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畫《蘭亭圖》,往事耐人尋味,40年間版本不斷

東晉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官民都到水邊嬉遊,是為“修禊”[xiū xì] 佳節。這一天,王羲之與謝安、孫綽、郗曇、魏滂輩,及王凝之、渙之、獻之、立之等42人在山陰(今浙江紹興)雅聚,與民同樂。

於是誕生了中國文化史上一件大事。

這42人在蘭亭“修禊”時乘興所書,被稱為《蘭亭序》。

後世多人作《蘭亭圖》,描繪東晉王羲之蘭亭修禊的情景。

李可染(1907-1989)先生1950-1980年代40年間畫過多幅《蘭亭圖》。

李可染好遊歷,屢有寫生之旅,行遍大江南北,訪歷史名勝,覽自然風光,途中對景寫生不輟,為創作積累豐富素材。入畫諸景,如三峽、灕江、黃山等,筆下經反覆修改完善,得其基本構圖大概,惟每一創作,即使題材相類,細節、局部皆生變化,往往精微處著墨,牽一髮卻動全身,足見其深思慎慮,此即“採一煉十”之嚴謹創作態度。

1956年夏天,李可染有八省寫生之旅,在浙江會稽境內,過山陰道中,偶然遇雨,見茂林蔥鬱,聽奔流如管絃,已成心中意象,再讀前賢名句,遂有感而發,日後引此為創作題材。

這一年,李可染畫了一張《蘭亭圖》,題跋中寫有“匆匆寫生,殊未盡意”八字,雖雲寫生,但眼前的卻是一幀精心鑄煉而成的作品。畫家十分注重主體景物與整個環境氣氛的相互關係。經過適當的佈置、調度以及藝術提煉加工,令畫中所見幾可與王羲之筆下描寫的景物相互對照。實景是否如此,毋須深究,因為畫家創作的要務並非攝影般重現實物,而是透過他營造的圖象、氣氛,與自然景觀及深埋背後的歷史文化氣息互相貫通,使觀者領略到這份藝術感染力。

《蘭亭圖》的構圖稠密,景物層層遞進,緊湊相連,主景蘭亭隱現於茂林掩映間,房舍亮白的牆壁,指引出光源來自的方向;背景的山嶺以皴擦烘染帶出大塊面的緊密組織,濃蔭覆蓋山頭,墨色與翠綠渾然一體,蒼蒼茫茫,右方見溪橋流水,水面反映出透明光亮,使畫面在結構組織及色彩運用上的輕重、濃淡、明暗、對比得到了均衡效果。而農夫耕罷牽牛緩緩踱步渡橋,為寂靜幽遠的環境帶來了一點動感,也替這個歷史名跡裝點幾分時代氣息。

但李可染對《蘭亭圖》(1956)並不滿意,因為它實在無法表現“群山競秀,萬壑爭流”的壯麗景色,所以,李可染在題跋中寫上“匆匆寫生,殊未盡意”八字。

大約從1960年開始,李可染結束了他的山水寫生創作,全力投入新的山水圖式的建構。1963年的《山亭夕陽》,是李家山水圖式初構之作,而1964年的《萬山紅遍》,則可以視作李家山水圖式的成熟之作。李可染意識到他必須擺脫寫生的《蘭亭圖》,以完全想象的詩性構圖和筆墨,來重畫“山陰道上”他從生命深處感受到的“山川蓬勃生氣”。

於是,有了之後的《蘭亭圖》。

溫馨提示,下圖請手機橫屏觀看,依次為李可染作《蘭亭圖》1985年、1981年、1979年、1956年作——

李可染畫《蘭亭圖》,往事耐人尋味,40年間版本不斷

蘭亭圖 李可染 作

1979年元宵,李可染再次創作《蘭亭圖》,題曰“昔年曾在山陰蘭亭寫生,時值宿雨初霽……”,指的就是1956年創作《蘭亭圖》的情景,那已經是20多年前的舊事了!

