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不喜歡清朝?

奧力芙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王朝,也是一個我個人認為非常不好的王朝,儘管清朝的皇帝基本都是職業皇帝,儘管他們很矜矜業業,但是仍然改變不了很多人對他們偏好上的不認同。

清朝的制度基本承襲了明朝,當然,明朝我也不認為是什麼好鳥,所以繼承了明朝的清朝也基本好不到那去。不好在那裡呢?以下是個人看法,或許帶點情緒,不喜勿噴。

一是審美觀很差。我覺得清朝的髮型是最醜的髮型,歷朝歷代最醜的髮型,沒有之一。我很難想象如果現在還是清朝的話,所有的男人都要剃成一個禿瓢一樣的髮型,那會有多難看?如果你喜歡清朝,那麼請你自己先以身作則吧,我是不喜歡的。

二是文化摧殘最盛。文字獄的事情就不說了,一句“清風不識字”就不知道殺了多少人,那個時候的文人基本是不敢寫什麼東西的,生怕清廷生搬硬套一些東西給你,比如“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種,明明是唐朝人的詩句都會出問題,那個時候還沒有大清好不好?能讓我說什麼呢?我只能呵呵了。

乾隆修的《四庫全書》,表面上是在修文化,實際是摧殘文化。刪去或者燒掉對自己不利的言論,留下對自己有利的言論,本身就是對文化的閹割。

三是殺人最多。歷代王朝在統一戰爭過程中,其實很多時候都不會做一些無謂的殺戮,但是清朝卻做得很過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基本是幾十萬幾十萬地殺人,在歷史上也是記錄了。為啥不學學宋朝?趙匡胤在統一的過程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囑自己的大將不要燒殺百姓,如果出現了燒殺百姓的事情,即便是大將立了大功,他也會棄用,甚至會因此而殺頭。但是清朝卻一味地縱容殺戮。

四是永久性丟失土地最多。給俄國佔去了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基本到現在都要不回了,甚至一度連“龍興之地”的東北都丟了,不得不把日本人招進來解決問題,結果又為日後的艱苦八年抗戰埋下了隱患。日本人為了打下東北傷亡慘重,他們會這麼便宜給你打下東北,再把東北還給你麼?

五是最屈辱的朝代。不平等條約簽到手都發麻了,這是不爭的事實,拿到中國歷史上,沒有一個朝代有這麼屈辱吧。但是你也許會說,原因多方面之類的,但是,既然是中國的皇帝,那麼就要為中國的發展謀出路,畢竟是你逼著老百姓承認你是皇帝,沒有人逼著你來當皇帝吧?

六是對外賠款最多的朝代。種種不平等條約,一開始動不動就是幾百萬兩白銀的賠款,到了後來越賠越多,馬關條約賠了2個億這還不算,到了後來的辛丑要賠上10個億,如果清朝再存在100年,估計百億千億的賠償都會出現了,到時候把整個中國賣了都不夠他大清賠的。

七是誰都敢輸。怎麼說呢?就跟中國足球隊一樣,什麼樣的弱隊都能輸,清朝輸給了日本,要知道在歷史上還沒有一個朝代會完敗給日本的,還沒有一個朝代會跟日本籤不平等條約的,即便是後來積貧積弱的民國,也打贏了抗戰,大清,真的可以洗洗睡了。


老威觀史


其實很多人不喜歡清朝,更多的是大漢族主義的自我阿Q吹捧式的精神在作祟,如果要客觀一點來講,不吹不捧清朝的話,清朝還算是合格的,並且比很多漢人王朝要好,這是真的。

相信清朝前期的那些功績就不必說了,什麼領土,人口,長達100多年的和平盛世,以及對邊疆的治理,歷代皇帝的勤勉等,因為肯定清朝前期,目前主流輿論大部分還是認同的,問題和矛盾相信主要集中於清朝後期簽訂的喪權辱國的條約,以及無力對抗工業國列強的無能。

