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粵評|34萬億投資是新一輪“大水漫灌”嗎?

近來,全國多個省市發佈了2020年重點投資項目計劃,有媒體計算投資總量達34萬億元,有聲音認為這是4萬億升級版,引發“大水漫灌”之憂。事實是這樣的嗎?

南方經濟智庫認為,這是混淆概念。因為“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與“投資刺激計劃”是兩個不同概念,不具有可比性。且重點項目投資計劃只是固定資產投資的一部分。

所謂“投資刺激計劃”,它是特殊時期在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主動增加政府投資的規模,來拉動內需、穩定增長。而媒體這次報道的34萬億,則是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它和強刺激有明顯的區別。

34萬億元乍看是很大的數字,但因為重點項目建設週期往往持續多年,甚至超過5年,10年,經記者測算,這批項目在今年的年度投資額接近5萬億元。而對照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字,2018年,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超過64萬億元。這樣看,20多個省份34萬億元的重點項目投資規模並不誇張。

3月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要選好投資項目,加強用地、用能、資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新基建”一下成為網絡熱詞,南方經濟智庫發現,在已發佈的20多個省市的年度重點建設項目計劃中,新基建身影隨處可見。透過這些長長的項目清單,我們觀察到以下三個趨勢。

趨勢一:新基建注重投資的有效性

從各地公佈的重點項目清單看,基礎設施建設仍舊是重中之重,在投資額的佔比往往在一半以上。

不過和2008年的一攬子“四萬億”不同,“新基建”成為此次重點項目建設的關鍵詞。

经济粤评|34万亿投资是新一轮“大水漫灌”吗?

從江蘇、江西、上海、浙江等省市的基礎設施類重點項目清單看,城際軌道、高鐵、新型信息通信等“新基建”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主力軍。

回到廣東來看,贛州至深圳鐵路廣東段年度投資計劃120億元,廣州至汕尾鐵路、汕頭至汕尾鐵路年度投資計劃分別為80億元、35億元,廣州至湛江鐵路年度投資為70億元,這些均為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鐵。

在信息通信方面,5G/4G網絡等信息基礎設施將投資171億。此前廣東省通信管理局發佈的消息顯示,廣東今年力爭全年建設5G基站6萬座,5G用戶數達到2000萬。

城際加速、5G領先,這就是廣東“新基建”的大手筆。

经济粤评|34万亿投资是新一轮“大水漫灌”吗?

從整個社會收益看,高水平、滿足社會經濟需求的高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往往都是“一本萬利”,這突出體現在四個方面:

其一,項目建設本身帶來可觀的用工需求、產品需求、技術需求和創新需求,從而打通經濟全鏈條。

其二,項目建成後,往往可以降低全社會的運行成本,提高經濟效率,激發消費潛能。

其三,拓展新的產業空間、消費空間和經濟增長空間,最明顯就是5G對信息消費、無人駕駛和工業互聯網的帶動。

其四,人、物、信息等要素的加速聚集和流動,讓市場的靈活性大大拓展,社會經濟的活力大大提升。

因此,重點基礎項目建設,牽一髮動全身,打基礎利長遠,對經濟社會將產生持續深遠影響。

此外,各地還注重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據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市今年重點工程的實施還將突出社會資本的廣泛參與,以民間投資為主的社會投資項目數佔比將不低於50%,投資額佔比不低於70%。

趨勢二:高精尖項目著眼未來

每年3月前後公佈當年重點項目建設清單,原本就是例牌菜,不過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被賦予了對穩經濟的更多期待。

可以預判,隨著疫情形勢的變化,搶佔產業新高地的競爭將再次進入白熱化。

這從此次公佈的重點項目清單上表現明顯。

经济粤评|34万亿投资是新一轮“大水漫灌”吗?

南方經濟智庫梳理發現,在產業工程方面,多地都將汽車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高精尖產業作為主要發力方向。

北京依託全國一流的科研基礎,安排100個高精尖產業項目今年計劃完成投資552億元。其中,包括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等18個交叉研究平臺及大科學裝置項目;中芯北方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5G中高頻組件創新中心、京東方生命科技產業基地(一期)等40個先進製造業項目。

江蘇安排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70個,先進製造業項目20個,現代服務業項目35個。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包括南京臺積電集成電路、南京中興5G通信設備、無錫SK海力士半導體二工廠等,芯片產業發展態勢加快。此外在高端裝備、生物技術和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也有重大布局。

廣東同樣不乏亮點:

廣州百濟神州生物產業園、珠海市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等組成生物醫藥方陣;

珠海格力電器高端智能製造產業園、順德碧桂園博智林機器人谷等項目凸顯廣東在高端製造持續發力的雄心;

位於汕尾的明陽智能海上風電產業園工程項目,位於廣佛兩市的多個汽車製造項目,顯示出在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方面的雄厚實力;

揭陽中委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巴斯夫(廣東)一體化項目首期等大石化項目在廣東沿海串聯起綠色石化的世界級產業集群。

各地扎堆上馬高精尖項目,無疑將衝擊中高端產業賽道。從全球看,這些領域都是舉足輕重的超級產業集群,本身就有足夠的規模和發展容量,並非一個城市或區域就能“吃幹榨盡”,不同區域的良性競爭或許可以更好地鼓勵創新,刺激效率提升。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當前產業項目投資的水平和量級,將可能決定各地未來在全球產業鏈上的位置和能級。

廣東能在哪些產業拔得頭籌?起跑已經再次開始,讓我們拭目以待。

趨勢三:民生補短板項目正加速上馬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很多國家持續蔓延,已經成為影響今年全球經濟發展走勢的重要因素。

如何應對此類疫情的再次發生和提升防控水平,正為各地的課題。顯然,當務之急是補齊民生短板,特別是要加強衛生醫療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其科技水平。

2月27日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發佈會上,省發展改革委總經濟師黃華東透露,針對本次疫情暴露出的一些領域短板問題,廣東將新增一批具備開工條件的公共服務領域補短板項目納入省重點項目管理,計劃年內投資不少於500億元。

经济粤评|34万亿投资是新一轮“大水漫灌”吗?

南方經濟智庫獲悉,具體補短板項目清單正在進一步徵求意見。但從已經發布的信息看,將主要聚焦與疫情防控和物質保障息息相關的醫療衛生、物資保障、農產品加工流通、環保、農業農村、老舊小區改造和其他運營配套等領域。

從目前廣東公佈的重點項目清單看,民生保障方面的重點項目主要集中在公共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醫院建設、宜居城鄉、應急保障等領域。

和京津冀、長三角相比,廣東在高等教育和源頭創新方面仍存在不少短板。

按照清單,廣東將更加側重創新發展和人才培養:不僅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建設項目將繼續推進,多個高校建設進入關鍵期——中山大學·深圳建設工程(一期)今年計劃投資32億元,深圳技術大學建設項目(一期)等重點項目計劃投資25億元,均超過此前數年累計投資額。

近年來,“惠民生”一直是廣東的政策主線之一,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經此一“疫”,將會賦予其更多內涵。

【出品】南方經濟智庫

【策劃】黃應來

【記者】王彪 實習生 黃敏璇 翁錡

【作者】 王彪

【來源】 南方經濟智庫南方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