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效力与汉更始帝,后效力与光武帝追杀到死:站队还要选准时机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其中不乏争权夺位的野心家,但他却一心忠于汉室。刚率众起兵,就为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立神庙,称臣祭祀,表示起兵是为了兴复汉室,自己永远是汉室的臣民。这个人,就是当时割据了西北的一个军阀隗嚣。

如果说立庙还仅仅是一个形式----想当初朱元璋不也曾经奉小明王韩林儿为名义上的一把手,后来不是照样把韩林儿扔到江里淹死,自己当了大明的皇帝吗?那么,隗嚣后来的举动证明了他对汉朝是真心。就在他坐拥西北几省后不久,中原的战火似乎有熄灭的态势,刘氏皇族的后人刘玄登上皇位,自称更始帝,率军攻入长安,杀死王莽,新朝就此灭亡。更始帝向隗嚣发出征召令,要求他立即到长安晋见。

他先效力与汉更始帝,后效力与光武帝追杀到死:站队还要选准时机

隗嚣

作为一个割据数省,有一定军事实力的军阀,如果真的有一点野心,这个时候是决不会轻易就范的。因为一旦入京晋见,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地盘和军事实力,完全臣服于对方,生死也完全任由他人来宰割了。事实上,隗嚣阵营的谋士的确也劝他暂时不要轻举妄动,先看看局势再作决定。但是,一向虚心听取谋士意见的隗嚣这次没有听他的,而是立即到了长安。

到了长安,更始帝果然没有放他回去,封他为右将军,高官厚禄养了起来。只是隗嚣没料到,更始帝虽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却压不住阵脚,眼看要熄灭的中原战火,在更始帝错误百出的统治下,又逐渐蔓延了起来。刘氏宗族里,有刘秀在河北起兵,不服更始的正统地位,同为农民起义军的赤眉也不服更始的管,两面受敌之下,更始帝的日子越来越难过。隗嚣虽然还没有二心,他的手下却开始后悔了,策划着要逃回西北去做土皇帝。

他先效力与汉更始帝,后效力与光武帝追杀到死:站队还要选准时机

更始帝刘玄

隗嚣知情后,向更始帝告发了手下的阴谋,导致他的两个叔叔被杀。要知道,这两个人是西北起兵反抗王莽的领袖,还在起兵成功后,说明众人推举隗嚣做了事实上的一把手,且不论亲情,就是这个让贤的举措,也足够让隗嚣感激一辈子了。隗嚣出卖这两个人,无疑这个时候,他还觉得,对汉室的忠诚度要高于对亲情友情的忠实。更始帝为了表彰隗嚣的忠心,还给他升了官。

蜜月很快即度完了,主要原因还在于更始帝境况的每况愈下。作为更始帝的重臣,隗嚣也给他出了不少主意,比如让更始帝率军退出长安东归,再比如让位给刘氏宗族中的长者。更始一律不接受,两人矛盾越来越深,发展到后来更始派军围困隗嚣府邸,隗嚣趁天黑逃出包围圈,一口气回到了西北根据地。总算影响力还在,很快就召集以前的旧部,重新占据了西北各省。

他先效力与汉更始帝,后效力与光武帝追杀到死:站队还要选准时机

王莽死后东汉关系图

时间的长河又翻过了几页。几年后,中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赤眉军攻入长安,另立了一个刘氏皇族,更始帝投降,接着,光武帝击败赤眉,立国称帝。

中国的皇帝向来是不允许卧榻之旁有他人酣睡的。虽然光武帝在统一中原后是否继续军事征服蜀地和西北有一定的犹豫,但政治攻势却是从来没有停止过,不断要求隗嚣称臣晋见。但隗嚣大概是上一次投靠更始帝留下的教训过于深刻,这次在刘秀的招降面前却犹犹豫豫,虽然也送儿子到汉朝作人质,但对光武帝的要求却常常阳奉阴违。毕竟中原的战局还没有完全结束,“常以为天下成败未可知”,不要又投靠错了。

他先效力与汉更始帝,后效力与光武帝追杀到死:站队还要选准时机

上次投靠太快犯了个错误,这次犹豫犯了个更大的错误。光武帝虽然认为隗嚣是个厚道人,在汉军攻打公孙述时也出过力,但同时也以为他有割据之心。两人疑忌越来越深,其间还发生了不少误会。隗嚣派使臣来晋见光武帝,谁知使臣到汉军军营,居然被仇家杀死了。这个事件隗嚣肯定对光武帝很有看法。不久光武帝派卫尉铫期运金银珠宝来赏赐隗嚣,半路上居然都被偷走了。种种巧合,都加深了光武帝和隗嚣之间的敌意。

他先效力与汉更始帝,后效力与光武帝追杀到死:站队还要选准时机

光武帝刘秀

从这些记载来看,双方失和的主要责任还是在汉朝一方,但皇帝是不会承认错误的,大家没有缓解的余地,那就只有开打。苦战三年,互有胜负。隗嚣虽然屡有胜绩,但也抵不住光武帝兵多将广,势力不断萎缩,到了建武九年(公元33年),隗嚣病故。

后汉书中对隗嚣的病故记载很有意思:九年春,嚣病且饿,出城餐糗糒,恚愤而死。事实上,就在隗嚣病故前数月,他在公孙述的协助下,大败汉军,成功收复安定、北地、天水、陇西。在取得大胜的时候,他为什么要恚愤呢?大概是因为自己对汉朝的一片忠心却换来了这样的结果,心有不甘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