其實,哪怕到了清朝中後期,清朝也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鴉片戰爭中,清軍沿海地區,官兵和民眾全部投入了戰鬥,傷亡非常巨大,許多將領殉國,洋務運動中,清朝全體滿漢大臣,各級官僚很多投入到了救亡圖存的興實業,辦工廠的運動中,求富,自強!而在新疆危機中,西藏危機,雲南危機中更是以巨大的代價守護了邊疆的領土完整,至少沒把這幾個地區給弄丟。而在日本勢力擴張到東海時,清朝更是付出了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的代價,最後走到末路時刻,慈禧依然全力發動人民群眾,也就是義和團和官兵一起對抗當時最厲害的八個工業國。就連最後的退位,也是把整個滿,蒙,藏,維等地區全部交給民國,和平退位,沒有建立北清政權,也沒有搞分裂和獨立,可以說,滿族已經把自己當成了華夏的一個成員。

我們可以說清朝後期無能,但是他盡力了!清朝末期也不象大家以為的那麼的賣國求榮,很多東西在當時是一種無奈!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61296186371012295"} --}

只讀帖不評論


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漢人有兩次滅頂之災。堪稱種族滅絕式的大屠殺。一次發生在晉以後的五胡亂華時代,一次就是明末的滿清入主中原。

大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爺爺覺昌安,父親塔克斯。被李成良收買的尼堪外蘭陰謀殺死。於是努爾哈赤做七大恨,發誓為父祖報仇。後又不幸被袁崇煥的大炮轟死,他的子孫這個恨呀,發誓要把漢人趕盡殺絕。尤以多爾袞多鐸兄弟最為突出。



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放滿清入關。從此大好河山變成血海濤濤。滿清從北殺到南,所到之處不論老幼,一個不留。自己殺不過來,還要僱傭軍隊,利用反賊叛將流寇土匪,對平民造成了滅頂之災。揚州10日,嘉定三屠。罪惡累累,殺人如麻。比當年的蒙元有過之而無不及(蒙古人不殺年輕婦女和沒有高過車輪的孩子)。日本人跟我們有大仇,不共戴天。但是日本人跟滿清比起來。屠殺的人不及滿清1/10。



由於滿清是從原始奴隸社會過來的,入主中原以後,我們又從封建社會回到了奴隸社會。滿人以主人的身份,奴役漢民族。從此以後,漢人又都變成了奴才。直到今天有些人的血液裡頭還流著奴性的血。

滿清的歷代皇帝都提防著漢人,哪怕就是放個屁,他們也非常驚恐。自私狹隘自卑的心,令他們像先輩一樣,時不時就會做出殺人滅門的舉動。特別是1840年以後,寧與友邦,不予家奴。他們賠款也好,割地也好。鋪天蓋地的不平等條約,他們都不心疼,因為受害的都是漢人老百姓。

但是漢人從來沒有屈服,從洪門天地會反清復明的第一天。到洪門興中會合作袁世凱推翻滿清。再到洪門致公堂改組國民黨。200多年的革命犧牲,漢民族從來沒有放棄。進入新中國,我們實現了民族大融合。但是歷史就是歷史。不能因為今天我們安居樂業,就忘了過去的傷痛。銘記歷史不是記仇。是反省。


王丁丙


看看“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文字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你叫我們怎麼能喜歡清朝。


DeerLake


清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王朝,是一個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統治的政權。我們很多人對於清朝之所以沒有好感主要是在於清朝中後期,政府腐敗無能,喪權辱國,割讓土地,讓西方列強在我們的領土上肆意踐踏,讓一個有著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泱泱大國遭受了近兩百年的屈辱。