1985年創作的《蘭亭圖》,筆墨與題材均屬上乘,是李可染晚年的精品繪畫,格調質樸。他自題“白髮可染”,讀罷讓人憐惜不已,在這樣白髮蒼蒼的年紀,他的藝術魅力卻是鮮活的,以耄耋之年猶在畫案上孜孜耕耘,焉得讓人不敬?李可染的繪畫功力非凡,這和他的勤奮穎悟有最直接的關係。

在題跋中,李可染先生回憶起蘭亭的崇山峻嶺宿雨初霽後清新如洗的畫面,他的創作心境是“肅然神馳”的,李可染的書法流暢優美,與畫面銜接為一體,有很強的裝飾性。畫面筆墨俱蒼,皴擦築山之體,點染得山之質。《蘭亭圖》(1985)尤體現出李可染擅於用墨的風格特色,在黑中追求實體感。山嶽帶有崇高、靜穆的象徵,深厚凝重,沈雄博大,有種讓人高山仰止的體量感。繪畫和題跋將整個紙面佔據的滿滿當當,可謂密不透風,好像要在一張有限的紙上,創造出無限的藝術空間。

《蘭亭圖》(1985)讓人有沉重的體量感,飽滿的構圖中,山勢迎面而來,瀑布如一條光芒從山間“滲透”出來,綿密的用筆覆蓋了每一個角落,然卻粗中有細,細中有文。全畫筆墨厚重,書法雋美,極大豐富,可觀性很強,可以說《蘭亭圖》(1985)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李可染常說“可貴者膽,所要者魂”,並鈐此為印,這印證著他的心聲,即中國畫要有魂,以此觀《蘭亭圖》(1985),就是一幅極能振奮心魂的佳作。

在繪畫上,李可染先生既有天分,又能勤奮。他的繪畫大多偏“黑”,其實黑是一種很難控制的色調,最容易渾濁為一氣,需要很高的筆墨能力來控制畫面的層次,而李可染先生就能做到“墨團團裡天地寬”這種境界,這和他多年的筆墨嘗試、廢畫三千有直接的緣故。

李可染繪畫最大的價值就在於他以深厚的功力和對中國畫深刻的理解,創造出了渾厚博大的新圖式,用一枝長不過七寸的畫筆塑造出了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李可染畫《蘭亭圖》,往事耐人尋味,40年間版本不斷

蘭亭圖(1956)

款識:蘭亭圖。可染寫生。

前人寫蘭亭景色雲: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奔流激湍,映帶左右;寫山陰道上雲:群山競秀,萬壑爭流。吾於一九五六年夏,冒滂沱大雨至蘭亭,始信前人所言非虛。匆匆寫生,殊未盡意。可染又記。

鈐印:李可染 李 肖形印(李下不正冠)。

李可染畫《蘭亭圖》,往事耐人尋味,40年間版本不斷

蘭亭圖(1979)

款識:蘭亭圖

鈐印:

李可染畫《蘭亭圖》,往事耐人尋味,40年間版本不斷

蘭亭圖(1981)

款識:蘭亭圖

鈐印:李 可染 河山如畫

晉王羲之記蘭亭景色雲: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又前人稱山陰道上千巖競秀,萬壑爭流。吾五六年春冒滂沱大雨至此寫生,得見山川蓬勃生氣,歸來以潑墨法寫之,愧不能盡意。可染並記。

李可染畫《蘭亭圖》,往事耐人尋味,40年間版本不斷

蘭亭圖(1985)

款識:蘭亭圖

昔年至山陰蘭亭寫生,時值宿雨初霽。崇山峻嶺,清新如洗。茂林修竹,青翠欲滴。奔流急湍,如奏管絃。世傳當年王右軍在此寫蘭亭序,冠冕千古,為書家萬世法。緬懷前代宗匠,對景流連,肅然神馳。一九八五年歲次乙丑夏七月下浣,避暑於北戴河,偶以舊稿,重作此圖。以精力不逮,未能盡意。白髮學童可染並記。

鈐印:可染創作、寄情、山水知音、可貴者膽、陳言務去

再來看幾幅作者蒐集的幾幅《蘭亭圖》,由李可染先生不同年代創作——

李可染畫《蘭亭圖》,往事耐人尋味,40年間版本不斷

蘭亭圖(這幅也應該作於1950年代)

李可染畫《蘭亭圖》,往事耐人尋味,40年間版本不斷

蘭亭圖(作於1979年)

李可染畫《蘭亭圖》,往事耐人尋味,40年間版本不斷

蘭亭圖(作於1984年)

李可染畫《蘭亭圖》,往事耐人尋味,40年間版本不斷

蘭亭圖(作於1985年,經過多人之手題鑑題簽)

李可染畫《蘭亭圖》,往事耐人尋味,40年間版本不斷

蘭亭圖(於1985年創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