資源,對水稻增產增長更有利!


老農話三農


水稻是南方農村最常耕作的農作物,因為南方人以大米為主食。在自給自足的時代,農民一家一年的糧食就是種上幾畝地水稻,秋收後收藏起來,一家人吃一年。因此,小時候,對種植水稻是有很深的記憶的。

水稻,缺不了水,但是,大自然是由不得人的,因此,遇上乾旱的年份是少不了的。記得小時候,很久都沒有下雨,村裡很多人的田裡都裂開了,為了不讓今年的稻穀絕收,農民們每天夜裡,剛吃過晚飯,就拿著手電筒到山上田裡去“守水”。因為水少田多,下坵的人會偷偷把上坵田裡的水破去。當然,這裡的“守水”與水稻的守水不同。那麼,水稻為什麼要守水呢?

水稻需要水,這是水稻的生理屬性決定的。水稻根系軟細,適合在經水浸泡後的爛泥中生存生長。守水,可以保持土壤的溼性,使土壤中的營養不易流失,而水中的養份可以持續地為水稻提供生長所必需的營養。水稻的生產旺季在夏天,夏天早晚和中午的溫差大,水田守水後還可以使土壤環境的溫度保持恆溫狀態,不至過於冷或過於炎熱。


但是水稻守水也分階段,並不是整個生長週期都要守水。在水稻剛插秧後,可以適當守水,秧苗成活後,只要保持田地溼潤即可。但在夏季時,降雨量較多,且天氣炎熱,容易曬田,可以加強守水,到了後期,水稻在向成熟轉變時,可以減少田裡的水量,到可以收割時,甚至可以全部排掉田裡的水。

因此,水稻守水雖然重要,但也要視情況而定。


老家農村


種水稻要守水?這麼說有些片面了。水稻種植過程中水分的管理也要科學、合理的進行。在需要保留水層的時候一定要保留合適的水層,在對水分需求不敏感的時候可以適當的排出多餘的水分進行曬田、壯根,對水稻的長勢、抗性、品質方面來說還是很有必要的。

1、返青期。水稻的返青期必須在田面保留淺水層,來加速移栽秧苗的根系生髮、及早返青。水稻移栽之後,根系會受到一定的損傷,吸收肥水的功能受到較為嚴重的限制。為了減少水稻體內水分的過度散失,水稻會啟動自身的保護機制來減少體內水分的散失,主要的表現就是地上部的變黃、萎蔫。當根系生髮出新的根系之後,水稻的地上部葉片會再次直立生長,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返青。移栽之後,立即在田面補充一層花達水,對秧苗的返青很有利。一方面可以通過水的高容熱能力在夜間對田面保溫;一方面可以減少受傷根系吸納水分的阻力;另一方面田面有一層花達水,也可以適時的追施一些硫酸銨等速效肥料,來加速秧苗的返青。這樣做是很有必要的。

2、追肥期。水稻的整個生育期,需要多次的追肥作業過程。一般來說,需要返青肥、櫱肥、穗肥、調節肥等。而且,這幾次追肥的過程都是依靠土施肥料為基礎。而對於這些土施肥料來說,想要施入水田,就必須要有水層的參與才能溶解、滲入地下、被根系吸收。而且,就以目前的機械條件來說,也做不到像旱田一樣使用機械開溝施肥,只能依靠人工或者機械的撒施來進行作業。所以,在追施肥料的階段,田面需要保留能維持至少5-7天不會乾涸的水層,才能保證肥料的吸收比例。

3、施用藥劑除草。這裡所說的藥劑除草,不僅僅是施用封閉藥。即便是葉面處理的方式除草,也需要施藥之後24小時之內及時的補充水層,才會有比較好的效果。一般來說,稻田施用封閉藥劑需要保留水層7-10天左右。在7-10天的時間裡,抑制雜草種子的萌發、抑制雜草嫩芽的繼續生長,以此來達到封閉除草的目的;除此之外,雜草的葉面處理,也需要在施藥之後24小時內及時的補充水層。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通過噴施藥劑+水層的雙層作用,控制雜草的根系重新萌發、以達到較好的雜草防除的效果。