其中一來是清朝割讓土地、戰爭賠款,導致國家在西方列強面前抬不起頭,面對西方列強的欣欣向榮,當時的清朝猶如年邁多病的老者,只做最後的掙扎,面對西方銷往清朝源源不斷的毒品毒害著國人的身體,導致無數國人死於毒品,無數家庭家破人亡,猶如人間煉獄時,面對西方要求割讓香港等地作為殖民地時,面對西方列強燒燬圓明園時,面對西方列強索要鉅額戰爭賠款時,就連幾千年以來,一直充當學生的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也可以通過甲午戰爭,逼迫清朝簽訂馬關條約時,清政府無力迴天,加速剝削老百姓,沉重的賦稅和動盪的環境讓當時的老百姓失去了起碼的生存環境和權利,這讓我們怎能不痛恨?

這一樁樁事件讓當時的中國和人民飽受摧殘,任人踐踏,讓擁有幾千年燦爛歷史的東方大國幾乎一貧如洗,這一切都指向了清朝後期的實際統治者—慈禧。

慈禧對於權力,她有著近乎病態的渴求,她的大半生都在恣意領略追逐權力的刺激和盡情享受得到權力的快感。個人人格方面,從宮廷鬥爭中奪得政權,慈禧太后素有殘忍和狡詐之名。

1885 年在對法戰爭中贏得鎮南關大捷,併成功阻止法軍登陸臺灣的優勢局面下,卻以主動求和、簽訂令清帝國喪失安南宗主權的中法天津條約來結束戰爭。此外,令中國喪失重大利權的 1895 年中日馬關條約、 1901 年辛丑和約等之締結,肇因於 1894 年中日甲午戰爭之戰敗,以及 1900 年庚子拳亂之大禍。慈禧皇太后的執政及決策,於此二事件之發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責任 。事件發展的過程中,慈禧皇太后諸般考量均以個人權位為重,結果嚴重損害國家利權以及無辜人民生計,堪稱其主政期間最大的過失。

滿清末年,王朝內外交困、統治岌岌可危。為保住愛新覺羅的江山社稷不丟,慈禧太后在改革派大臣李鴻章、張之洞的推動下實行改革。改革之初,慈禧太后首先定下了“四個不能變”:即三綱五常不能變;祖宗之法不能變;大清朝的統治不能變;自己的最高皇權不能變。慈禧太后的所謂“四個不能變”說到底就是保護專制獨裁特權。

在“同治中興”的太平表象下,慈禧皇太后的鋪張浪費,以及對於國際時局缺乏認識,允稱導致甲午戰爭戰敗的原因之一。其中最顯著的事例為花費巨資擴建頤和園用以慶祝自己的六十大壽,給包含海軍軍費在內的國家財政帶來無建設性的負擔。甚至在戰敗簽約、割地賠款之後, 1895 年又大興土木,重新修建自己的陵墓,整個工程長達 13 年之久,直到她死前才完工;重修的慈禧陵雖成為清代最豪華獨特的皇家陵寢,然而耗資巨大,放在清季國事日非的歷史脈絡下加以檢視,更突顯出慈禧皇太后重視個人虛榮以及清廷威儀,甚於國家興衰的貴族心態。

洋務運動時,當她得知被自己送出去留學的孩子正在自由的國度中慢慢被洋化時,她立刻終止了這些孩子的留學,因為她怕自己的政權會被將來留學歸來的孩子所推翻,這在中國留學史上是非常可惜的。

慈禧所處的歷史時代,西方世界工業革命已經完成,西風東漸,這是人類前所未有的新時代,也是中國這頭睡獅應對這場生死攸關的挑戰的關鍵時刻。作為當時中國最高統治者的慈禧本應該運用她的權力,引領中國這艘搖搖欲墜的古老航船,闖過險灘急浪,成功的駛向彼岸。遺憾的是,她雖然熟諳權力場上的帝王術,卻昧於世界潮流,思想依舊停留在封建社會,雖然提議立憲但那也只是一種形式,不肯放下手中的權力。面對險象環生的時局,或視而不見,或反應遲鈍,或判斷及決策一錯再錯,結果讓中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

