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喪亂,涼州為何獨成人間樂土?

天下喪亂,涼州為何獨成人間樂土?


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權更迭頻繁,中原戰亂不斷,社會經濟遭到空前破壞,河西走廊地區政治穩定,人民生活安定,從而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大亂之世,涼州為何獨全?

天下喪亂,涼州為何獨成人間樂土?

鳴沙山——月牙泉

三國時期曹魏統一北方,河西走廊地區進一步發展。太和二年(228年),魏明帝曹叡任命徐邈為涼州刺史, 徐邈擔任涼州刺史期間,興修武威,酒泉鹽池,廣開水田,募民耕種;設立學校,提高文化。當時的河西經濟敦煌發展尤為最快,倉慈、黃甫隆先後擔任太守。倉慈壓抑豪強,撫卹百姓,平均賦稅,平反冤獄,大大提高人民生產積極性。黃甫隆在任期間,大力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lóu)就是當時最具代表的播種機器,這樣種地省了一半力氣,收成卻增加五成;同時鼓勵人民與西域貿易,西域商人來往頻繁,促進河西商業得到發展。

天下喪亂,涼州為何獨成人間樂土?

西晉出現“八王之亂”,中原地區戰事頻發,而河西走廊沒有戰火,吸引大批中原人紛紛到河西避難。前涼和以後的梁國政權都大力安置內地流民,專門為他們設置郡縣。這就使得河西人口急劇增加,人才薈萃,技術力量雄厚,文化素養提高。

天下喪亂,涼州為何獨成人間樂土?

五彩丹霞

人口增加,耕地面積自然也隨著擴大,大量荒地被開墾。前涼張浚提倡“治石田”,

就是在戈壁上造田,類似今天的填海造地,搬走石頭,移來黃土,種植穀物。河西雨量稀少,要想收成好,必須興修水利。敦煌農民先後興修北府渠,長15裡;陰開渠,長15裡;陰安渠,長7裡。田野裡流水潺潺,禾苗一片鬱鬱蔥蔥。在這裡還有個傳說,前涼時曾經“天雨麥”,天上落下許多麥粒,這些麥粒落到哪裡,就在哪裡生根發芽,抽穗結籽。這當然只是個傳說,但從這個傳說中不難發現河西農業的發達興旺。

天下喪亂,涼州為何獨成人間樂土?

山丹軍馬場

河西的畜牧業這時更加興旺。以放牧為主的羌、鮮卑、匈奴等民族,在廣闊的祁連山草原放牧馬、牛、羊、駱駝,畜牧數量成倍增長。五涼的軍隊大半是騎兵,所用戰馬十分精良。前涼在公元308年出兵援助西晉,涼州騎兵驍勇善戰無比,接連大勝仗,涼州的馬也因此出名,當時民謠:“涼州大馬,橫行天下”。

天下喪亂,涼州為何獨成人間樂土?

同時,河西的手工業也很發達。涼州的人民善於養蠶和紡織,生產的彩色絲綢尤為精美。前涼張浚時,東晉使臣到涼州,見到彩色綢裙和玲瓏細布的上衣,讚不絕口。少數民族婦女製作的氈毯,是河西有名的特產。採礦和冶煉技術相當成熟,北涼沮渠蒙遜在祁連山中採銅,一次達到幾萬斤。

可以說天下喪亂,涼州獨成人間樂是多方面的因素,不管是哪方面,涼州的保全讓我們後來人能夠感受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豪情壯志。

天下喪亂,涼州為何獨成人間樂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