4、生殖生長期。水稻的生殖生長期,就是水稻孕穗、花粉母細胞分化、抽穗、揚花、結實等生育過程這一較長的生育時期。一般來說,在水稻的倒數第4葉完全抽出之後就已經進入了生殖生長的階段,就已經開始了幼穗的分化過程。在水稻進入幼穗分化的過程之後,會有相應的生殖生育進程連續進行,一環接著一環、一步接著一步。並且,水稻從孕穗開始至水稻揚花授粉的階段,是對水分需求最高的生育進程。在這個階段,需要田面始終保持3-5釐米的水層。一方面是為了滿足水稻生殖生長對水分的需求;一方面是為了保持田面的溫度,減少低溫、冷害情況對水稻生殖生長的不利影響;還有一方面就是為了滿足幼穗分化期間追施穗肥的需求。

所以,在這四個關鍵的階段需要一定要保留住適宜的水層,滿足水稻生長對水分以及溶解養分的需求,也是減少不利氣象條件對水稻的不良影響。而在其他對水分需求不高、不是跟敏感的階段,則可以採取間歇灌溉的方式來進行水分的管理,既能讓土壤透透氣,也能起到壯根、提高抗性的作用。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為什麼水稻要守水?

水稻為什麼要守水這個問題很簡單,水是水稻的生命之源吧。種植水稻的人都清楚放水與灌水的方法。但今天我要說一下不需要在水裡生長的水稻。

我種植這種水稻幾年了,為什麼種這種水稻,因為這個地區排灌水不方便,可見這個地區有很多農戶種這種水稻。這種水稻稱作是旱水稻,水稻是喜水的,旱水稻也是這樣,只不過它可以在無水的地方生長,而且全年脫水。缺點是,雜草多,蟲害多,產量與口感都不如水裡生長的水稻。一般種旱稻都是土壤改良或這塊田地屬於半乾不溼的地塊。種植的方法可以育苗移栽,也可以直播,直播要浸泡發芽。如果有這種情況的田地可以一試。

除了旱稻,其它都是需水的,但需水量卻是截然不同。我們大多數種的水稻因水源關係都是水不是太多,剛漫過腳背或稍微深一點。我以前疑惑,為什麼農民朋友對稻田養魚不感興趣,這樣的稻田可能養魚條件差點吧。即使個頭小的鯽魚遊動都困難,有時稻田還缺水。

其實還有一種水稻我見過的(或許還有別的種類的),水幾乎漫過水稻全身,只漏出稻穗,我就叫他深水稻吧。這種水稻養魚就合適了,不僅可以養鯽魚,就是再大一點的魚也可以養。

水稻,顧名思義與水有關係,但需水量的大小不同,跟品種與施水條件有關係。所以要根據本地區的條件選擇種植什麼樣的水稻。也能根據水稻特點來決定怎樣立體種養來增值,比如稻田養魚,稻田養鴨,稻田養螺等,還可以實行套種間種等增加收入。


農業空間


科學管水對種植水稻為什麼這麼重要呢?原因都在這裡,來看看吧,它們的根部是很容易受到傷害的,那麼對於水分的吸收力就會相對來說弱一些。但是葉面的蒸騰量不會減少,那麼秧苗的水分就很容易失去平衡,從而就會導致秧苗枯萎。所以說稻田裡應該保留一寸的水層,這樣環境相對來說會比較保溼並且保溫,對於失去水分的現象,就會稍微進行一點緩和。也有利於秧苗新根的生長,返青的速度會加快一些。如果說這個期間天氣的溫度不太適宜,偏高或者是偏低,那就可以把水層加深到兩寸左右,但是不要淹過葉耳。