落後就要捱打,當西方近代科學發展之時,當科學推動第一次工業革命之時,我們沒有趕上,所以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這在我國幾千年歷史中都是應該被銘記的沉重歷史,好在如今我們已經從陰影中走出去,如今正邁著前所未有的自信走上民族復興之路上。


海觀世界


我們都知道,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朝代,同時也是離我們現代最近的一個朝代,所以我們對於清朝的歷史比其它朝代的歷史更加了解,而在清朝發生了很多的事情,甚至還有很多人認為中國的落後就是因為清朝的原因,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歡清朝,更甚至於因為它是由滿人所掌控的一個朝代而不喜。

其實我們沒有必要,成王敗寇,勝者為王,是當時時代的規律,當時是滿人所掌控,只能說明當時的滿人的確比漢人更有能力,而後來滿人覆滅,也只能說明滿人的時代已經到了盡頭

我們都知道商紂王,甚至於秦始皇都是非常殘暴,可是對於他們的不喜卻遠遠沒有清朝那麼高,其原因就是在於外國列強,為什麼這麼說了,雖然最後商朝,秦朝覆滅了,但是另一個興起的朝代的統治者還是漢人,可是清朝不同,外國列強對於中國的壓迫,對於中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的條約是無法磨滅的。

更何況當時清朝與列強發生的許許多多的戰爭,而對於當時的統治者我們可以說是非常地失望,一些統治者甚至沒有意識到列強想要瓜分中國的野心,還期盼著一些列強來合作以阻止戰爭。

同時,統治者所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也使我們很失望,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南京條約》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有了一就有二,可以說清朝真的使我們非常地失望,一個朝代可以滅亡,或許我們還不會說什麼,但是卻絕對不能夠向外國列強低頭,這是我們所不能容忍的,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不喜歡清朝

其實就算清朝統治者再怎麼無能,甚至把朝代覆滅了我們也不會說什麼,因為一個朝代有興起就有衰落,可是與外國列強勾結甚至向他們低頭這外面才是我們不喜清朝的真正原因。


入夢中的時光


為什麼有些人不喜歡清朝?

有些不喜歡清朝是因為它是我國少數民族統治的朝代(絕大部分朝代是漢人統治),更大一部分人喜歡清朝是因為以下幾方面:

1、  從政治上:清朝朝廷是排斥漢人,不允許給漢人封王,整個清朝的統治是以滿族為核心,和蒙古族為盟友的,滿蒙八旗是最高統治階級,算是核心骨幹,漢軍八旗算是普通成員,綠營基本算外圍成員。

2.從文化上: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唐有唐詩,宋有宋詞,就連元朝都有元曲,再看清朝,文字獄、八股文大大限制了文化的發展,殘害大量書生,禁錮了讀書人的思想,愚化百姓,為了實現清朝的完全統治,留頭不留髮,培養百姓的奴性,清朝以前臣子慣用的詞語叫微臣,到了清朝則叫了奴才。大清對於文學作品的管控更是嚴格,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在當時就是禁書,這一系列措施導致我國很多方面從世界第一變成世界倒數第一,比如:醫學、天文、化學等。

3.經濟上:盛世都是百姓富,而非貴族鉅富;像北宋百姓相當富有。清朝卻是換了一種狀態,滿清貴族富,百姓窮。八旗子弟人生下來就可以領取補助,每月2兩到20歲等。。。另外滿清旗人不用繳稅。乾隆後期開始實行閉關鎖國,更是與外界失去交流,經濟倒退,後期割地賠款更是讓百姓雪上加霜。

4.軍事上:讓列強在天朝四處燒殺搶掠卻毫無辦法,一打就敗,一敗就割地賠款。然而對百姓卻狠下屠刀,造成了揚州慘案、嘉定血案。





奮進的火腿


滿清對中國的發展產生的危害極大,政治上,明朝首輔內閣制已經接近近代歐洲的首相內閣制度,科技上,明朝當時的文化科技接近甚至某些方面超過於國外同期水平,經濟上南方一些地區已經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而滿清是半奴隸制社會,滿清的野蠻入侵打斷了明朝社會的發展,關於明朝滅亡的原因有各種說法,其中有一種說法是:明朝滅亡的原因時由於財政崩潰, 由於要防備滿清的進攻,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加重稅收,而當時的主要稅收就是農業稅,而今天我們都知道國家的稅收主要來源於商業稅,而明朝無法開徵商業稅的原因就是因為當時朝廷官員的主流東林黨人背後都有世代商家的支持,明朝後期土地兼併嚴重,而且大量的官紳土地並不納稅,而明朝又趕上小冰河期,沉重的稅收和饑荒造成大量的自由農破產,大量的流民造成動亂的根源,最終爆發起義,

滿清末期之所以葬權辱國,其實根源在於滿清朝廷最大的弊病是,由於自己是異族入主,所以一直把防漢當成首要目標,比如火器一直掌握在八旗兵手裡,滿清大多時期,主要兵權一直掌握在滿人貴族手裡,至到太平天國運動,八旗兵實在腐敗透頂,才不得不靠漢人大臣起兵平亂,讓漢人大臣掌握了兵權,當然這也是後來滿清政權顛覆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允許發展火器也是防止漢族掌握火器推翻滿清,但是你國內不發展,卻阻擋不了國外的火器發展,最後被洋槍打的滿地找牙,這也是滿清統治者目光狹隘短視的結果,

滿清和唐 宋 明 漢族政權的區別是,唐 宋 明 的老百姓大多是擁護朝廷國家的,而滿清採取愚民政策,導致後來,民不知有國,國亦不知有民,

之所以對外戰爭,不敢發展全民民族抗戰,寧可簽訂喪權辱國的協定,因為滿清當時的統治者認為,洋人只是索要財物土地,並非要奪取政權,漢民才是心頭大患,如果發動全民抗戰,佔大多數的漢族人民發動起來,絕對會顛覆滿清政權,而東三省一直禁止漢民移民也是滿清統治者為自己留的後路,

之所以人們憎恨滿清這個朝代,因為清朝取得政權和日本侵華如出一轍,人們想起日本便想起滿清,日本也承認過他們征服中國的過程是仿效滿清入主中原的方式,想靠恐怖屠殺瓦解中國的反抗意志。

努爾哈赤是受明朝封的,日本也是受過漢朝封的,滿清趁明朝內鬥入主中原,日本也是趁中國內鬥入侵中國,滿清39年的征討和屠殺幾千萬人口,日本也屠殺幾千萬中國人,滿清搞剃髮易服,日本強制推行日語,文化侵略,如果說到土地,臺灣有個教授馬立誠說如果中國當時服從日本不反抗,那麼中國的土地將包括中國大陸,日本,東南亞,庫頁島等上千萬的國土,這麼大的國土你願意要麼?

更何況滿清實行野蠻的奴才化統治,剃髮易服,開歷史倒車, 大興文字獄,把明朝近似現代內閣制的變為皇帝專制,扼殺資本主義萌芽,割地賠款,保大清不保證中國,寧予洋人不予家奴,滿清到後期對列強戰爭一再失敗的根源細看都是滿人防漢的結果,中國古代任何一個朝代出賣的國家利益都不如滿清王朝一朝出賣得多。對這樣一個王朝,有什麼可懷念的?

有人說滿清入侵是“得民心者的天下”,實在不敢苟同,“得民心者的天下”,實際說的是集團內部爭鬥,擁護多的一方會得到勝利,而非外來入侵,日本入侵中國幾乎佔領了大半個中國, 野蠻的大屠殺,是因為得到民心麼?二戰時候德國佔領歐洲那麼多國家,是因為得民心麼?蘇德瓜分波蘭,波蘭亡國,是因為得民心麼?