千萬不要採用深水的方式進行灌溉。一般來說,在稻田裡面保持 一寸以下的水層是最好的。如果說水層太深的話,會抑制分櫱的速度,而且還會讓分櫱的時間變慢,還有可能會造成秧苗的高位分櫱。但是水層也要控制好,不要太淺,水層過淺的話,可能會導致分櫱太多,植株的營養會被消耗掉,會造成很多無效的分櫱。一定要保證有足夠的水分。在這個生長階段中,稻田的水層應該保持在兩寸左右,這樣才能夠讓水稻的穗大並且粒多。因為在這個時候,植株的生長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且光合作用很強,葉面蒸騰量是最多的。在水稻的生長過程中,這段期間需要的水分是最多的,大概佔1/2左右,所以在這期間,千萬不能讓水稻乾旱缺水。說的話有可能造成敗育,或者是粒中不實的情況增加。但是灌水量也不要太深,因為太深的話會影響根系的呼吸,也有可能形成爛根的現象。淺水抽穗:在水稻的抽穗期間,水城在0.5到1寸左右,如果說這個時候稻田中沒有水分的話,那麼很容易造成乾枯的現象,甚至有可能無法抽穗





山東小炎


為什麼種水稻要守水,這個問題是有原因的。

第一水稻小苗的時候,它們的根部是很容易受傷的,哪麼對它吸收水份營養就會變弱,一到大熱天就會對葉苗傷害最大化,要是沒有水份營養給足,就會對秧苗很容易失去平衡水份給養,從而就會導致秧苗枯萎發黃,這樣就會對秧苗發芽不發來後以死亡,或者是秧苗枯萎發黃發育不高少產。

所以說為什麼種水稻要守水,就是以防秧苗乾旱給水營養不足,讓秧苗枯萎發黃發育不起來。

所以說水稻在生長這段時間一定要有足夠的水,水層一般在一寸左右的,因為在這段時間水稻生長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且光照合作用很強,葉面蒸騰量是很大的,在水稻生長過程中,這段時間要的水份是最多的。

所以說這期間千萬別讓水稻乾旱缺水,要是缺水了,哪就有可能讓秧苗供應不足水份營養,而讓秧苗發黃發育不起來,就會給秧苗減產減胎,甚至有可能無胎無穗發育。

所以說為什麼種水稻要守水,就是為了讓秧苗可以有足夠的水份營養供給,不怕熱烈葉面蒸騰補水供養,讓秧苗正常發育,這樣就可以讓水稻的穗大粒多飽和,植株發支快發育健康。


麥仕鄉野三農生活


1.朋友你好,種水稻要保持稻田裡有水,沒有水的稻田是種不出好的稻穀的,甚至會枯萎。

2.水是稻穀的生命之源。



農城飛飛


你說的是一個有趣的話題:所謂的守水(在我們這裡叫看水),因為種水稻的第一要素就是水,有水無肥一半谷,有肥無水望天哭。可見水有多麼重要。種水稻對水有嚴格的把控,當需要水的時候要及時灌溉,當不需要水的時候就要及時排幹。守水不及時,對施肥,除草,曬田都有較大的影響,而且是有規律可循。亂作為就會造成水稻減產或欠收。


金色晚霞


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沒有水哪來的水稻,光看古人的命名就知道這水對種植水稻有多麼的重要,這重要性就好比水跟魚,沒有了水,魚根本就沒法活下去,同樣,沒有了水,水稻也一樣沒法正常活下去。跟很多水生植物類似,水稻也是一種喜歡生長在帶水的潮溼土壤環境中的植物,長期缺水的乾枯土壤,水稻是沒法正常生長的,甚至會因為缺水而生病而死亡。所以,種植水稻必須要守水,缺水的水稻必然會減產,甚至絕收。


鄉村無小事你我齊關注


守水和巡水就是抗旱澆水稻的一種方式,沒水就種不出稻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