那種現代歷史專家把滿清野蠻大屠殺說成民族融合才是無恥,那麼將來有一天,外國入侵中國,是不是要放下抵抗,等待外國和中國來個民族大融合?批判滿清不是針對現代的滿族人,而是批判侵略,俄羅斯歷史被蒙古佔領並統治過300年,但是俄羅斯一直說這是被侵略的歷史,現代蒙古族已經成為俄羅斯的一個民族,但是並沒有因為俄羅斯說自己被蒙古侵略過而影響民族團結,就連蒙古國和俄羅斯的交往,也沒有受到影響,是哪個說如果說滿清是侵略就會影響民族感情?說滿清不是侵略是民族融合,這才是偏激的片面的和錯誤的


十萬個為啥嘛


在反感清朝以及為清朝辯解的言論中,有的提到了文字獄、剃髮易服、思想壓制,有的則以疆域廣大為清朝辯解。但在我看來,很多人都沒說到點子上。人們討厭清朝,本質上並非因為它搞文字獄、剃髮易服,而是在清末中國遭遇歷史最大變局時,清室仍然不以中國的利益為第一,拒絕與國家、國民共同邁進新的時代。

其實我們只要看一看清末歷史,反清的不光是漢人,也不僅是海外華人,旗人下層和中上層中的開明派很多也是非常極端的清黑,他們主張暴力推翻愛新覺羅皇室。原因只有一個:滿洲貴族拒絕變革。這傷害到了全中國所有民族和國民的根本利益,而只維護了滿人皇室貴族自己的利益。

清末的中國社會非常特殊,從鴉片戰爭開始,到甲午戰爭結束,一連串的屈辱迫使各個民族開始聯合起來,民族主義意識萌生,大家都意識到我們是一個國家,我們要變革,才能應對西方列強。在這種救國存亡的思潮下,中國已經開始大民族融合,滿漢中下層的利益正趨向於高度統一,有形成國家主義的跡象。這是一個好的趨勢,也給了梁啟超等立憲派以希望。但以掌權的滿蒙貴族為代表的清室,卻仍然死守“滿蒙貴族本位“不放,不想分權給漢人。

眾所周知,整個世界的近代史,都是要講民族主義的,各國均是靠民族主義成為了列強。那是一個大爭之世,是一個停滯即落後、落後即捱打的時代。但在這種情況下,清室仍然只講“滿人主義”,聯蒙防漢,在國內搞部族政治,玩民族隔離,而且強調的是滿人中的貴族本位,連中下層旗民都拋棄了。這是清室之所以無法帶領中國邁進近代化的最主要的原因。

因為民族主義不符合清室的根本利益,一定會反噬清室。當民族主義在中國興起併成為主流後,滿清入關時的血債就會被清算,不代表主流民族的皇室也會失去合法性。所以,清室為了維護一己之私,才搞出皇族內閣的鬧劇。當皇族內閣的人員名單公佈後,就連向來維護清室的梁啟超都極為憤怒,說:“對於這樣的皇室,看來只能完全推翻,中國才有希望!”到了這一步,意味著立憲派也放棄了清室,清朝的滅亡已經不可阻擋了。

如果換成一個漢人王朝呢?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漢人皇帝玩民族主義是沒有障礙的,“虛君立憲”容易操作。出身漢族的皇室在18世紀有很充裕的改良空間,而且早在16世紀,漢人朝代的內閣就已經完全排除了皇族,這比20世紀初期的清朝都要開明很多倍。

我們知道,明朝固然好不到哪兒去,那時內外情況很差,但明末的中國社會在歷史上非常特殊,正處於一個傳統解體的階段,家天下與非君思想並存。這是一個很好的趨勢,和當時的西方相比,文化和技術上都沒有代差,其實不算晚,時間是來得及的。如果換一個關內產生的漢人王朝,這個王朝可以在整肅秩序的同時,部分地繼承這些思潮,可以繼續進化,和歐洲保持交流,保證不被拉開太遠的距離。至少不會像清朝那樣出於防漢的強烈動機,下死手掐滅這些思潮。

到了今天,反而一些旗民的後裔、甚至一些底層旗民的後代覺得大清各種偉大了,比如京城某姓關的演藝新星接受採訪時“自豪”地說自己祖上是旗人貴族——其實,她爺爺在當旗人時是街頭賣藝的。這真是奇怪,把他們放回那個時代,也是沒有營生的奴才好嗎,愛新覺羅皇室大吼一聲:你們也配?

今天很多人的歷史觀之扭曲,屁股之不正,讓人咋舌。我們可能無法記得過去都發生過什麼,但歷史已經告訴我們結果——誰給了我們近一百年的屈辱史,誰就是罪魁禍首。沒有什麼如果,因為歷史刻上的名字就是清朝,當歷史給你這個責任時,你無法勝任。所以我們不討厭清朝討厭誰呢?






點滴見證


清朝作為中國古代王朝的集大成者,有其歷史功績,也有其歷史的缺憾之處,這當然就會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

喜歡清朝的人,看到了清朝的優點。清朝對中華民族最大的貢獻是“廣土眾民”。

不要小看了廣土眾民這一點。疆域廣大,才有閃展騰挪的空間,以今天的話叫戰略縱深大。假如你國土只有半徑100公里,國家和人民都非常富有,但是沒用,很容易被人給滅了,尤其是在弱肉強食的前現代。美洲的印加帝國、阿茲特克帝國已經算不小了,人口也上千萬級別的。但是,根本架不住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最後幾乎被殺光。

清末中國被西方圍毆,如果不是塊頭大、人多,恐怕前途很堪憂啊。

而且,清朝在奄奄一息之際,順應時勢,把自己統治的疆域完整地禪讓給了民國,直至被現代中國繼承,這個歷史貢獻要承認。

不喜歡清朝的人,則看到了清朝統治的缺點。清朝最嚴重的問題是:存在民族壓迫。

古代王朝一般只有階級壓迫,即統治階級與被統治的廣大百姓。但是,清朝統治全國之後,雖然沒有像元朝那樣公開,但實際中卻把民族分成了幾等,對漢民族形成了民族壓迫。

第一等當然是滿人。整個滿族人都享有比其他人高的地位,圈地、不用勞動、國家發錢糧。

第二等是蒙、藏人。滿清在征服蒙古西藏之後,就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同盟,蒙古人與滿人一樣,是滿清武力的依靠,藏人則提供宗教的精神方面力量,讓滿蒙藏凝聚在一起,在國內共同防備漢人。

第三等才是漢人。滿清的民族壓迫主要就是針對漢人,剃髮易服、文字獄、借修書而毀書,把滿洲軍隊駐紮到全國各要衝嚴防漢人。對於漢人的精英分子,文字獄是恐嚇手段,科舉是收買手段,恐嚇與收買雙管齊下,結果萬馬齊喑。扼殺了中國人的思想和創造力,這是最大的惡果。

不喜歡的另一個原因,晚清的顢頇無能、割地賠款,這一條就不多說了。

但是,滿清像拓跋鮮卑那樣全面漢化就好嗎?

這對當時的人是好的,因為民族壓迫沒有了。但是,後果可能是:全面漢化之後,喪失了草原視野,也就失去了對草原高原和西域的控制(這其中的邏輯就不展開說了)。

最終清朝疆域恐怕就是明末那麼大,這種狀況面對後來的列強輪番入侵,恐怕後果非常堪憂。後面的歷史怎麼走,大家可以自己展開推測。

總之,不管你喜不喜歡,清朝都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以相對客觀的心態看待它吧。

(完)

凌煙閣論史感謝你的閱讀,歡迎你點贊、轉發、評論、關注,不同觀點也歡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